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工业技术   1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地质工程硕士教育仍存在不少值得探索的问题,尤其是如何提高地质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问题.因此.建立地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双师型"导师是非常必要的.在实践中,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模式建立师资队伍,并且不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激励机制,打破"身份制"和"终身制",实行竞争和双选.  相似文献   
22.
按照教育部对制定专业规范的指导原则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东华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制定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简述了专业规范中的两点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铝土矿渣与硫酸进行反应制备硫酸铁的工艺,通过4因素3水平(因素水平:硫酸质量分数,取50%、40%、20%;反应温度,取110、90、70℃;硫酸用量系数,取1.1、1.0、0.9;反应时间,取4.0、3.5、3.0 h)的正交试验考察了硫酸质量分数、硫酸用量系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矿渣中Fe<'3 浸取率的影响,并对浸出后的矿渣进行化学分析、XRD和IR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铝土矿渣中Fe<'3 浸出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硫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硫酸用量系数反应时间,浸取反应的最佳操作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40%,反应温度110℃,硫酸用量系数1.1,反应时间4 h;经过硫酸浸取后,铝土尾矿渣的主要成分由赤铁矿转变成一水硬铝石;浸取获得的硫酸铁溶液可以制备稳定、高碱化度的固体或液体聚合硫酸铁,浸出后尾矿渣可以充当陶瓷辅助材料.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铝土矿渣与硫酸反应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铝土矿矿渣与硫酸反应受温度影响较大,浸出过程符合化学控制为主的收缩未反应芯模型;反应动力学方程为:1-(1-x)1/3=kt,k=216 exp[-33900/RT].  相似文献   
25.
采用静态批次吸附法研究了泥炭对Th4+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泥炭粒径、固液质量体积比、振荡时间、溶液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确定了室温下不同离子强度时的吸附等温线。试验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泥炭吸附Th4+影响较大,离子强度的影响较小;吸附过程符合Langlmuir方程;泥炭对Th4+的吸附主要通过表面络合进行。  相似文献   
26.
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危机的重要途径,新工艺、新型膜材料及新能源的利用,有望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成本.介绍了多效蒸发、多级闪蒸、压气蒸馏、反渗透等海水淡化工艺以及基于膜技术的海水淡化集成工艺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利用风能、太阳能、核能和化学热能等可替代能源进行海水淡化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水淡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
实践性教学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建立起科学、规范、有效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实现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现基于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理论,构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研究生培养单位提升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性教学质量提供了科学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28.
硫脲改性Fe_3O_4/壳聚糖微球对Hg~(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反相悬浮分散法制备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并经硫脲改性(TMCS)用于吸附水溶液中Hg2+。考察了pH值、温度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TMCS为球形,粒径80μm~250μm。TMCS对Hg2+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但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焓变(ΔH0=-12.93kJ/mol)为负,表明吸附放热;Gibbs自由能(ΔG0=-16.41kJ/mol~-17.22kJ/mol)为负,表明吸附能自发进行。等温吸附线可用Langmuir模型拟合,最大吸附容量2.69mmol/g;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模型拟合,表明化学吸附为控速步骤。吸附Hg2+后的TMCS可用0.01mol/L的EDTA脱附,脱附率达91%。  相似文献   
29.
F1树脂吸附和解吸铼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新型功能性阴离子交换树脂-F1树脂吸附和解吸铼的性能。通过静态试验,考察了铼的介质酸度、温度、溶液铼浓度及时间对树脂吸附和吸铼的影响;在动态试验中,考察了溶液铼浓度,溶液流速和解吸剂流速的影响,对解吸剂和掩蔽剂及其浓度的选择做了较详细的探索,并研究了树脂再生和循环使用情况,试验结果较理想,表明了F1树脂是一种有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功能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30.
城市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尤其以水体污染最为明显。近年来,工业废水中药物的含量逐年上升,污染程度已经不容忽视。因此,开发新型多孔材料用于废水中药物分子的吸附分离,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生物质源多孔碳(生物炭)在废水中污染物吸附分离方面的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废水中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生物炭的制备与修饰,并结合碳材料表面化学性质与孔道结构,总结并展望了生物炭对药物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