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0篇
数理化   9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首次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Ni-W-P合金微粒.应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该微粒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微粒催化环戊二烯加氢的活性,并与Ni-P非晶态合金对比,发现少量的W的加入改变了Ni-P的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82.
用粉末XRD法、EXAFS法,激光喇曼散射法、热重法和高真空质谱TPD法研究了超导体型氧化还原催化剂Ba_(2-x)Sr_xYCu_3O_(7-α)(x=0,0.25,0.50,0.75,1.00)的物理化学性质,并用常压连续流动法测定了它们的CO催化氧化活性,得到了催化剂氧化反应活性大小与催化剂的可失氧量(即晶胞中O_I 位置上的氧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83.
教育部部属综合大学物理化学教学讨论会于1983年6月10日至16日在成都举行。这次会议是1982年11月教育部在宜昌召开的理科化学课程结构研究会的继续和深入。会议的主要内容为:(1)交流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贯彻宜昌会议精神已取得的经验和今后的设想;(2)研究如何精简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3)修订物理化学教学大纲(初稿)。  相似文献   
84.
纳米Ni-Co-B非晶态合金抗氧化行为的原位XP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位XPS手段研究了纳米非晶态Ni-Co-B合金中B和Co的抗氧化行为、表面组成与氧化处理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氧优先氧化表面的元素B物种,在元素态B被完全耗尽后才开始氧化表面的元素态Co物种,在元素态B和Co均被完全氧化后,元素态Ni才开始被氧化.另外,研究还发现,在氧化过程中,B和Co的氧化物具有在表面富集的倾向.正是由于B和Co的优先被氧化才保护了催化加氢反应中的活性中心--元素态Ni.  相似文献   
85.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和原子簇模型研究了碘和修饰银(110)表面对甲醇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分子在干净的银表面吸附很弱甚至不吸附,但在氧或碘修饰过的银表面上,由于预吸附导致吸附能的增加而变得容易吸附。并进一步采用目前较新的映像电荷模型计算验证了在甲醇部分氧化制甲醛反应中氧或碘对银催化剂表面修饰的本质是电荷修饰这一推论,为实验中如何筛选修饰提供了良好的判据。  相似文献   
86.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和原子簇模型研究了碘和修饰银(110)表面对甲醇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分子在干净的银表面吸附很弱甚至不吸附,但在氧或碘修饰过的银表面上,由于预吸附导致吸附能的增加而变得容易吸附。并进一步采用目前较新的映像电荷模型计算验证了在甲醇部分氧化制甲醛反应中氧或碘对银催化剂表面修饰的本质是电荷修饰这一推论,为实验中如何筛选修饰提供了良好的判据。  相似文献   
87.
Ni-Co-B非晶态合金的结构和催化活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一系列原子簇模型Ni~xCo~3~-~xB~2(x=1~3)对Ni-Co-B非晶态合金的电子结构进行了SCC-DV-Xα计算。结果表明,Ni-B非晶态合金的催化加氢活性可通过Co的引入而得到改进。结合EXAFS和活性试验的结果,得出Ni和Co对非晶态Ni-Co-B合金的结构的稳定性有一种协同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8.
Ni-P非晶态合金中电子转移问题的DFT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方志刚  沈百荣  范康年  邓景发 《化学学报》1999,57(11):1246-1251
根据Ni-P非晶态合金结构的短程有序、Ni和P之间具较强化学作用和结构中不存在P-P直接相连的实验事实,选择了Ni~nP(n=1-6)原子簇模型,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模型体系中,随着P含量的减少,电子转移方向发生变化,P原子由得电子变为失电子。这与Ni-P非晶态合金的实验结果一致,说明Ni~nP(n=1-6)原子簇模型能反映Ni-P非晶态合金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89.
宗保宁  闵恩泽  董树忠  邓景发 《化学学报》1989,47(11):1052-1055
本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X射线衍射(XRD)和连续微型反应器等方法研究了以骤冷法制备的Ni-P非晶态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加氢活性。结果表明, 非晶态Ni-P对于苯乙烯催化加氢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 优于晶态Ni-P, 更优于Ni片, 催化剂表面不同的预处理条件, 对反应活性影响很大。XPS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预处理条件下, 非晶态Ni-P被部分氧化;随着氧化态被还原, 反应活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氧化铝膜, 并通过DSC、TGA、SEM、N~2吸附和气体透过率测定等手段, 对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孔氧化铝膜是一种均匀无裂痕和具有较窄孔径分布(约4nm)的膜材料。将此多孔氧化铝膜制成膜反应器后, 用于甲醇催化脱氢制甲醛的反应, 发现甲醇转化率比常规反应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首次尝试采用溶胶-凝胶法将催化活性组分直接负载到多孔氧化铝膜上, 从而得到了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多孔膜, 并考察了它的反应活性。文中对由这两种多孔膜及钯/陶瓷复合膜制成的反应器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