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针对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低除垢速率限制电化学水软化技术应用的问题,采用多层不同孔径金属丝网耦合的复合网状阴极增强电化学水软化系统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复合阴极的水软化系统除垢速率高达29.16g/(m2·h),能量消耗低至6.0 kW·h/kgCaCO3。系统性能的提升归因于阴极特殊的结构,该结构可将化学反应(碱度产生和水垢沉积)分离和定位到复合网状阴极的不同区域,从而提高了除垢速率。  相似文献   
32.
模具表面Ni-P-PTFE-SiC多元复合化学镀层耐磨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化学复合沉积过程机理,认为聚四氟乙烯和SiC粒子的沉积是先吸附,后被沉积埋覆于复合镀层中,研究Ni-P-PTFE-SiC复合沉积主要工艺参数对复合沉积影响的规律,得出PTFE和SiC粒子含量、粒度及表面活性剂种类等参数是影响复合沉积的因素。  相似文献   
33.
热处理对化学镀Ni—P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岩  刘贵昌 《铸造》1998,(4):39-41
用显微硬度分析、划痕分析和浸泡实验等,研究了高、中磷含量的NiP镀层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性能变化规律,考察了退火温度和磷含量对镀层的耐蚀性、硬度和结合力的影响;考察了真空热处理和空气中普通热处理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铸态(非晶态)下和经600℃以上高温热处理的镀层耐蚀性能优异,而经400~600℃热处理的镀层硬度较高;在酸性介质中,磷含量越高,镀层耐蚀性越好,在中性介质中则相反。  相似文献   
34.
对铝基进行恒电流阳极氧化后,采用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化学改性,制得超疏水膜。采用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了所得超疏水膜的静态接触角、表面形貌、结构及耐蚀性。结果表明,经阳极氧化后,铝基构建了粗糙的微纳米结构,再硅烷化处理后,铝基表面的疏水性增强,静态接触角大于150°。超疏水膜使铝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正移0.11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4个数量级,有效地提高了铝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35.
针对某石油炼厂黄铜管经投用后仅三个月频繁泄漏的问题,通过对取样管进行成分分析、性能试验、氨熏试验、金相分析、显微硬度测量、扫描显微镜观察及X射线能谱分析,得出黄铜管泄漏的主要原因是:海水流速过低和海水中悬浮物过多,管内产生沉积垢而发生沉积腐蚀直至黄铜管穿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内壁镀膜处理、控制海水流速等防止或减缓腐蚀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6.
以天然海水为电解质,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手段和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表征方法研究了阴极极化过程中氧还原抑菌机制及不同阴极极化电位对不锈钢表面微生物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阴极氧还原反应是阴极极化抑菌的主要机制且适当电位的阴极极化能有效抑制微生物在304不锈钢表面的附着。  相似文献   
37.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热电偶电池温度变化、温差和面积比不同时,对10钢在冷凝液中热电偶腐蚀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复合镀层(Ni—P—PTFE)在UPVC管件模具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同敏  刘贵昌 《模具工业》1996,(4):45-47,49
  相似文献   
39.
复合镀层的沉积规律和憎液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Ni-P-PTFE化学复合液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含量,镀液中PTFE含量,镀液老化时间等对镀层中PTFE沉积状态的影响,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考察了该镀层的憎液性。  相似文献   
40.
高娇阳  任海娟  刘伟  刘贵昌 《功能材料》2011,42(Z3):419-422
采用直接碳化法,羟丙基纤维素(HPC)、聚乙烯醇(PVA)、钼酸钾(K2MoO4)和碳酸钾(K2CO3)的混合物于900℃氢气氛围下碳化,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碳化钼/碳复合体(MCCs).应用XRD、TG、SEM和电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性能研究.XRD图谱表明,碳基上合成了α-Mo2C及微量Mo3C2.加入K2CO3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