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数理化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建立了肉产品中残留的磺胺喹噁啉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提取条件及紫外吸收波长等测定参数.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8%,回收率为87%~103%,检出限为0.02 mg/kg.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肉类产品中磺胺喹噁啉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王净  田晶  许建和 《催化学报》2006,27(4):297-298
 以对甲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筛选能够生物催化合成对苯二甲酸的菌株,发现只有睾丸酮丛毛单胞菌DSM6577可以氧化对甲基苯甲酸生成对苯二甲酸. 对该菌株的细胞生长及其催化对甲基苯甲酸转化为对苯二甲酸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底物在8 h内即可完全转化,产物的生成时间为14~31 h, 其中在21 h时产量最大,为34 mg/L.  相似文献   
13.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以乙腈-10 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0.2 mL/min梯度洗脱方式辅以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进行定性分析,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RRLC-MS/MS)同时测定19种核苷的分析方法。19种核苷的定量限及检出限分别在0.05~20μg/L和0.02~10μg/L之间;其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且线性范围满足实验要求,回收率为79.01%~119.76%;标准偏差均小于14%。本方法快速、灵敏、稳定。将本方法应用于大肠杆菌中核苷的检测,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大肠杆菌中检测到7种核苷。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大肠杆菌胞内鸟嘌呤核苷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反复冷冻-解冻和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SiO2有机/无机双交联网络互穿的固相微萃取涂层, 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 热重分析(TGA)、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气相色谱(GC)等方法对该涂层进行了结构及性能表征. 该固相微萃取涂层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Td>300 ℃), 通过化学键合作用于玻璃或石英纤维表面, 稳定性好, 不易脱落. 对正丙醇、 正丁醇、 异戊醇和甲苯进行萃取, 结果表明, 该纤维涂层对带有羟基的极性物质有很好的选择性, 并且相对标准偏差(RSD, n=3)小于5.0%.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ZnP2O7:Eu2+,Mn2+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及Eu2+对Mn2+的能量传递机理进行了研究.Eu2+和Mn2+在380 nm和670nm的发射峰分别由Eu2+的5d—4f跃迁和Mn2+4T1(4关键词: 磷酸盐 2+')" href="#">Eu2+ 2+')" href="#">Mn2+ 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6.
Eu2+,Mn2+在BaZnP2O7中的发光及Eu2+→Mn2+能量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ZnP2 01:Eu2 ,Mn2 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及Eu2 对Mn2 的能量传递机理进行了研究.Eu2 和Mn2 在380 am和670 nm的发射峰分别由Eu2 的5d-14f跃迁和Mn2 的4T1(4G)-6A1(6S)跃迁产生.Eu2 对Mn2 的发光有很强的敏化作用,根据Dexter电多极相互作用的能量传递概率公式,判断出BaZnP2O7中Eu2 对Mn2 的能量传递属于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引起的共振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7.
绿色荧光粉NaCaPO4:Tb3+的制备与发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适用于UVLED芯片激发的NaCaPO4:Tb3+绿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该荧光粉的发射峰位于418,440,492,545,586,622nm,分别对应Tb3+5D37F55D37F45D47F65D47F55D47F45D47F3能级跃迁。其中位于492,545nm的发射峰最强,样品发射很好的绿光。主要激发峰位于380~400nm之间,属于4f→4f电子跃迁吸收,与UVLED芯片的发射相匹配。考察了Tb3+掺杂浓度和Li+,Na+和K+作为电荷补偿剂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Tb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0%,以Li+的补偿效果最好。NaCaPO4:Tb3+是一种适用于白光LED的绿色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8.
肉类产品中磺胺喹嗯啉的HPLC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建立了肉产品中残留的磺胺喹嗯啉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提取条件及紫外吸收波长等测定参数。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8%,回收率为87%~103%,检出限为0.02mg/kg。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肉类产品中磺胺喹嗯啉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奶制品中蛋白质测定的毛细管电泳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毛细管电泳法研究了奶制品中蛋白成分的分离与测定。采用柠檬酸缓冲体系,对牛奶中的α-乳白蛋白(-αLa)、β-乳球蛋白(-βLg)、α-酷蛋白(-αCN)、β-酪蛋白(-βCN)、酪蛋白(-κCN)五种蛋白进行了很好的分离,其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2%和5%;检出限分别为0.01、0.03、0.02、0.02、0.02 mg/mL;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4%~103%。应用该法测定了多种奶制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本法简便、快速、准确,为牛奶及奶制品质量的监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Hong-Bin Zhan 《中国物理 B》2022,31(3):38201-038201
The fluorescence mechanism of HBT-HBZ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A fluorescent probe is used to detect HClO content in living cells and tap water, and its structure after oxidation by HClO (HBT-ClO) i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and 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DDFT).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be conformation and the proton transfer site within the excited state molecule on the fluorescence mechanism are revealed. Combined with infrared vibrational spectra and atoms-in-molecules theory, the strength of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in HBT-HBZ and HBT-ClO and their isomers are demonstrated qualita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ength of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and dipole moments is discussed. The potential energy curves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 The weak fluorescence phenomenon of HBT-HBZ in solution is quantitatively explained by analyzing the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 and hole electron caused by charge separation. Moreover, when strong cyan fluorescence occurs in solution, the corresponding molecular structure should be HBT-ClO(T).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 formation site on the molecule as a whole is also investigated by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