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在Claus硫磺回收工艺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再热炉内存在局部超温现象,导致衬里烧损垮塌,带来安全生产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H-1402(1-6)-H01型再热炉的炉内流动燃烧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物理和数学模型,分别模拟在通入4种不同流量保护风的工况下,保护风对炉内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影响,找出炉内速度场、温度场及炉壁面的温度场分布。研究表明,合适的保护风量能够有效地将壁面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炉内局部超温,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并对再热炉及配套燃烧器的结构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42.
机械发泡温拌沥青技术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能耗降低显著,且沥青混合料性能较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当等优点,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沥青的发泡效果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采用不同发泡设备与不同发泡方式分别对不同原油产地的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进行发泡试验,为确定沥青发泡参数控制标准提供数据支撑与参考.结果 表明,无论何种沥青,...  相似文献   
243.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酱中VC含量的分析方法.果酱样品在水溶液中超声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以0.1%乙酸水溶液:甲醇(95/5,体积比)作流动相,经C18色谱柱分离,用紫外检测器,在246 nm吸收波长下对VC进行检测,并与标准比较,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本方法在0.4 mg/L~1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4,检出限为30μg/L.以200.0、400.0、800.0 mg/kg 3个浓度水平添加回收试验中,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7.4%~107.5%,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54%.结果表明,本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便,适合于果酱样品中VC含量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244.
受人因工程应用基础理论、基础数据缺乏以及方法论工程应用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核电站人因设计与分析均围绕各人因要素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集成性不足且具有明显的应用局限性。本文基于国际标准要求,提出了一种人因要素集成化、系统化实施新技术,并在“华龙一号”英国通用设计审查实践中开展了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化的人因安全集成分析新方法能有效融合人因工程多种要素并与核电站设计充分结合,从而更为全面和综合地评估核电站设计阶段的人因安全风险状况,并通过将风险信息在各设计环节之间进行传递和迭代,促进人因工程原则的深入应用,为核电站人因安全水平提升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途径。  相似文献   
245.
亚硫酸盐(S(Ⅳ))对有机废污水几乎没有净化作用,利用可溶性二价锰配合物(Mn(Ⅱ)-NTA(次氮基三乙酸盐))活化S(Ⅳ),并用于氧化降解近中性污染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探讨了pH、Mn(Ⅱ)和NTA的投加量和比例、S(Ⅳ)浓度和常见阴离子对Mn(Ⅱ)/NTA/S(Ⅳ)体系氧化降解目标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B))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近中性条件下(pH=6~7.5),氧化降解2μmol/L RhB最适宜的Mn(Ⅱ)、NTA和S(Ⅳ)投加量分别为50、150、500μmol/L,此时RhB在15 min内的总降解率均>85%。紫外可见光谱实验证明中间价态锰(Mn(Ⅲ))的产生及其对S(Ⅳ)活化的关键作用;自由基淬灭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实验证明SO4·-是Mn(Ⅱ)/NTA/S(Ⅳ)体系实现有机污染物快速降解的主要活性氧化物种。  相似文献   
246.
该文利用有限元与CFD的方法建立一维和三维模型,对超临界CO_(2)的动态冷却传热性能进行研究。该文比较了两种模型在外部热流密度发生扰动时的动态响应与反馈,并探讨浮升力效应对管内超临界CO_(2)动态流动换热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动态冷却的三维动态模拟与一维动态模拟所得出口参数的响应时间具有较大差距;三维模型和一维模型的出口参数动态响应时间在温度接近临界区且管径较大的时候有着较大的差异,浮升力作用是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浮升力效应通过理查德森数进行量化,在相同管径条件下,Ri越大,三维模型和一维模型之间的差距越大,在Ri大于0.1时,三维动态和一维动态之间响应时间差距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47.
钾离子电池(PIBs)由于钾金属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及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已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LIBs)的理想新型储能体系。尽管近年来PIBs在负极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正极材料的研究缓慢,其设计和应用面临可逆比容量低、循环稳定性差、能量密度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发现和设计正极材料对构建用于实际应用的钾离子(K^(+))电池至关重要。由于聚阴离子材料在LIBs和钠离子电池(NIBs)中的成功应用,近年来,人们也将研究集中于PIBs的聚阴离子材料。聚阴离子材料具有氧化还原电位高、发生有利的感应效应、安全性高、热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良好等优点,可以实现较为稳定的容量存储,但是其可逆容量低、导电性差等问题仍需解决。本篇综述针对钾离子电池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讨论,以探究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发展设计潜力和研究空间为目的,集中讨论了磷酸盐、氟磷酸盐、焦磷酸盐、硫酸盐类材料的机理和结构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当前聚阴离子类正极材料设计的主要理念,并对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