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工业技术   2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以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PS-acy-lCl)为大分子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CuCl及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催化体系制备得到梳状亲水性环氧树脂(PS-acy-lP(AM-co-GMA))。考察了溶剂体系、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在n(PS-acy-lCl)∶n(CuCl)∶n(TMEDA)∶n(AM)∶n(GMA)=1∶1∶1∶1.8∶22.2,V(GMA)∶V(N,N′-二甲基甲酰胺)∶V(甲苯)=1∶0.6∶0.4时,于80℃反应60 min获得700%左右高增重率的PS-acy-lP(AM-co-GMA),并可通过改变单体AM添加量获得不同亲水性的环氧树脂。  相似文献   
92.
以晋邦德煤业10406智能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观测等手段,对智能工作面矿压规律及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理论计算得出10406工作面基本顶为"砌体梁"结构,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29.5 m,周期来压步距为12.6 m.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可知,当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约30 m时,工作面开始大面积垮落,...  相似文献   
93.
以丙三醇或水为共引发剂,三氟化硼乙醚(BF3·OEt2)为引发剂,引发四氢呋喃阳离子开环聚合,合成了一种新型聚四氢呋喃三元醇(PTHF-T)及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PTHF-D)。研究了丙三醇、丙三醇/水、水、反应时间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表征PTHF结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黏度法测定分子量,端基滴定法测定羟值。结果表明,不同丙三醇/水比例,可定量获得不同官能度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PTHF);丙三醇为共引发剂能得到产率高且分子量分布窄的PTHF;同时得出PTHF重均分子量Mw与黏均分子量Mh的关系式。该PTHF-T可用于聚氨酯快速吸附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94.
方芳  刘晓宁  王楠  王舒雅  姜岷  魏荣卿  郑涛 《化工学报》2014,65(5):1764-1770
建立了一种有效的、低能耗的从梳状弱碱性(MKF-D30X)树脂上解吸丁二酸的工艺。考察了解吸剂用量(体积)、解吸温度、分段解吸及分段循环解吸对MKF-D30X树脂解吸附丁二酸的影响。结果表明,MKF-D30X树脂对溶液中的丁二酸(25 mg·ml-1)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吸附量高达425 mg·(g干树脂)-1。当解吸温度为50℃,每个阶段用10 ml、1.0 mol·L-1 HCl解吸剂,两阶段解吸3 g吸附饱和的树脂,第1阶段解吸得到的丁二酸浓度可高达52.4 mg·ml-1,将丁二酸浓度提高到原液浓度的209.6%;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段循环解吸,不仅可以维持第1阶段获得的高浓度丁二酸,且可同时获得第2阶段2倍收率的高浓度丁二酸,达到了高浓度、高效率解吸丁二酸的目的。另研究表明,分段循环解吸液再作为解吸剂,其中丁二酸的浓度对丁二酸解吸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5.
针对二维人像的三维姿态估计,结合标准脸型、人脸的统计知识和射影几何提出一种方法:多次选取标准脸型眼角点、嘴角点、鼻下点等特征点得到特征三角形并确定人脸三维模型;其次计算人脸三维模型参数;基于透视投影模型计算旋转矩阵;基于最小二乘法计算三维姿态。提取的特征点易于标定,无需任何辅助设备,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6.
颅骨配准是颅面复原的重要步骤之一,其配准精度和效率对复原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颅骨点云模型的配准精度和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层次优化的颅骨点云配准方法。将颅骨配准分为粗配准和细配准两个过程。首先对颅骨点云模型进行去噪、简化和归一化等预处理;然后对颅骨点云模型提取特征点并计算其特征序列,根据特征序列进行约束寻找初始对应点对,并采用k-means算法剔除误匹配点,实现颅骨粗配准;最后通过加入几何特征约束的改进迭代最近点(ICP)算法实现颅骨细配准,从而达到颅骨精确配准的目的。本文分别对粗配准、细配准和先粗再细完整配准过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粗配准过程,与未优化的粗配准算法相比,本文优化后的粗配准算法的配准精度提高了约35%,算法耗时增加了约6%;细配准过程,与ICP算法相比,本文改进ICP算法的配准精度和收敛速度分别提高了约20%和43%,算法耗时减少了约47%;先粗再细的完整配准过程,本文算法的配准精度和收敛速度都要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证明了本文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颅骨点云配准算法,可以实现颅骨点云的精确配准。  相似文献   
97.
阵列式射频目标仿真系统中的目标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射频目标仿真系统中,通过对天线阵列进行实时控制,精确模拟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在空中的角度位置及其运动的方法,说明了阵列式射`频目标仿真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对其原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编写了目标位置控制算法软件,实现了对目标空间角度位置及其运动的精确仿真和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98.
阐述了PLC与上位机进行串行通信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在某型空空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中PLC与上位机进行串行通信的程序设计和实现方法,并指出了编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
一种基于标志点的三维表面模型的切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研究中,需要对三维模型进行切割.由此,提出了利用标志点及三角剖分构建三维网格模型的方法来切割三维模型,并对切割后断开的网格进行修补,最大程度避免切割部位失真.该方法已应用到颅外科手术仿真系统中,实践证明,该方法容易实现,且能够比较精确地切割三维模型,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解决目前时波分光网络(TWDM-PON)波长分配算法存在的负载不均衡、资源效率低、调谐开销大等问题,对利用用户流量请求行为的大尺度时间范围内呈现的周期性规律指导波长分配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切换周期进行固定—动态波长分配.通过对用户未来带宽请求的有效预测,对分配到多个可用波长的多个光网络单元进行耦合分组,最后分配波长资源.所提方案结合了固定波长分配方案和最早空闲波长优先分配方案的优势,有效降低了波长调谐开销,并使得不同波长上分配的用户负载更加均衡,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