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4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法山药粘液质多糖的脱蛋白工艺条件,确定最佳条件为:pH 8.0,时间2.0 h,液料体积质量比80 m L/g,酶底质量比30%,温度37℃;此条件下的蛋白脱除率为83.4%,多糖保留率为92.7%。通过测定山药粘液质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发现它对DPPH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清除率均可达到80%以上,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通过测定山药粘液质多糖在相对湿度43%和81%时的吸湿率、保湿率,表明其综合保湿性能略优于透明质酸钠。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泡沫分离法提取杏仁蛋白的最佳工艺,在进料pH、进料浓度、鼓泡气速和鼓泡时间对杏仁蛋白分离效果影响的基础上,利用田口实验设计法建立了杏仁蛋白的两级泡沫分离工艺。结果表明,泡沫分离最佳工艺条件为:pH4.0、进料浓度6 g/L、气速400 mL/min,鼓泡时间1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一级泡沫分离所得杏仁蛋白的质量分数为75.23%,蛋白回收率为79.48%;二级泡沫分离所得杏仁蛋白的质量分数为84.71%,蛋白回收率为71.19%。实验结果表明,两级泡沫分离法可以作为分离杏仁蛋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3.
计算机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于有机化学教学中,不仅可使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等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好地掌握有机波谱知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改变了有机化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24.
曲文杰  曹光群  杨成  孙培冬 《陕西化工》2012,(8):1392-1395,1398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反应单体,以1,3-双(3-氨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剂,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L-602)为氨基硅烷偶联剂,氢氧化钾(KOH)为催化剂,二甲基亚砜(DMSO)为促进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氨丙基封端的新型氨端基硅油,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KOH、DMSO用量对反应体系粘度及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10h,KOH、DMSO用量分别为D。单体用量的0.03%,0.75%。  相似文献   
25.
用乙醇提取射干中鸢尾苷,使用AB-8型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对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运用高效液相、红外、紫外、液质联用、核磁等对鸢尾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Elson-Morgan改良法测定鸢尾苷与透明质酸酶的作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固液比1∶8(w/v),每次提取30 min;分离纯化得纯度96.8%的鸢尾苷,提取率为0.653%;鸢尾苷提取物对透明质酸酶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81.2%。  相似文献   
26.
以含氢硅油(PMHS)和1-十二烯为原料,氯铂酸/无水乙醇为催化剂,采用硅氢加成法得到烷基改性的含氢硅油(R-PMHS),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R-PMHS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R-PMHS适宜的条件为: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5 h,催化剂(m(氯铂酸)/m(无水乙醇)=1/500)用量为1-十二烯质量的0.25%,此条件下接枝效率可达97.27%。进一步以乙烯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Vi-PDMS)为交联剂,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为溶胀剂,合成了烷基改性的有机硅弹性体凝胶(R-SEG),研究了n(1-十二烯)/n(Si-H)对R-SEG的溶胀度及与油脂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1-十二烯)/n(Si-H)=0.1~0.4时,R-SEG的溶胀度随n(1-十二烯)/n(Si-H)的增大而增大,当n(1-十二烯)/n(Si-H)≥0.3时,R-SEG与辛酸/癸酸甘油酯(GTCC)可形成透明均一的凝胶。  相似文献   
27.
色谱固定相吸附性质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附等温线是描述色谱分离中,组分在固定相、流动相两相之间平衡状态的物化参数,是色谱分离工艺设计和过程模拟研究中最基本的热力学信息,准确测定吸附等温线,拟合出它的数学模型,进而模拟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和脱附情况,可大大减少实验次数,迅速找到最佳色谱操作备件,采用静态法和吸附脱附法,测定木糖、木糖醇单、双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等温线,比较测定结果,确定吸附脱法是准确测定等温线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8.
柠檬酸钠与液体洗涤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培冬  彭奇均 《化工进展》1997,(5):56-57,59
阐述了柠檬钠在液体洗涤剂工业中的各种作用以及柠酸钠生产工艺和改进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9.
以酸性黄73、环氧氯丙烷、硫氢化钠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活性染料,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摩尔比对第1步反应产物收率的影响,得到的较佳反应条件为:n(环氧氯丙烷)∶n(酸性黄73)=20∶1,80℃下反应4 h,在此条件下第1步反应产物的收率为65%。再用硫氢化钠对第1步反应产物进行改性,得到巯基改性的酸性黄73。用红外光谱和液质联用对2步反应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将巯基改性的酸性黄73用于染发剂中考察其染发效果。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可以与头发结合,且水洗牢度良好。  相似文献   
30.
采用两步法合成抗氧剂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KY-1330),先以2,6-二叔丁基苯酚和多聚甲醛为原料,醚化合成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甲基醚,再与均三甲苯进行缩合反应得到抗氧剂KY-1330。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反应条件,醚化条件为:2,6-二叔丁基苯酚15.0 g,多聚甲醛3.5 g,催化剂二甲胺用量1.5 mL,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为190 min,搅拌速度100 r/min,产率为87.2%;缩合条件为: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甲基醚与均三甲苯的摩尔比为4∶1,反应温度为5℃,反应时间为120 min,硫酸质量分数为80%,产率为8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