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1篇
数理化   11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浊度滴定、激光光散射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甘氨脱氧胆酸钠(NaGDC)胶束对Ca2+的"缓冲"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NaGDC浓度在CMC以上时,将延缓甘氨脱氧胆酸钙盐的沉淀,浓度越高"缓冲"能力越大。可能的作用机理是当NaGDC浓度小于CMC时,Ca2+直接与GDC-离子作用,形成甘氨脱氧胆酸钙沉淀;当NaGDC浓度大于CMC时,首先,Ca2+与NaGDC胶束亲水面上的羧基作用,使NaGDC小胶束通过Ca2+桥连接形成纤维状的大胶束。而后,随着Ca2+浓度的增加,纤维状胶束中与Ca2+作用的COO-逐渐增多,当胶束中Ca2+/Na+比增大到一定值时,最终形成NanCam(GDC)n+2m沉淀,从而延缓了甘氨脱氧胆酸钙盐的生成。为研究胆汁中表面活性与金属离子的复杂相互作用给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2.
采用浓度作为扰动构建二维相关光谱,利用该法并结合固相研磨反应、差减光谱等辅助手段探讨了邻氨基苯甲酸钠/氯化钕的弱配位及2-乙基己基磷酸-2-乙基己酯(PC88A)/环烷酸(NA)的分子间缔合相互作用。这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在普通的一维光谱上没有明显的谱峰变化。对于第一个体系,在二维同步相关谱上Nd^3+的f—f电子跃迁均与邻氨基苯甲酸钠的紫外吸收间存在交叉峰。在与等摩尔的氯化钕进行固相研磨反应后,邻氨基苯甲酸钠的羧酸根、氨基、苯环骨架等振动均产生明显的变化,表明羧酸根、氨基等均不同程度与钕离子发生配位作用;对于第二个体系,在二维同步相关谱上NA的羧基伸缩振动与PC88A的POH伸缩振动间存在交叉峰。差减光谱显示,当PC88A与NA混合后,P=O伸缩振动由1199cm^-1移向1161cm^-1,POH伸缩振动由983cm^-1移向965cm-1,体现了PC88A/NA间的分子间缔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3.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31P-/1H NMR)等谱学技术,研究了TBP-Pd(Ⅱ)-HCI萃取有机相中微乳的形成以及溶液聚集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伴随钯的萃取,TBP萃取有机相中形成微乳.(2)萃取有机相中酸含量的变化导致溶液结构发生相应改变:胶团聚集体平均流体力学半径随有机相中酸含量的增加先增大而后又减小.微乳"内核水"的O-H伸缩振动吸收谱带逐渐宽化,与邻近的C-H伸缩振动区形成交迭,且有机相含酸量越高,交迭程度越大.水分子O-H-O弯曲变角振动吸收峰形也发生很大变化.TBP的P=O伸缩振动明显向低频移动.核磁共振31P化学位移与活泼氢1H化学位移变化行为相反,说明TBP分子与酸和水分子发生缔合,形成RP=0·H 或RP-O·H3O ,并与PdC2-4存在相互作用.(3)有机相形成微乳水团后,由于大量H 的进入,微乳水团中酸浓度表现出明显的"增浓效应".微乳水池内部微观环境的改变是导致钯萃取行为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4.
氯化镧与聚氨酯相互作用的FTI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LaCl3 掺入PU制得LaCl3 /PU复合体系。DSC的结果显示LaCl3 的加入使得PU体系的相转变行为发生了变化 ,位于 11 5 8℃的吸热峰消失。通过FTIR研究表明 :La3 与PU体系内的羰基发生了络合配位作用 ,使得PU的氢键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峰位分别由 16 33和 3311cm-1蓝移至 16 4 7和 335 5cm-1。远红外光谱的中 2 0 0cm-1峰的出现也进一步证明了La—O键的形成。这为PU与氯化镧的络合作用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75.
