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3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浸渍活性炭脱除低浓度H_2S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谭小耀  吴迪镛 《化学工程》1996,24(6):21-25,46
应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活性炭种类、改性剂、添加剂种类、改性剂及添加剂组成等五种因素对改性活性炭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和改性剂种类是决定改性活性炭硫容量的关键因素。最优的改性活性炭脱硫剂组成是ZL-30B活性炭担载6%的Na2CO3改性剂,并以0.1%的TS3作为添加剂,这样制得的改性活性炭硫容量可达53%以上。  相似文献   
22.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目前国外应用于IGCC脱硫剂的研究现状,较全面地分析了脱硫剂在IGCC示范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开发适合我国脱硫剂的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3.
Cr-Zn催化剂上甲醇水蒸气转化反应动力学Ⅰ.本征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甲醇水蒸气转化制氢反应在Cr -Zn催化剂MOR -67上的本征动力学。试验表明 ,CO和CO2 同时生成 ,可用水蒸气转化反应和甲醇分解反应作为独立反应平行进行的模型表示。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确定模型参数 ,并进行F统计检验。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甲醇氧化重整 (POX)自热体系物料衡算、能量衡算 ,以及床层反应行为的研究 ,优化了POX过程操作条件 ,获得了理论产氢能量效率 η,分析了氢源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衔接中的关键环节———合适的原料配比、反应压力、蒸发器和换热器中换热效率 ,以及适应PEMFC变载或电动汽车变速、爬坡的有效手段等  相似文献   
25.
燃料电池氢源技术——汽油氧化重整制氢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汽油氧化重整制氢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双金属M-N/Al2O3预还原与否对烃类制氢反应的活性、生成氢气的选择性及催化剂的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价态不同,对烃类部分氧化重整制氢反应催化活性、生成氢的选择性影响不同,还原态的好于非还原态的双金属催化剂;该催化剂的还原态与氧化态在烃类氧化重整制氢反应中稳定性均较好,即预还原与否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6.
根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源的技术要求,本文对甲醇水蒸气、氧气重整制氢现状进行了综述,对产品气的分离与净化提出了可行的路线,为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最终实现装车提供了保障,为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7.
一种高活性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一种多组分钼系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空速和原料气组成对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此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和对原料气中硫浓度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压力2.0MPa、空速1000h~(-1)、入口温度380℃的反应条件下,CO 转化率约达95%,甲烷选择性约为75%。CO 转化率与原料气中 H_2S 浓度呈X_(co)∞[H_2S]~(0.05)关系。  相似文献   
28.
丙烯选择催化还原NO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以蜂窝陶瓷为载体的Pt/Al2O3催化剂上,对采用丙烯选择催化还原方法来脱除稀燃发动机尾气中NO的反应进行了实验与理论研究.建立了一维非均相反应模型,对反应过程进行了模拟,从实验与理论两方面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通道特征尺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对反应过程中的内、外扩散作用作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9.
高温脱除H2S/COS热力学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金昌  吴迪镛 《辽宁化工》1999,28(6):325-328
利用自由焓极值法基本原理和MATLAB计算语言,对高温脱除H2S/COS的可行性金属组分进行热力学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Mn、Fe、Cu、Mo适合在700K-1000K温区内进行硫反应;Zn适合在400 ̄800K温区内脱硫;Ca、Ba到1000K时才具有明显的脱硫性能。结合IGCC技术及经济分析、Mn、Fe是较为理想的脱硫组分。  相似文献   
30.
浸渍活性炭脱硫过程中孔结构及气体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小耀  吴迪镛 《化工学报》1997,48(2):237-240
<正>引言 浸渍活性炭是一种低温、高效脱硫剂,其硫容量可达52%以上,特别适合于低H_2S浓度的天然气脱硫净化过程。活性炭孔结构是影响脱硫效率的关键因素,许多人曾对此作过研究,但结果却很不一致,如Swinarski和Siedlewski的研究表明脱硫活性与孔径在3.5nm—8nm的孔表面积成正比,而认为小于3.5nm的孔没有脱硫效果,并且反应生成的硫最初总是覆盖在8nm—30nm的大孔中,这种硫不影响催化活性。Sreeramamurthy和Menon分析了活性炭孔内生成的硫,其结果表明反应最初阶段生成的硫沉积在相当于20个硫原子的大孔内,这部分约占总的硫生成量的70%,而后才填充到直至4个硫原子的微孔中,Steijins和Mars研究了不同孔结构物质的脱硫效果,发现孔径在0.5nm—1nm范围内的微孔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太大和太小的孔的脱硫效果则要弱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