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数理化   5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22.
用电化学和圆二色谱(CD)技术研究了5个1,4-二氢吡啶(1,4-DHP)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4-DHP衍生物与CT-DNA相互作用是通过嵌入的方式进行的,相互作用的强弱与1,4-DHP衍生物的立体结构有关.1,4-DHP衍生物4-取代基空间位阻越小,嵌入到CT-DNA的程度越大.相反,空间位阻较大的1,4-DHP衍生物嵌入CT-DNA程度较小.非平面结构的1,4-DHP衍生物使CT-DNA双螺旋链结构松散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23.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成功合成了InAlO3(ZnO)15超晶格纳米串。扫描电镜观察到InAlO3(ZnO)15纳米片沿生长方向均匀排列,直径约为80~150 nm,长度约为7~20μm。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样品具有InAlO3(ZnO)15超晶格纳米结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相邻两个In-O层中间共16层In(Al)O(ZnO)m+block,并研究了其生长机制。在0.6~3 V电压范围内,I-V特性曲线出现非线性性质。  相似文献   
24.
通过水浴浸泡制备了磷钨酸(PWA)修饰的活性炭(PWA/C),再通过液相还原法将Pd沉积于PWA/C复合载体上制备了Pd-PWA/C催化剂. 采用X射线能量色散(EDS)谱、X射线衍射(XRD)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产物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磷钨酸修饰活性炭不仅能有效降低Pd纳米粒子的粒径,而且与Pd纳米粒子间发生了强烈作用. 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Pd-PWA/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均远优于Pd/C催化剂,这是由于Pd与PWA/C间的强烈作用既能有效降低C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强度和吸附量,又能降低甲酸分解的速率,从而减弱CO的毒化作用.  相似文献   
25.
首次报道了以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通过1,2,4,5-四嗪与亲二烯体的逆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合成哒嗪衍生物的方法.与传统的合成方法相比,以简便易得的传统咪唑离子液体兼作溶剂和催化剂,反应时间从传统方法的13 d缩短为6 h,产物产率从64.0%提高到85.5%.根据实验结果研究了离子液体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可能的催化机理.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避免了有毒挥发性有机溶剂和额外催化剂的使用,离子液体重复使用六次未见产物产率明显降低,更加符合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6.
利用X射线能量色散(EDS)谱、X射线衍射(XRD)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化学等技术研究了在电解液中添加乙二胺四甲叉膦酸(EDTMP)对甲酸在Pd/C催化剂上电氧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EDTMP添加的浓度为0.5 mmol/L时, 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最好. 这主要归结于吸附在Pd/C催化剂表面的EDTMP不但能通过基团效应降低CO的吸附量, 还能抑制Pd/C催化剂催化甲酸分解的速率, 从而减少了CO的毒化作用. 但当EDTMP的浓度大于0.5 mmol/L时, 吸附过多的EDTMP反而会占据Pd的活性位点, 降低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7.
硅钨酸修饰碳载Pd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络合还原法合成了用作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中阳极碳载Pd(Pd/C)催化剂, 并研究了电解液中的硅钨酸(SiWA)对甲酸在Pd/C催化剂电极上氧化的促进作用. 结果表明, SiWA不但能提高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 而且能增加电催化稳定性. 这种促进作用与SiWA浓度有关. 当SiWA浓度为0.40 g·L-1时, 促进作用最佳. 当SiWA浓度大于0.40 g·L-1时, 由于过多的SiWA吸附在Pd/C催化剂上而覆盖了部分Pd活性位点, 反而会降低促进作用. 另外, 由于SiWA在Pd/C催化剂上的吸附, 降低了CO的吸附量, 提高了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稳定性, 也促进了甲酸通过直接途径氧化.  相似文献   
28.
高分四号卫星(GF-4)是我国研制的首颗地球同步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针对高分四号卫星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光谱分析与几何算法相结合的云和云阴影检测算法。使用几何校正和辐射定标后的高分四号影像,基于云与典型地表的光谱特征,采用光谱差异分析技术识别出潜在云像元,根据有云地物和无云地物的光谱变化率差异计算云概率;由云和云阴影的几何关系,并结合传感器参数识别云阴影的投影带,然后根据阴影的光谱特征在投影带中设定基于影像的动态阈值,用于检测云阴影。该算法能较好地识别薄云,而且可以显著提高云阴影的检测精度。采用目视解译法对检测精度进行验证后发现,不同区域类型的云像元识别位置准确,形状完整;将所提云阴影检测方法与云和云阴影匹配算法进行对比后发现,前者识别的云阴影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29.
Th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the new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ir reversible heat and electricity conversion.Lead telluride(Pb Te) is regarded as an excellent mid-temperatur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 due to its suitable intrinsic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So tremendous efforts have been done to improve the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Pb Te,and figures of merit,z_T 2.0,have been reported.Main strategies for optimizing the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have been focused as the main line of this review.The band engineering and phonon scattering engineering as two main effective strategies are systemically summarized here.The band engineering,like band convergence,resonant levels,and band flatting have been addressed in improving the power factor.Additionally,phonon scattering engineerings,such as atomic-scale,nano-scale,meso-scale,and multi-scale phonon scatterings have been applied to reduc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Besides,some successful synergistic effects based on band engineerings and phonon scatterings are illustrated as a simultaneous way to optimize both the power factor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Summarizing the above three main parts,we point out that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should be effectively exploited,and these may further boost the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Pb Te alloys and can be extended to other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相似文献   
30.
本文研究了当粘性系数和毛细系数是密度函数的一般光滑函数时,一维等温的可压缩NavierStokes-Korteweg方程的Cauchy问题.利用基本能量方法和Kanel的技巧,得到了大初值、非真空光滑解的整体存在性与时间渐近行为.本文结果推广了已有文献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