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数理化   7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由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举办的“2006广东省分析化学发展研讨会”于2006年7月7—8日在中山大学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教授、北京大学化学系刘虎威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和张新荣教授、中科院化学所陈义教授和毛兰群教授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李攻科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山大学副校长许家瑞,国家基金委庄乾坤教授、中山大学化学学院院长陈小明教授分别致辞。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还有中山大学科技处夏亮辉处长、化学学院党委书记黄乐览研究员、中山大学分析化学博士生导师张展霞教授,来自全省20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质检部门的分析化学工作者1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52.
溶胶-凝胶-HBsAb膜免疫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技术,成功地将乙肝表面抗体(HBsAb)包埋于Sol-gel中,再滴涂于铂盘电极表面,制成溶胶-凝胶-HBsAb膜非标记免疫传感器.根据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使敏感膜有效扩散截面积减小的特性,提出了利用铁氰化钾作为氧化还原探针间接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新方法.用循环伏安法(CV)对电极逐层修饰过程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对HBsAg定量检测的可行性及其响应机理.采用差示脉冲伏安法(DPV)检测人体血清中的HBsAg.线性范围5~320μg/L,线性相关系数r=0.997.该传感器响应迅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于4℃干态保存14d,其响应信号基本不变.将其用于108例临床血清检验,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符合率为87.5%.  相似文献   
53.
双通道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法同时检测硝酸根、亚硝酸根和氯酚类化合物;双通道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法;硝酸根;亚硝酸根;氯酚  相似文献   
54.
膜蛋白跨膜区段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连续小波变换技术的时频局部化特点和氨基酸的疏水特性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用于预测膜蛋白跨膜区段数目和位置的新方法,以代码为1YST的膜蛋白为例,对小波尺度和疏水值的种类进行了选择,同时描述了该法对跨膜螺旋区数目和位置的预测分析过程.从膜蛋白数据库中随机抽取36个蛋白质(含跨膜螺旋区232)作为测试集,采用该方法对其跨膜螺旋区进行预测,其中222个跨膜螺旋区能被准确预测,准确率为96.1%.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55.
将分形理论用于仪器分析信号的解析,提出一种面向分析谱图中重叠信号处理的分形分辨算法.通过对信号进行分形分析,采用分形维数可有效地反映信号的特征,准确地得到谱峰个数和位置的信息,避免人为判断的误差,实现重叠复合信号的分辨.实验表明,这种新的重叠谱峰分辨法能用于光谱、电化学、色谱等仪器分析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56.
毛细管电泳微机化扫描伏安检测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描述了一种毛细管电泳微机化扫描伏安检测器,用微机通过D/A和A/D转换器控制扫描电压和采集电流信号,用12bit的D/A转换器和12bit的A/D转换器通过伏安仪分别与Ag/AgCl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相连,进行电位控制和数据采集.讨论了扫描电位的产生和数据采集的控制方法,并用本系统分离测定了对苯二酚和儿茶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7.
阶跃伏安法信号的样条小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样条小波基处理低信噪比的阶跃伏安法离散数据。仿真实验和化学实验结果表明,样条小波分析含强白噪声的信号时,能保真地提取出有用信号,信噪比(S/N)降低至0.1~0.2.这种方法具有不需设置目标函数、窗口函数、初值估计等优点,同时运算简单、节省储存空间。因此,样条小波运用于信号分析较现行方法优越,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茜素红S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及反应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4.5的NaAc-HAc缓冲介质中,以邻菲咯啉(phen)作活化剂,痕量Fe(Ⅲ)对H2O2氧化茜素红S(ARS)的褪色反应存在明显的催化作用,由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铁(Ⅲ)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采用固定时间法,在λmax=422nm处,对催化体系和非催化体系进行光度测定,应用了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佳条件,测定了有关动力学参数。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63μg/L;线性范围为0~20μg/L,应用于一次蒸馏水、分析纯盐酸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提出了Fe(Ⅲ)-ARS-phen三元络合物活性中间体的催化反应机理设想,并推测催化反应经历了羟自由基氧化反应的历程。  相似文献   
59.
非特异性吸附的存在是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时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非特异性吸附在多数情况下难以完全消除,其带来的信号叠加在分子间特异性结合的信号上,严重干扰正常的分析.因此必须尽量消除.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在pH 5.0的柠檬酸-NaOH缓冲介质中,以邻菲口罗啉(phen)作活化剂,痕量Cu(Ⅱ)对H2O2氧化茜素红S(ARS)的褪色反应存在明显的催化作用,由此建立了测定痕量Cu(Ⅱ)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应用了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佳条件,测定了有关动力学参数。该方法的检出限为6.3×10-9g/mL,线性范围为0~0.8μg/mL,应用于茶叶、自来水等水样中痕量铜的测定。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