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碎煤加压气化废水,考察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EGSB水力停留时间为48 h时,其出水COD、总酚、挥发酚分别可达500~800、150~200、20~40 mg/L,去除效果较好。当接触氧化停留时间为64 h时,COD去除率达70%以上,总酚去除率为80%左右,挥发酚全部去除。接触氧化出水经臭氧氧化-好氧流化床处理后,出水主要指标可达到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某油砂沥青改质厂合成原油产品收率的设计值与实际运行值,结合现有单元装置,探讨了提高合成原油产品收率的工艺流程优化方案.研究表明,先溶剂脱沥青后热裂化的工艺组合,以及对脱油沥青黏度的认识不充分,造成合成原油实际运行收率偏低.探讨了减压渣油先热裂化再溶剂脱沥青的工艺流程方案.与原设计方案相比,优化的工艺方案馏分油收率...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套甲苯液相空气氧化的连续反应装置,在工业条件下进行了动力学实验研究。在排除氧气、催化剂质量分数等影响因素下,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回归得到模型参数。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甲苯转化率和实验结果对比,最大误差4.72%,平均误差2.36%。研究结果表明,甲苯转化率受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影响较大,尤以温度影响更为明显;主产物选择性受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影响较小,但停留时间延长,会加剧苯甲醛向苯甲酸转化。  相似文献   
14.
精馏、加氢精制法制取正己烷工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6#溶剂油为原料,通过精馏和加氢精制的方法可制取正己烷。经进一步探讨,认为先加氢后精馏更有利于制取高纯度正己烷。就装置现有状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厌氧间歇式反应器,以煤制天然气(SNG)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在中温条件下水解酸化处理SNG废水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情况。以某柠檬酸生产厂废水厌氧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进行4个月的驯化,形成处理SNG废水的稳定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运行温度为(35±1)℃,水解酸化时间为48h,进水CODcr总酚和挥发酚分别为1100、220和110mg/L的条件下,COD、总酚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分别为45%、50%和99%左右,三者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该体系主要停留在水解酸化阶段,甲烷产率为0.0025kgCHe/kgCODremoval,去除的TOC中有77%左右的有机碳用于污泥增殖,污泥增长率为0.3kgSS/kgCODremoval。  相似文献   
16.
对煤气化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效果开展了探索性实验研究,以污水、污泥处理达标为目标,对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及有害物质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无需经过预处理及后续深度处理,出水主要指标即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并可实现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和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碎煤加压气化-超临界水氧化组合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叠合装置的二异丁烯为原料,在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进行加氢反应,在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加氢催化剂作用下,二异丁烯加氢生成异辛烷,所得异辛烷纯度为93%,再经分馏进行提纯,可得到纯度为99.8%的异辛烷,是生产清洁高辛烷值汽油的最理想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18.
针对碎煤加压气化高盐废水开展分盐结晶工艺中试研究,产出的氯化钠和硫酸钠结晶盐品质分别达到GB/T 5462—2015精制工业干盐二级品标准和GB/T 6009—2014Ⅱ类合格品标准,表明分盐结晶技术上可行。电驱动膜实现对高盐废水的深度浓缩减量,浓缩倍数达到6倍以上,大大降低分盐结晶单元的处理量和投资。仅考虑药剂和公用工程消耗,高盐废水分盐结晶处理吨水运行成本34. 5元。  相似文献   
19.
煤化工产业具有投资大、技术不够成熟等特点,单一产品技术路线导致较大的经济风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多联产非常必要。本文对煤化工生产过程中多联产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主要包括以合成氨为基础、以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为基础、以煤制天然气为基础、以低阶煤利用为基础等的联产过程。分析认为,大多数过程仍然没有摆脱将单一技术进行简单堆砌排布的思路,指出未来需要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工艺单元、中间产物、目标产品市场等方面的互补,开发高效、灵活的多联产生产模式。同时,应加大对单一煤化工技术的研发力度,为实施煤化工多联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海洋温差能是海洋能中储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但目前国内针对海洋温差能工程化应用的热力循环形式研究有限。本文基于闭式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建立了海洋温差能发电数值模型,并与文献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其可靠性;从工程化应用和发电模型敏感性角度,优选了适用于海洋温差发电系统的循环工质——四氟乙烷(R134a);结合发电模型敏感性分析,揭示了系统性能随蒸发压力、蒸发温度和冷热海水温差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获得了最佳运行工况,即蒸发器、冷凝器海水进出口温差分别为2.0、2.5℃,并确定了该工况下的系统性能参数;基于可靠的发电模型和优选的循环工质,研究设计了面向工程化的50 kW级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工艺方案,开展了1 MW级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关键工艺方案设计,确定了相关工艺设备及参数,明确了系统工艺流程。本研究为推进中国海洋温差能开发工程化、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