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何兆红 《测试技术学报》2002,16(Z2):1115-1117
该系统由温室环境参数测量装置利数据综合管理系统两部分构成.测量装置以89C5l单片机为核心,采用相应的传感器,完成温度、湿度、光照度、C02浓度等温室环境参数的采集、存储、模糊处理;PC机由RS232接口测量装置通信,以其数据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温室环境参数数据的显示、存储、查询、统计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的合成沸石-水吸附式制冷机采用FAMZ01沸石作为吸附剂,吸附床选择翅片涂抹式吸附床,通过实验研究该制冷机的制冷功率、制冷性能系数(COP)随热源温度、冷冻水进口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吸附式制冷机在55℃的热源下就可以稳定输出制冷量,并在驱动热源为65℃左右展现其较佳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吸附式制冷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制冷方式,可以利用低品位热能提供冷量,因此具有重要的节能意义。目前,吸附式制冷技术在太阳能热利用、工业余热利用等中低温余热领域已有应用,但对低于60℃热源的利用实例较少。降低吸附式制冷系统所需的驱动热源温度是扩大吸附式制冷系统使用范围的重要手段。吸附式制冷系统所需驱动热源温度与系统循环方式、吸附剂性能等因素密切相关。从二级/多级吸附式制冷循环、表面酸性强度与孔结构等影响吸附剂再生温度方面阐述了降低吸附式制冷系统驱动热源温度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多级循环吸附式制冷系统可以降低装置的驱动热源温度,但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低再生温度吸附剂能够拓宽吸附式制冷装置的驱动热源温度范围,吸附剂的脱附温度与表面极性、酸性、孔结构等参数有关,对吸附剂进行改性,吸附剂极性弱、酸性低的表面特性有利于降低脱附温度。另外,还介绍了数据中心余热驱动的吸附式制冷技术。开展降低吸附式制冷系统驱动热源温度的研究为低温余热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涂层吸附床能够降低吸附剂间的热阻提高吸附床传热性能,是一种高效吸附床。文中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局部非热平衡的二维板翅式吸附床模型,开展板翅式吸附床性能数值模拟;采用制冷性能(COP)和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能力(SCP)分别对不同翅片形状吸附床(三角形翅片吸附床、梯形翅片吸附床与六边形翅片吸附床)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驱动热源为333—363 K时,随着热源温度的升高,3种不同结构的板翅式涂层吸附床的COP和SCP都随之增大;在相同的条件下,3种不同翅片结构的板翅式吸附床中,六边形翅片吸附床的COP最大,其值为0.514;而梯形翅片吸附床的SCP最高,其值为848.61 W/kg。  相似文献   
15.
周水洪  邓先和  何兆红  李志武 《化工学报》2007,58(10):2437-2443
基于壳程周期性单元流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一种新型的传热强化元件——旋流片作为管间支撑物的湍流流动与传热特性。数值模拟采用重整化(RNG)κ ε双方程湍流模型;SIMPLEC算法进行压力和速度的耦合;壁面处理采用强化壁面处理法。分析了单元流道横截面流场和湍流强度的周期性变化;以及截面上流场和温度场的协同关系。比较了截面平均Nusselt数和平均协同角的对应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旋流片使流体在管束间做三维螺旋运动;破坏了流体流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湍流强度从而强化传热;同时改变了管束间流体的速度场与温度场分布;旋流片强化传热的根本机理是改善了两场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MnO2为活性组分,采用沉淀法制备MnO2/NaY复合脱硫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吸附脱附法(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等手段进行材料的物理化学结构表征;使用容量法装置测试复合材料的脱硫性能;考察MnO2不同负载量及不同反应温度对MnO2/NaY复合材料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O2/NaY复合材料的孔容越大,其脱硫性能越好;多孔珊瑚状MnO2脱硫性能优于棒状MnO2;随着MnO2负载量及反应温度的增加,MnO2/NaY的脱硫性能先增加后降低,MnO2/NaY-41%在400℃时的脱硫性能最好,第1h脱硫量达到114.56mg S O 2 /g材料;500℃时复合材料脱硫性能下降,是由于脱硫反应过程中MnO2分解生成Mn3O4;MnO2/NaY比纯MnO2拥有更好的脱硫性能,反应温度为300℃和400℃时,MnO2/NaY-41%较纯MnO2的第1h脱硫量分别提高28.3%和56.1%。MnO2/NaY-41%复合材料在中低温下的高效脱硫性能有望应用于船舶尾气的深度脱硫。  相似文献   
17.
CMOS图像传感器的最新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技术的发展,CMOS图像传感器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本文介绍了CMOS图像传感器的背景和芯片总体结构,比较了不同公司感光单元的结构和优缺点,综述了目前各国CMOS图像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新型换热器——矩形管束换热器的传热性能,采用矩形缩放管间插入一组旋流片来研究旋流片下游的传热与流阻性能,并与光滑矩形管的传热和流阻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19 000Re44 000),随着下游距离的增大,旋流片产生的自旋流逐渐衰减,局部Nu数和阻力系数减小,并且局部Nu数的下降速度要慢于阻力系数的;当下游距离在0—200 mm时,阻力系数下降的程度较大;旋流片下游在得到强化传热的同时,阻力增加也很大。  相似文献   
19.
柴油机尾气处理系统中脱除氮氧化合物(NOx)的催化剂易受硫的侵蚀而中毒。为避免SOx对净化NOx催化剂的毒害作用,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将脱硫捕集器置于脱除NOx催化剂的系统之前来捕获柴油机尾气中的氧化硫(SOx)。本文针对贵金属催化剂、金属碳酸盐、金属氧化物等几种主要应用于柴油机脱硫捕集器的干式脱硫材料,主要阐述了各自的脱硫原理及性能,并分析了各种脱硫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工业化应用前景,并指出了高性能且价格低廉的金属氧化物是未来应用于柴油机脱硫捕集器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对旋流片插入平行缩放板的传热与流阻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束表明:旋流片产生的螺旋流能够减薄边界层,增加流体的湍流度,从而进行强化传热.在19000〈RP〈36000时,局部努赛尔数和阻力系数都沿着流体流动方向减小,而局部综合传热因子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大而后降低.数值模拟结果还表明,与空的平板相比,在缩放板内插旋流片流道中速度与温度梯度夹角的余弦值变大,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协同程度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