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0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合成了不同硼含量的改性酚醛树脂(硼酚醛树脂),并分别用红外光谱(FT-IR)、动态力学分析(DMA)和热重分析(TGA)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5℃时的固化物具有两个玻璃化温度,表明该固化物中同时存在交联和线型两种不同结构的酚醛树脂。固化物的残炭率随硼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硼的加入使硼酚醛树脂的耐热性得到提高,800℃的残炭率最高可达74.9%,对硼酚醛树脂进行后固化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其耐热性。  相似文献   
32.
33.
介绍了离聚体的定义,发展过程,合成方法和目前的应用情况,研究了离聚体的聚集态结构,总结了目前离聚体的主要聚集态模型,研究了影响聚集态结构的主要因素,介绍了离聚体所特有的力学性质,介电谱和溶液性质,指出了目前尚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4.
用热重法(TGA)分析了酚改性二甲苯甲醛(XF)树脂的热分解过程。运用Ozawa和Kissinger法进行动力学研究,得到其热分解活化能。结果表明:与普通线性酚醛树脂相比,苯酚改性XF树脂和双酚A改性XF树脂这两种改性树脂在热分解过程中的活化能都高,热分解温度也较高,热失重率降低;其中双酚A改性XF树脂的热分解活化能和热分解温度最高,热失重率最低;这说明双酚A改性XF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35.
酚醛树脂固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DSC方法探讨了酚醛物质的量比(F/P)为1.3、1.5、1.8的酚醛树脂的固化反应过程。在50~300℃温度范围内以不同升温速率(5、10、15、20℃/min)进行动态固化行为分析。运用Kissinger和Ozawa法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到其固化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得到活化能的大小顺序是一致的。高物质的量比酚醛树脂在固化过程中具有的活化能比低物质的量比酚醛树脂的要低,这就意味着高物质的量比酚醛树脂固化时需要较少热量。因此,酚醛树脂的F/P物质的量比越高,固化反应的活化能就越低。随升温速率提高,该种树脂的起始固化温度Ti,峰顶固化温度Tp,终了固化温度Tf都有提高,同时固化时间tc缩短。  相似文献   
36.
酚醛树脂/聚氨酯复合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端羟基封端和端羧基封端的聚氨酯(PU)预聚物分别与酚醛树脂(PF)固化,制备了两种体系的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该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两种不同的增韧机理进行讨论,冲击实验结果表明:两种PU预聚物均能提高PF的冲击强度,增韧效果与PU质量分数WPU有关,而端羧基PU能使冲击强度达到最大,显示了互聚网络增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7.
本文用SEM和ESCA技术研究了碳纤维增强PEK-C复合材料中纤维和基体间的界面及其复合材料的断裂界面形态.经次氯酸钠溶液氧化处理后的碳纤维的ESCA结果为O_(1s峰面积)/C_(1s峰面积)和O_(1s峰强)/C_(1s峰强)的比值比未处理碳纤维的大,这表明处理后碳纤维表面含氧中心增多,从而使其与PEK-C基体具有更好的粘结性,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大大提高.碳纤维增强PEK-C复合材料断裂界面的SEM照片表明断裂时裂纹大多发生在纤维和基体间的界面而尽量避开纤维,其微观断裂机理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38.
利用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对HDPE/PA共混物的微观形态进行分析,对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了离聚体对HDPE/PA共混体系相容性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离聚体对HDPE/PA共混体系能起到增容的作用,并峭同质量分数离聚体的加入可以提高HDPE/PA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从面证实了离聚体可改善HDPE/P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39.
背景:创伤性关节炎一旦发生,关节的退变过程将不可避免。在中度以下的肘关节僵硬临床治疗中,传统肘关节僵硬松解是其首选修复方法。但是,在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存在着诸多的争议,其矛盾焦点在于传统肘关节僵硬松解实施后关节面的损伤。目的:观察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对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骨三科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2例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肘关节僵硬松解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术后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6%,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17.5±20.5)°,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8.5±11.5)分;与对照组77%、(93.5±18.5)°、(76.5±9.5)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能够显著改善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且利于术后康复锻炼活动开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以弱酸性盐催化体系,加入一定量的合羧基化合物,合成了适于高温发泡的酚醛树脂.利用红外分析技术及Brabender转矩流变仪等方法研究了树脂的增稠体系、增稠机理及固化行为.结果表明:采用弱酸性增稠体系(B2O3/ZnO,即B2O3与ZnO的质量比为4:1时)的增稠效果最佳,它是通过与树脂分子间形成共价键和配位键使体系粘度增大的,该体系对树脂固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