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3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71.
铸态镍基钎料高温蠕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正确评价钎焊接头的高温力学性能,采用铸态非晶态BNi-2钎料来模拟实际钎缝材料,测定其基本蠕变特性,并与0Cr18Ni9不锈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温下BNi-2铸态钎料蠕变韧性低,蠕变应变速率小,对应力水平比较敏感,其本构关系可用Kachanov-Robatnov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72.
颗粒定量测量的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凌祥  涂善东 《水泥》1998,(11):33-35
采用计算机图象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颗粒的定量分析,阐述了颗粒定量分析技术及原理、系统组成和软件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测试速度快、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3.
由于焊材或母材的性质均很难反映焊缝的整体强度,用带焊缝的试样进行试验提供了合理评价焊接接头工艺性能的可能性。但是实验室的带焊缝试样能否真实地反映焊接构件的力学行为,则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根据实验室单轴试验和计算模拟,揭示了单轴带焊缝试样的局限性。用于高温强度评价基本上是合适的,但用于模拟实际焊接构件的力学行为则误差甚大,这取决于焊缝的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74.
设计了新型肋板式结构吸附床,建立了吸附床在非第一类边界条件的三维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中有限控制体积方法对吸附床内传热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并通过研究吸附床内温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换热流体参数和吸附剂导热系数变化对床层传热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吸附剂的导热系数,换热流体流速、温度对床层传热特性影响显著且肋板式吸附床传热效率高,吸附床内温度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75.
凌祥  孙宙  邹群彩  涂善东 《石油机械》2001,29(11):1-2,6
传统的换热器报价方式准确性差,效率低,周期长。鉴于此,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换热器快速远程报价系统,系统由客户端的Web浏览器、Web服务器端的服务软件和数据库等组成,软件包括9个子模块。用户只需使用冽览器上网,向服务器提交询价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后,查询相应数据库,并将价格信息组织成 HTML页面发送给用户,用户便能在网上浏览。这种远程报价系统经使用表明可缩短报价周期,降低报价成本,为报价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76.
板翅式换热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述了板翅式换热器在设计理论如表面特性及选择、传热和流动分析、计算机辅助工程、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板翅式换热器在制造工艺如真空钎焊工艺、高热流密度的换热表面技术、钛和不锈钢换热器的钎焊工艺等方面的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板翅式换热器的技术发展趋势是 :耐高压、高温和耐腐蚀新材料的应用 ,扩散熔合焊和超塑性成型等先进制造工艺的研究 ,多相流传热机理及基于CFD技术的设计新方法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77.
为了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战场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TMS320C6713的主被动数字化导引头试验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具体实现方法;详细地讲述了系统的硬件部分设计,并简要介绍了系统的软件部分,该系统已经过调试,性能指标满足了系统各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78.
基于深度学习的代码漏洞检测模型因其检测效率高和精度准的优势,逐步成为检测软件漏洞的重要方法,并在代码托管平台Github的代码审计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深度神经网络已被证明容易受到对抗攻击的干扰,这导致基于深度学习的漏洞检测模型存在遭受攻击,降低检测准确率的风险.因此,构建针对漏洞检测模型的对抗攻击,不仅可以发掘此类模型的安全缺陷,而且有助于评估模型的鲁棒性,进而通过相应的方法提升模型性能.但现有的面向漏洞检测模型的对抗攻击方法,依赖于通用的代码转换工具,并未提出针对性的代码扰动操作和决策算法,因此难以生成有效的对抗样本,且对抗样本的合法性依赖于人工检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漏洞检测模型的强化学习式对抗攻击方法.本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系列语义约束且漏洞保留的代码扰动操作作为扰动集合;其次,将具备漏洞的代码样本作为输入,利用强化学习模型选取具体的扰动操作序列.最后,根据代码样本的语法树节点类型寻找扰动的潜在位置,进行代码转换,从而生成对抗样本.本文基于SARD和NVD构建了两个实验数据集共14,278个代码样本并以此训练了四个具备不同特点的漏洞检测模型作为攻击目标.针对每个目标模型,训练了一个强化学习网络进行对抗攻击.结果显示,本文的攻击方法导致模型的召回率降低了74.34%,攻击成功率达到96.71%,相较基线方法,攻击成功率平均提升了68.76%.实验证明了当前的漏洞检测模型存在被攻击的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提升模型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9.
喷丸三维残余应力场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运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建立了模拟喷丸残余应力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预测了在相同喷丸强度下玻璃丸和钢丸两种类型弹丸喷射所产生的残余应力场。模拟过程中,分析了线性减缩积分单元的沙漏参数、材料的应变硬化率、喷丸覆盖率以及初始残余拉应力等因素对304不锈钢靶材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钢丸喷丸产生的残余压应力层较深,但在高覆盖率时,玻璃喷丸产生的残余压应力的平均值比钢丸喷丸处理后产生的大。在有初始残余拉应力(250 Mpa)存在的情况下,两种类型的喷丸处理均能使304不锈钢靶材表面形成残余压应力层,这说明喷丸工艺可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构件的抗应力腐蚀开裂能力。本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讨喷丸强化不锈钢焊接头抗应力腐蚀性能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基于PCI总线的图像采集卡,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颗粒的定量分析。详细阐述了颗粒定量分析技术及原理、系统组成和软件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测试速度快、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