实验合成了稀土铕 樟脑酸 1,10 菲咯啉二元、三元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1 HNMR、中红外光谱、拉曼光谱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2 (CA) 3·2H2 O ,Eu2 (CA) 3(phen) 2 (CA :樟脑酸根 ,phen :1,10 菲咯啉 ) ,另外 ,又合成了铕、镧混配的上述配合物 ,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确定最佳激发波长为 310nm ,最强荧光波长为6 12nm ,即在 310nm光的激发下 ,发射光谱显示Eu3 的特征发射光谱 ,产生 7条谱带 ,分别是 5D0 7F0 (5 79nm) ,5D0 7F1 (5 94nm) ,5D0 7F2 (6 12 ,6 2 0nm) ,5D0 7F3(6 5 0nm) ,5D0 7F4 (6 89,6 97nm) ,其中7F2 和7F4能级发生了分裂。对荧光强度的研究表明 ,镧的掺入并没有降低铕的荧光强度 ,说明镧对铕的荧光发射有增强作用 ,但发射峰的位置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76.
利用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研究PP/PE共混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红外光谱对不同比例条件下制备的PP PE共混物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PP ,PE的特征吸收峰的分析 ,发现聚丙烯 (PP)特征峰峰面积与聚乙烯 (PE)特征峰峰面积的比值与PP/PE共混物的质量比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特征吸收峰面积之比 ,借助红外成像技术对PP纤维热压在PE薄膜上制备的样品的研究得到了复合共混物的分布信息 ,发现其成像结果与偏光显微镜的结果有很好的吻合。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红外成像技术 ,利用特征吸收峰面积之比可以进行对聚合物共混物的分相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7.
铽-苯甲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绿色、黄色荧光转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铽 (Tb) 苯甲酸 (L) 邻菲咯啉 (phen)三元配合物 ,并与Tb 苯甲酸的二元配合物相比较 ,研究了它们的发光性质。结果显示 ,第二配体邻菲咯啉的引入并未降低Tb3 的发光强度 ,但却使Tb3 的荧光寿命明显缩短 ,而且首次发现 ,沉淀晶粒的聚合状态影响三元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当晶粒较为分散时 ,三元配合物中Tb3 的 5D4 → 7F5的跃迁几率很大 ,显示Tb3 特征的绿色荧光。随着晶粒的聚集 ,5D4 7F5的跃迁几率减小 ;而显红色荧光的5D4 → 7F3跃迁几率明显增加 ,结果使铽 苯甲酸 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在紫外灯下显示黄色荧光。同时讨论了三元配合物的谱学性质  相似文献   
78.
糖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功能 ,因而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拉曼光谱研究了一系列稀土离子半乳糖醇络合物 ,结果表明 ,在形成络合物以后 ,拉曼光谱发生明显变化。不同稀土离子的拉曼光谱虽然某些峰位比较接近 ,但相对强度及峰形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别 ,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稀土离子的影响 ,反映了每种稀土离子的特性。  相似文献   
79.
合成了二(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基吡唑啉酮-5)-(1,10菲啰啉)合钴(Ⅱ)混合配体络合物单晶,由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Co(C_(12)H_3F_3O_2N_2)_2·(C_(12)H_8N_2)。通过溶解性、摩尔电导,磁性、中红外光谱、远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研究了该化合物的有关性质。用四园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络合物的分子及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_(l/o)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422(3),b=16,462(2),c=20.678(3),β=75.86(1)°,V=3440.2(1.6)~3,Z=4,F(000)=1580,d_(calc)=1.50g cm~(-3),d_(exp.)=1.492g cm~(-3)。经最小二乘法修正后,最终偏差因子R=0.0716。配合物中钴的配位数为六,分子中有四个氧来自两个双齿配体PMTFP,两个氮原子由phen所提供。  相似文献   
80.
本文研究了以仲辛醇为添加剂,煤油为稀释剂的硝酸甲基三烷基铵和硫氰酸甲基三烷基铵萃取稀土的分配比随镧系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趋势及其萃合物的远红外光谱。在硝酸体系中萃合物(R_3CH_3N)_3[Ln(NO_3)_6]的Ln-O键的振动频率:从La到Nd为191~192cm~(-1),近于常数;由Nd到Sm突然上升到221cm~(-1);而由Sm到Lu又趋于常数。在硫氰酸体系中萃合物(R_3~((?))CH_3N)_3[Ln(CNS)_6]的Ln-N键的振动频率:从La到Er为189~201cm~(-1),变化缓慢;由Er到Tm突然上升到220cm~(-1);从Tm到Lu又变化缓慢。在硝酸体系中Y-O键和硫氰酸体系中Y-N键的振动频率均高于镧系元素。硫氰酸体系中Ln-N键的振动峰积分强度及吸收度均比硝酸体系中对应元素的Ln-O键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