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工业技术   2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Ni-Co合金包覆空心微珠及其吸波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治勇  王群  周美玲  田英良 《功能材料》2006,37(1):143-145,149
通过对粉煤灰空心微珠化学镀镍钴合金研究了其电磁特性.微珠表面金属化通过三步化学镀完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镍钴合金被均匀地施镀到了微珠表面.微波吸收性测试能通过把金属化的微珠掺入石蜡完成.由于镍钴合金的作用,镀后微珠具备了高的介电特性.一系列实验表明化学镀镍钴合金的中空微珠是一类微波吸收剂.随着化学镀镍钴合金的中空微珠涂料厚度的增加,微波吸收峰向低频迁移.  相似文献   
42.
为了深入分析岩石在循环加卸载作用过程中的加卸载响应比和损伤变量的变化规律及二者的相关关系,设计并开展砂岩的常幅循环加卸载试验,详细分析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滞后时间差、加卸载响应比、损伤变量、上限应力对应的应变峰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应力–应变滞后时间差并不是一个常数,在循环加卸载的初期和临近破坏阶段,滞后时间差明显较大;(2)岩样在临近破坏时,应力–应变滞后时间差、加卸载响应比、损伤变量和上限应力对应的应变峰值均存在明显突变,说明岩石的各项力学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与岩石所处的应力状态及损伤程度密切相关;(3)考虑循环加卸载的损伤作用对岩石介质均匀程度的影响,修正了加卸载响应比与损伤变量相关关系式,结果表明,采用修正的关系式,可以用加卸载响应比较好地描述岩样的损伤程度。研究成果对岩石加卸载响应比及其与损伤变量关系的分析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同时,相关试验分析方法也可以为类似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A durability test to determine anti-bombardment sensitivity of multi-RE2 O3-Mo secondary emission material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variation of maximum secondary emission coefficient (δmax) was monitored at regular intervals.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cathode was analyzed with SEM, EDS and XRD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δmax of multi-RE2O3-Mo cermets cathode heated to 1 100 ℃ under electron bombardment of 300 W/cm2 reaches the peak of 3.35 at 200 h. After 500 h of bombardment, the maximum secondary-electron-yield curve stabilizes. The δmax value of the cathode remains at about 2.5 after 1 000 h and represents a good anti-bombardment property. The high δmax value of the cathode is related with formation of an enriched Y2 O3 layer on the surfac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with the amount of La2 O3 particles in the shape of nanometer distributed on the surface.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drop of δmax value may be caused by the reduction of La2 O3 content and the porous layer resulted from evaporation of MoO2, which is formed when Mo at the surface is oxidized.  相似文献   
44.
1 INTRODUCTIONIn 1 990 ,interstitialnitrogenatomswereintro ducedintointermetalliccompoundsRFe12 -xTx(R =rareearth ,T =transitionmetalormetalloid)withaThMn12 typestructuretogreatlyimprovetheperma nentmagneticproperties.Thus ,theRE FenitrideshavingtheThMn12 typestruc…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在钼中添加稀土氧化物对几种钼丝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稀土能够获得细小均匀的还原钼粉,烧结后的钼坯条的晶粒细小均匀,掺杂提高了钼丝材的室温强度和再结晶温度,这种稀土钼丝材经1700℃高温退火后具有良好的延伸率,有利于热阴极用的定型加工。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难熔金属钼膜层的原理和方法。以MoF_6和H_2为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纯铜基体上沉积出难熔金属钼膜层。分析研究了沉积层的组织、结构和硬度。实验结果表明:沉积膜层显微组织随沉积温度变化而不同,沉积温度较低时,沉积层显微组织为细晶层状结构,沉积层硬度可达677×9.8 MPa:沉积温度较高时,沉积层显微组织为致密的柱状晶,硬度稍高于一般烧结钼的硬度。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复合稀土氧化物的钼阴极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致密化、组织、结构,对发射后的材料表面进行了微观组织观察,并与常规烧结(CIP-S)方法进行了比较。在低于常规烧结温度180℃-280℃,保温3min得到的复合稀土氧化物的钼阴极材料的晶粒明显细化,相对密度达95.6%-98.8%,因在激活发射过程中能快速在阴极表面形成高比例的稀土氧化物膜,使二次电子发射系数高于CIP—S烧结材料。但SPS烧结温度高于l600℃,晶粒将急剧长大,二次发射系数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8.
钛基二氧化铅新型电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钼中掺入微量稀土元素La的氧化物,明显细化了坯条晶粒,提高了致密度。制成的丝材,经高温热处理后,仍具有很好的室温韧性。进行电子管(二极管)装管实验,表明在1300℃左右有较好的热电子发射能力(发射电流196mA)。试验揭示,La以La_2O_3形式加入到钼中,明显改变了钼丝高温显微结构,表现了不同于纯钼的特异再结晶行为,有较长的一次再结晶温区,在该温区内仍呈现纤维态组织,随温度升高到1900K以后出现长晶,最后(2273K)形成约9mm长单晶组织,但边部仍有少量纤维状细晶。  相似文献   
49.
针对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农业灌溉水分利用率低,盲目施用氮肥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以大田试验为基础,研究了3种膜下滴灌措施及沟灌对土壤水分和硝态氮运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下土壤水分主要分布于0~60 cm深度,与番茄根系所在层吻合度较高,有利于作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滴灌条件下土壤中NO_3-N含量随时间变化小,沟灌条件下土壤中NO_3-N含量随时间变化大;土水势为-30 k Pa滴灌措施下0~40 cm深度范围内NO_3-N含量高,40 cm以下NO_3-N含量低,土水势为-50 k Pa、-20 k Pa这两种滴灌措施下NO_3-N随深度分布规律不明显;土水势为-30 k Pa滴灌措施下对作物根系层NO_3-N的吸收及防止NO_3-N的深层流失效果最好.因此,采用土水势为-30 k Pa的膜下滴灌灌溉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水分及肥料利用效率,可以减小氮肥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50.
深蓝算法应用于GF-1 16m相机反演陆地气溶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展的新一代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如何应用该数据进行环境空气监测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深蓝算法基础上,根据GF-1星16 m相机的波段特征,借助MODIS的地表反射率产品去除地表贡献,从蓝波段数据反演了陆地气溶胶,实现了深蓝算法在GF-1星16m相机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收集了2014年8~11月过境北京地区的GF-1星16m相机数据进行了反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获取的气溶胶反演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气溶胶的空间分布。同时,利用同期的AERONET/PHOTONS北京站的地面监测数据进行了算法验证,结果表明,本算法与地面数据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约为0.9,但该算法结果明显高于地面观测结果,可能是MODIS与GF-1星16m相机的波段响应不同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