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数理化   27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提出了有效钉扎力的概念,并由此建立了描述有大量内界面的陶瓷样品滞迴行为的方法。测量了烧结YBaCuO陶瓷样品的剩余磁化强度与磁化场及温度的关系,并用有效钉扎力方法从中萃取了有效钉扎力,它有两项:一项与磁化电流相联系,并受界面间的弱连接控制;另一项来自颗粒体内的钉扎中心控制。弱外磁场中前一种起主要作用,强场中后一种居主导。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在沸腾的液N_2和缓慢改变的磁场中测量了YBaCu氧化物超导体的磁化强度M(H)·结构分析说明样品主要相是Y_1Ba_2Cu_3O_x·电阻测试得到Tc=91K·M(H)曲线显示磁滞迴线的面积较小,说明样品是弱钉扎的。据此推得了可逆磁化强度Mrev(H)和μ_0Hel=10.5mT。经GL理论框架内的计算得到K=55,ξ=40A,μ_0Hc=0.2mT,μ_0Hc2=16T,λ=2200A。由磁化曲线初始部分的斜率得到表观完全逆磁区占样品体积的80%。  相似文献   
13.
用饱和溶液法在1∶1的乙醇—水体系中制备了β 胡萝卜素(β C)-β 环糊精(β CD)的准[5]轮烷超分子包合物.紫外可见光度法和元素分析均证明了4轮体的存在.FTIR、X 射线粉末衍射和1HNMR技术为轮烷超分子化合物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4.
Using the modified Anderson-Kim theory of flux creep and the Bean model, we derive 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for magnetic relaxation of high-Tc superconductors, which is applicable in the whole flux creep region. The high driving force limit of the expression gives the usual logarithmic decay law and its low driving force limit takes the exponential form.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is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于4,4’-四乙基二胺二苯甲硫酮(TEDAT)与Cu(Ⅰ)的显色反应,建立了流动注铫度法测定微量铜的新方法。探讨了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工作波长为500nm,线性范围为0 ̄20μg/25ml铜溶液,相关系数0.9990。进样频率90次·h^-1,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岩太笔磷矿样品中微量铜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加标回收率为92 ̄102%。  相似文献   
16.
溶剂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主要生物碱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了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同时测定烟草中尼古丁、去甲基尼古丁、新烟碱和去氢新烟碱4种主要生物碱的方法。烟草样品经二氯甲烷/甲醇(V/V,3:1)溶剂萃取,过一次性滤膜,直接进样,经HP-5MS毛细管柱分离,氮磷检测器(NPD)检测。该方法简单,重现性好;4种生物碱相对标准偏差为1.5%~3.4%;加标回收率为93.6%~102.4%。  相似文献   
17.
高灵敏度固相光度法测定微量汞(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溴化汞络阴离子与四乙基罗丹明B离子缔合物在聚氯乙烯膜(PVC膜)上的吸附,并建立了聚氯乙烯膜固相光度(PVC膜光度法)测定微量汞(Ⅱ)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7μg/10ml,检出限为4×10-8g/10ml,该体系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用于水样中微量汞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铈(Ⅳ)-抗坏血酸-罗丹明6G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在无发光效应的铈(Ⅳ)-抗坏血酸反应体系中,引入罗丹明6G,利用“荧光的化学激发”,建立了测定微量抗坏血酸的化学发光新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1%,检出限为1.0×10~(-7)mol/L.用于Vit C片剂和针剂中抗坏血酸含量测定,获得良好结果.本文给出了该体系化学发光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9.
β-环糊精及羟丙基β-环糊精与香兰素包合作用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H-NMR、紫外吸收及荧光光谱研究了香兰素与β-CD和HPβ-CD的包合作用,发现香兰素与HPβ-CD包合时,HPβ-CD的内腔H-3和H-5质子较与β-CD包合时明显移向高场,表明香兰素分子进入HPβ-CD的内腔较深。用Benesi-Hildebrand关系式求得的包合物的平衡常数也证实香兰素分子进入HPβ-CD的内腔较深,所形成的包合物较稳定。  相似文献   
20.
在0.1moL/L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体系中,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人血清蛋白与烟碱的相互作用。荧光滴定表明这种相互作用使HSA的内源荧光猝灭。通过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计算,证明了这种猝灭为静态猝灭机制。尼古丁和HsA形成1:1稳定复合物;考察不同温度和酸度下的猝灭作用,进一步证实其静态猝灭行为和疏水作用机制。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相互作用引起HSA构象变化,而同步荧光光谱提示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