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7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31.
某含锑复杂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锑作为一种重要的添加剂被广泛的应用于阻燃材料生产及微电子技术等领域,但是由于锑对氰化提金的不利影响,含锑金矿石开发利用率一直比较低,随着碱浸提锑—两段焙烧—氰化浸出工艺的发展及应用,如何有效的富集锑并提高金的选矿回收率对综合回收金、锑有重要的意义。对甘肃某含锑复杂金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碳酸钠、水玻璃作矿浆调整剂、硫酸铜作活化剂、丁基黄药+丁基铵黑药作捕收剂,经一次粗选、四次精选、三次扫选浮选流程,可获得金品位66.46 g/t、锑品位5.77%、金回收率为92.99%、锑回收率为88.22%的金精矿,综合指标较优越。所得金精矿符合碱浸提锑—两段焙烧—氰化浸出的工艺入料要求,可以实现金、锑综合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针对山东某低品位铅锌矿,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分析(SEM)确定铅矿物主要以白铅矿的形式存在,锌矿物主要以钙锌白云石、菱锌矿和硅锌矿的形式存在。通过试验研究了磨矿细度对铅锌回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4%,然后添加Na2S对铅锌矿物进行硫化处理,在不添加锌抑制剂的情况下直接用丁基黄药和乙硫氮对铅矿物进行捕收,铅品位从原矿中的0.88%提高至57.11%,铅回收率达到61.17%。选铅尾矿用CuSO4对锌进行活化,然后用丁基黄药对锌矿物进行捕收,得到锌回收率为31.45%、锌品位为35.24%的锌精矿,使铅锌得到较好分离。试验结果表明,硫化作用对解离的氧化铅矿物活化作用较大,在最佳磨矿细度下,能够获得较好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33.
通过水模型实验考察了出流口的大小与形状对游涡临界高度的影响,得出:在出流口面积与出流流量相等的情况下,漩涡的临界高度随出流口的直径(当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采用缝隙式出流口时产生漩涡的临界高度比采用同面积的圆形出流口时的低得多。这可供进行其它反应器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4.
铁水连续脱硫技术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树峰  丁毅 《江西冶金》1999,19(1):15-20
分析了铁水炉外脱硫的必要性,阐述了连续脱硫法的优点,简单介绍了业已出现的连续脱硫方法,指出了铁水连续脱硫法的难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5.
研发了一种新型助浸剂Y,采用空白焙烧-助浸剂酸浸流程综合处理甘肃方山口石煤钒矿以提高钒的浸出率。通过实验研究确立了空白焙烧的最佳条件为:焙烧粒度-100目、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60min。钒浸出实验表明,浸出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12h、硫酸质量浓度为10%、浸出液固比为3:1、助浸剂Y用量为2%(相对石煤钒矿质量比)。在此最佳酸浸条件下,钒的浸出率可达到85%以上。该流程与传统的钠化焙烧-酸浸法相比,酸耗降低,浸出率高,环境污染少。  相似文献   
36.
在有机调整剂CTAB的作用下,将磷酸二氢铝溶液用氨水调节pH值在一定温度下合成纳米磷酸铝粉体,然后经高温烧结制得致密陶瓷薄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表征了纳米磷酸铝的形貌特征和烧结后的陶瓷薄膜结构,热重(TG/DTA)分析了磷酸铝粉体烧结过程的失重和相转变吸放热过程,X射线衍射(XRD)分析跟踪了不同温度段烧结体系的组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温度和pH值对磷酸铝纳米粉体的颗粒形貌和尺寸有较大的影响,纳米磷酸铝粉体在800℃左右即开始发生烧结,与普通磷酸铝陶瓷相比,烧结难度大大降低,同时烧结软化温度段相对较宽,利于针对不同应用体系进行烧结选择。FESEM表明,经1200℃烧结后形成的陶瓷薄膜与普通磷酸铝陶瓷膜相比具有很好的致密性,有利于发挥其在高温防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某富含砷复杂金精矿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占金属矿物含量的98.19%。金主要以微粒金和超显微金形态存在,常规氰化时浸出率只有40%。通过固定床两段焙烧、固定床常规一段焙烧、间断式沸腾焙烧和连续式沸腾焙烧试验等一系列焙烧预氧化-氰化提金工艺试验,发现固定床两段焙烧是处理该精矿的最佳工艺选择。在一段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1 h、充气氧含量3%和二段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1 h、充气氧含量21%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91.40%。  相似文献   
38.
在调节剂柠檬酸铵的作用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稳定的Zr-Co粉体,经高温烧结制得致密陶瓷薄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表征了Zr-Co粉体的形貌特征和烧结后的陶瓷薄膜结构,热重(TG/DTA)分析了Zr-Co粉体烧结过程的失重和相转变吸放热过程,X射线衍射(XRD)分析跟踪了不同温度段烧结体系的组成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粉体烧结后陶瓷薄膜的防氧化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粉体的颗粒形貌和晶相结构有较大的影响,高温烧结的粉体性质稳定,经过1200℃烧结后的陶瓷膜层具有很好的致密性,具有很好的防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39.
含锑复杂金精矿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浮选减量、碱浸除锑的联合流程综合处理甘肃某含锑金精矿,锑得以回收的同时还将金的氰化浸出率提高了8.76%。实验中研发了一种可活化细粒级硫、锑的新型浮选药剂C-01,在浮选过程中能够提高硫和锑的回收率。结果表明,浮选时用硫酸将pH调至6-7、C-01用量为500g/t、硝酸铅用量为200g/t、异戊钠黄药用量为300g/t、2号油用量为50g/t时,硫锑的回收率最高,分别达到了80.25%、88.06%。锑浸出实验表明,硫化钠用量为110g/L、氢氧化钠用量为20g/L、浸出液固比为1.9:1、浸出温度为30℃、浸出时间为90min、搅拌速度在400 r/min时,锑的浸出率可达到99.4%。  相似文献   
40.
经过一系列的选矿工艺流程处理后的氰化尾矿,粒度比较细,难以沉降,导致回水中固含量比较高,直接回用时影响浮选指标,从而限制了回水利用率的提高。针对氰化尾矿难以絮凝沉降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无机絮凝剂氧化钙、有机絮凝剂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及实验室研制絮凝剂(GGQ)的最佳投加量及调整尾矿浆不同pH值条件下絮凝剂的除浊性能。提出并使用"絮凝速度提高率"进行实验室自制药剂(GGQ)与市售药剂絮凝性能比较,结果表明GGQ的絮凝速度提高率为70.76%:絮凝沉降60 min,氰化尾矿浆pH值为7时添加GGQ絮凝后体系剩余浊度为34.62 NTU,综合比较絮凝速度提高率及除浊性能得出GGQ具有比HPAM、CaO优异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