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6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松动圈是地下洞室支护成败的关键,松动圈与开挖深度、围岩岩性、时间等因素有关,它实际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首先阐述了声波法在松动圈动态分析中的适用性,并采用声波法对某大型地下厂房上游边墙松动圈进行了测试分析,绘制了开挖深度、岩体波速、时间、空间位置与松动圈的相互关系曲线,通过对上述关系曲线的分析,获得了松动圈的变化分布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其分析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基于粘弹性理论的巷道围岩应力场、位移场解析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粘弹性理论为基础,采用解析的方法,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建立了考虑时效性的围岩应力场、位移场数学表达式。利用位移及应力边界条件,导出了高强预应力锚杆支护下的围岩应力场、位移场解析解。工程实践表明,随着巷道的开挖,锚喷支护能有效控制围岩稳定,且支护后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随时间的变化趋于稳定,理论上验证了解析解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3.
会宝岭灌区经多年运行,干、支渠工程老化、退化严重,有许多支渠已不再具备运输水能力甚至已退渠还田,影响灌区经济效益。为实现灌溉效益最大化,须对渠道渗漏量进行计算,制定科学的防渗漏设计方案。该工程在投入使用之后能够改善2.57万亩土地,同时可以新增灌溉面积1.6万亩,使灌区的经济、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会宝岭水库水源充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相似文献   
54.
殷楷  付建军  李富峰 《天津冶金》2012,(2):14-16,53
针对FTSC薄板坯工艺生产热轧板卷存在的纵裂纹和烂边缺陷,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板坯存在的宽面纵裂纹和窄面或角部横裂纹缺陷,将分别导致热轧板卷纵裂纹和烂边缺陷的形成.通过控制钢水温度,控制结晶器铜板厚度,降低二次冷却强度等措施,质量缺陷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5.
文章详细分析了轨道大巷破坏原因,认为胶带大巷开挖引起的应力扰动、转移、积聚是造成轨道大巷破坏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了研究胶带大巷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的重要性,并采用水压致裂法重点进行了胶带大巷两帮围岩应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后开挖胶带大巷周边围岩应力状态明显受到了先开挖轨道大巷的影响,同时,测试结果也为后续巷道稳定研究分析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通过户外电瓷设备在暴雨时闪络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各种防范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7.
WiMAX作为一个新兴的无线宽带技术,受到了很多运营商的青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对移动性的良好支持。移动性功能包括了对处于空闲/休眠模式和连接模式下终端跨小区移动时的业务处理。空闲/休眠模式下的移动性处理包括寻呼、位置更新、省电模式等功能。切换功  相似文献   
58.
机械齿轮加工缺陷识别过程中,多以图像像素差异为依据,使识别结果AP值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图像识别的机械齿轮加工缺陷识别方法研究。针对机械齿轮加工过程,建立数字化测量方案。通过数字摄像头采集齿轮图像,并进行噪声过滤、边缘提取和图像分割。依托图像识别技术,引入核主成分分析原理,提取齿轮图像中包含的缺陷特征值,作为缺陷识别的依据。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特征值进行分类处理,得到齿轮加工缺陷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识别方法与三种对比方法相比,机械齿轮加工缺陷识别结果的AP值分别提升了11%、13%、15%。  相似文献   
59.
唐钢超薄热带工程薄板坯连铸机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点介绍了唐钢薄板坯连铸机试生产期间的运行情况、薄板坯质量、工艺技术操作、冶金结果以及唐钢薄板坯连铸机生产的特点和表现的优势。探讨了在连铸连轧生产线上薄板坯连铸机需要研究的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和工艺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60.
岩体流变是隧道锚长期稳定性研究重点之一。以FLAC3D软件中CVISC流变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单轴压缩流变试验及接触面长期抗剪强度试验获得与岩体流变相关的力学参数,并将CVISC模型和获得的参数融入依托工程数值仿真模型,进行长期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隧道锚在1倍设计主缆力施加后100a内,锚塞体、围岩及锚塞体与围岩接触面长期变形小,较符合工程设计安全要求。上述研究思路与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