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4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侯晏红  乔学亮 《功能材料》2000,31(B05):87-88
用划痕法测试了不同成分的Ti-Al-N系功能梯度薄膜及其均质薄膜的膜基结合力。结果表明,Ti-Al-N系功能梯度薄膜的膜基结合力高于均质膜,且随着氮分压变化间隔的增加,结合力逐渐增大。基于膜基匹配及残余应力与结合力的关系,合理地解释了成分梯度对Ti-Al-N系功能梯度薄膜结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预硬型塑料模具钢P20BSCa的切削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切削刀具的磨损、切削阻力、切削温度等方面对比了预硬塑料模具钢P20BSCa与瑞典718钢的可切削性能,并对P20BSCa钢可切削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3.
纳米银的光学、电学和催化活性与粒子的粒径、形貌和结构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依赖关系,研究各向异性银纳米材料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软模板技术在各向异性银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银纳米棒和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和形成机理,概述了树枝状纳米银、纳米银片(盘)、纳米银立方体和三棱柱的研究进展,指出利用软模板技术可合成各种形貌的纳米银粒子,并指出了此类材料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4.
室温制备纳米银醇溶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温下制备了分散性好、稳定性好、粒径分布均匀的高浓度纳米银醇溶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产物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银为分散均匀的球形粒子,平均粒径为4.8nm。在此反应过程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既作保护剂又作还原剂,作为溶剂的乙醇有利于PVP分子链的舒展,增大了PVP分子与Ag+的接触几率,促进了还原反应的快速进行;另一方面,充分舒展的PVP分子能有效抑制银纳米粒子团聚。  相似文献   
55.
以聚四氟乙烯(PTFE)高温热解产生的含氟气体作为氟化剂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反应制备了氟化多壁碳纳米管(F-MWCNTs),并运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接触角测试等手段对其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多壁碳纳米管表面有C-F键生成,样品结构未遭破坏且疏水性得到改善,取得了较好效果。与以氟气作氟化剂的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更简单安全、成本更低,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6.
从测距测厚原理、EMAT的特点、系统组成、硬件及软件等方面介绍了系统的设计.系统以换能器获取回波信号,DSP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进行测量值计算,PC显示和记录查询,实现了在线高速自动测量.实验运行表明,此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7.
析出相质点对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Humphreys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统一理论,研究了析出相质点的Zenner钉扎对Fe-3%Si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的影响.比较了一般取向硅钢(CGO)和高磁感取向硅钢(HGO)的晶粒尺寸、晶界参数以及析出相质点的Zenner钉扎因子.结果表明,高斯晶粒与普通晶粒相比没有明显的尺寸优势,具有强烈高斯织构的HGO在晶界能和晶界活动性上与CGO的差异非常小,二者具有相近的临界Zenner因子;但HGO中析出相质点更为细小和弥散,其Zenner因子是CGO的2.8~5.0倍,因此HGO中Zenner因子更大,其高斯晶粒更容易率先达到临界条件而发生二次再结晶,从而在二次再结晶后具有更强的高斯织构.  相似文献   
58.
纳米银的合成与表征——三种微乳体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DS-环己烷-异辛醇-水、AOT-环己烷-水和AOT-十二烷-水等3种微乳体系分别制备纳米银溶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形成粒子进行表征,进而探讨纳米银粒子的形成机制.3种体系中纳米银的共振吸收强度依次减小,半峰宽依次增大,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00,428和435 nm;形成粒子均为球形结构,无团聚现象,但粒子的平均粒度和粒度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3种体系中形成粒子的平均粒度分别为6.46,4.03和1.78 nm.微乳体系中球形胶束为纳米银的形成提供一种独特的微观环境,但由于碰撞导致团聚,微乳液中形成粒子的粒度与形貌和胶束的尺寸和形状并不完全一致,实际形成的纳米银粒子具有一定的粒度分布宽度.  相似文献   
59.
采用液相共还原一锅法制备了不同[Ni]∶[Ag]比例的磁性Ni-Ag纳米合金催化剂。利用XRD、SEM、TEM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相和形貌,利用XPS测试了催化剂表面元素价态,采用SQUID分析了催化剂的磁学性能;以对硝基苯酚的催化还原反应作为模型反应,研究了[Ni]∶[Ag]比例对磁性Ni-Ag纳米合金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磁性Ni-Ag纳米合金催化剂由直径50 nm左右的Ni-Ag合金颗粒组成,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的催化活性随Ag含量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Ni]∶[Ag]=1∶1的催化剂催化性能最好。该Ni-Ag纳米合金催化剂的饱和磁化强度为15.43 emu·g~(-1),具有很好的磁学性能,可实现磁回收和循环利用,循环使用5次后依然保持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0.
以氯化镁(MgCl_2)溶液为淋洗剂,对镉污染土壤进行了淋洗修复,考察了MgCl_2溶液浓度、洗涤时间、土液比(土壤质量与淋洗剂体积比,g∶mL)、洗涤温度、MgCl_2溶液pH值和土壤中Cd~(2+)浓度对淋洗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20℃)、MgCl_2溶液浓度为1 mol·L~(-1)、土液比为1∶20、洗涤时间为60 min时,对100 mg·kg~(-1)镉污染土壤的洗脱率达到69.54%。Cd~(2+)洗脱率随洗涤温度的升高而升高,60℃时Cd~(2+)洗脱率达到80.94%;低的MgCl_2溶液pH值更有利于Cd~(2+)洗脱;对不同浓度(10~400 mg·kg~(-1))的镉污染土壤的洗脱率均达到60%以上。洗脱液经氨水沉淀后,可以有效去除溶液中的Cd~(2+)。使用MgCl_2溶液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洗脱率高、成本低、环境友好和易于后处理等优点,是一种有前景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