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烯肟菌酯(试验代号SYP-Z071),化学名称3-甲氧基-2-[2-((((1-甲基-3-(4-氯苯基)-2-丙烯基叉)氨基)氧)-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隶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烯肟菌酯杀菌谱广、活性高、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与环境生物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由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杀菌活性(EC90值)为11.192μg/ml;1998~2002年在全国各地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烯肟菌酯在100~200μg/ml的处理剂量下,施药2~3次,对黄瓜霜霉病有非常优异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甲霜灵、霜霉威、苯氧菌酯,与安克、安克@锰锌及嘧菌酯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2.
烯肟菌酯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杀茵活性(EC90值)为28.307μg/ml;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烯肟菌酯在50~100μg/ml的处理剂量下,施药1~2次,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在65.50%~87.48%之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新化合物SYP-11277是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螨剂。为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其杀螨活性及作用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盆栽幼苗喷雾法和改进保湿叶碟喷雾法系统的研究了新化合物SYP-11277的室内杀螨活性,并研究了新化合物SYP-11277的内吸性、渗透性、传导性、持效性以及温度对其杀螨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新化合物SYP-11277对成螨的活性(LC50值)为2.15 mg/L,对若螨的活性(LC50值)为0.37 mg/L,对螨卵的活性(EC50值)为3.63 mg/L。[结论]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新化合物SYP-11277对螨具有较高的活性,但在植物体内的内吸性和渗透性较差,属正温度系数类型杀螨剂,并且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14.
创制杀菌剂啶菌恶唑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Ⅰ)--番茄灰霉病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啶菌恶唑(试验代号:SYP-Z048)是一种结构新颖、作用方式独特的新型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效果及良好的内吸传导性。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啶菌恶唑对番茄灰霉病具有很高的离体杀菌活性和优异的田间防治效果。室内离体试验啶菌恶唑对番茄灰霉病(Botrytiscinerea )的EC50值为0.206 /ml;1998~2002年多点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啶菌恶唑在处理剂量200~400 g a.i./hm2、施药2~3次、间隔期6~8d的条件下对番茄灰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目前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多菌灵、腐霉利、菌核净、嘧霉胺等常规杀菌剂。  相似文献   
15.
陈亮  刘君丽 《农药》2013,(11):787-789,805
多种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侵染农作物,引发植物病毒病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随着大规模种苗调运、耕作制度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植物病毒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通过改善田间管理、加强植物检疫等措施可以控制植物病毒的传播,同时化学药剂也是防治病毒病的手段之一,但是由于病毒本身结构简单,药剂可作用的位点少,导致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可选择的药剂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几种灰霉病测定方法,提出在化合物筛选中应采用花器接种测定方法和幼苗接种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杀菌剂唑胺菌酯的作用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唑胺菌酯(SYP-4155)的杀菌谱、保护活性、治疗活性、内吸传导性、持效性、光稳定性、耐雨水冲刷性等作用特性.结果表明:唑胺菌酯杀菌谱广,对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小麦白粉病具有保护活性的EC50值为0.54 mg/L,具有治疗活性的EC50值为0.60 mg/L,对黄瓜白粉病的持效期为7~10 d,内吸传导性优于唑菌胺酯和醚菌酯,光稳定性优于唑菌胺酯,其制剂具有较好的耐雨水冲刷特性.  相似文献   
18.
创制杀菌剂唑胺菌酯对黄瓜白粉病菌发育阶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白粉病菌为靶标菌,采用活体盆栽及台盼蓝染色的方法,测定了新杀菌剂唑胺菌酯对该病原菌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唑胺菌酯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同时也抑制菌丝正常生长及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成.说明唑胺菌酯在黄瓜白粉病菌的整个生活史中都起作用,从而表现优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全国7个地区采集的植物根围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700余株植物根嗣细菌.采用室内离体筛选的试验方法,以5种植物病原细菌作为靶标,筛选研究得到有生物活性的菌株840株.其中10%的菌株对5种植物病原细菌都具有拮抗活性,其余菌株则仅对1种或几种病原细菌具有拈抗活性.从中进一步筛选得到对小麦白粉病也具有防治效果的菌株,其防治效果最高可达60%.将最终获得的同时对病原细菌有拮抗效果和真菌病害有防治效果的根围细菌作为以后深入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对瓜类白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盆栽条件下烯肟菌胺对黄瓜白粉病的杀菌活性(EC90值)为4.32mg/L,田间小区试验烯肟菌胺在40~80g.a.i./hm^2的剂量下施药2—3次,能有效的控制瓜类自粉病的危害,烯肟菌胺与戊唑醇组成的混剂对瓜类白粉病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5%烯肟菌胺EC和20%戊唑醇·烯肟菌胺SC对靶标作物(黄瓜)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