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7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616篇
数理化   304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10篇
  1963年   8篇
  1957年   5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法同时测定地芬诺酯和阿托品的方法。探讨了缓冲溶液、有机溶剂添加剂、分离电压和进样条件以及毛细管内径和长度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在电泳介质为10.0mmol/L乳酸-15.0?H5OH、分离电压20.0kV的优化条件下,6min内即可实现地芬诺酯和阿托品的同时分离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5.00~500和2.00~320mg/L;检出限分别为3.0和1.0mg/L。  相似文献   
92.
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合成了含有高二阶非线性光学活性偶氮单元的侧链液晶共聚物。共聚物的液晶转变温度为DSC测定,实验证明当偶氮单元含量超过40mol%时,共聚物的液晶性消失。通过高压电场对该聚合物膜进行针尖电晕极化取向,并由紫外测试给出了聚合物膜的取向参数及其稳定性,对液晶聚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3.
The title compound has been synthesized under nitrogen atmosphere using V_2O_5 for the initiator by Schlenk techniques. It′s single crystal, which is very air and water-sensitive, was obtained and determined from three-dimensinal x-ray diffraction data collected by the four-circle diffractometer. The crystals are orth- orhombic with space group D_2~4-P_(212121) and unit cell constants a=0.909 nm, b=1.4909 nm, c=2.1635 nm and z=4. We derived first the positional parameters of V, Zn, Cland O atoms by direct method using SHELXTL program. The coordinates of other the non-hyleast-squares refinement for all atoms gave a final discrepency factor R=0.0945 and RW=0.0674.The result of structur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mpound is composed of the octahedral cation [VCl_2·(THF)_4]~+ and the tetrahedral anion [ZnCl_3·THF]~-.The reaction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The title compound is reaction product of VCl_3 with ZnCl_2 in THF.  相似文献   
94.
1975年Ottaway等提出将石墨炉作为发射源用于原子发射分析,Molnar等也研究了从玻璃态碳炉的原子发射,此后,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已有不少报导。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炉原子发射法(GFAES)已能实际应用于一些元素的定量分析,并具有某些特点。如灵敏度高,据报导有40余种元素的检出极限低于或远低于1μB/ml,其中K、Na、Li、Ba等元素的检出极限远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低。此外,和其它发射法相比,尚有光谱线干扰少、背景发射较稳定、电离干扰小等优  相似文献   
95.
本工作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TiO2掺杂稀土离子La3+的La/TiO2光催化剂,运用XRD、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表面光电压谱(SPS)等手段进行表征,同时利用原位红外技术考察了La/TiO2样品光催化降解乙烯、丙酮、苯的气-固相光催化氧化反应,对其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O2经适量La3+掺杂后,锐钛矿晶型的含量增加,晶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禁带宽度增加,表面光电压信号增强,光生电子-空穴对有效分离;La/TiO2样品对乙烯、丙酮、苯的光催化性能与纯TiO2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乙烯可以被光催化氧化完全矿化生成CO2,而丙酮被光催化氧化可能生成中间产物丙酸,苯被光催化氧化可能生成中间产物苯酚和苯醌。  相似文献   
96.
在常压和920℃~1050℃下,采用热重方法,进行了六种中国典型无烟煤焦水蒸气与二氧化碳气化活性比较的研究。结果表明,无烟煤焦与水蒸气气化反应的活性与无烟煤的煤化程度相对应,无烟煤煤化程度越高,水蒸气气化反应活性越小。无烟煤焦与二氧化碳气化反应的活性与煤中矿物质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煤中矿物质的催化作用越大,二氧化碳气化反应活性越大。无烟煤焦与二氧化碳气化反应活性明显小于与水蒸气气化反应活性,后者比前者大10倍左右。初步探讨了无烟煤焦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气化机理。  相似文献   
97.
由于在微电子、化学 /生物化学传感器、纳米技术及太阳能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通过 Si— C键在硅表面上直接嫁接有机单分子膜 ,已成为近几年新开展的研究热点 .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了概要综述  相似文献   
98.
Ferricoxide(αFe2O3),chromicoxide(αCr2O3)andtheirmixedcompoundshaveimportantapplicationinmanyfields.Forinstance,theycanbeusedascatalystsforhightemperaturewatergasshiftreaction[1]andreductionofNOxbyNH3[2],asrefractorymaterials[3]andsensingmaterials[4,5],andsoon.Sinc…  相似文献   
99.
碳纤维中的单层石墨物相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碳纤维中各种物相的X射线衍射特性, 确认PAN基碳纤维中除了乱层石墨微晶外, 还存在大量的单层六元环C原子层面物相, 建立起两种非完整结晶物相的定量分析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退火温度由1350 ℃上升到2400 ℃, Tx-3高强型碳纤维中的单层石墨含量由59.6%下降到34.8%, 乱层石墨含量由40.4%上升为65.2%. 与此同时, 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则由3.65 GPa下降到2.05 GPa, 而延伸率也由1.04%下降到0.58%. 并对PAN基碳纤维中单层石墨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0.
应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 测定2,2-联吡啶(bpy)和簇合物MO_3S_4(μ-dtp)(dtp)_3(H_2O)(Ⅰ)反应产物褰峁埂a果? 产物为Mo_3S_4(μ-dtp)(η~2-dtp)_2(η~1-dtp)(bpy)(Ⅱ), 即联吡啶置换了簇合物(Ⅰ)中的端基(H_2O)和端基(dtp)中的一啮。簇合物(Ⅱ)晶体属三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3638(3); b=1.3983(3); c=1.4699(2) nm, a=95.57(2)°, β=91.87(2)°, γ=117.40(2)°; V=2.4676 nm; Z=2; D_C=1.767 g·cm~(-3)。晶体的空间群为P1。最终偏离因子R=0.069, R_w=0.076。本文结合过去对簇合物(Ⅰ)进行的四种不同类型的置换反应的研究, 进行了必要的讨论。并指出本文中的反应是松散本位促进的配基置换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