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数理化   10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A MICROSCOPIC MECHANISM OF LOW TEMPERATURE HELIUM RELEA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4He ions of various energies and at various doses were implanted into three kinds of samples: TiH2 films, high purity Ti pieces as-received and after hydrogenation. Thermal release of helium was monitored in situ by proton-enhanced backscattering. Low-temperature helium release was observed at T≤573K. Single jump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active energies for the release.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a mechanism of helium cluster vacancy complex (HemVn-Vi) for low temperature helium release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72.
We propose a scheme to fast prepare the three-qubit W state via superadiabatic-based shortcuts in a circuit quantumelectrodynamics (circuit QED) system. We derive the effective Hamiltonian to suppress the unwanted transitions betweendifferent eigenstates by counterdiabatic driving, and obtain the W state with high-fidelity based on the superadiabaticpassag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accelerate the evolution, and is moreefficient than that with the adiabatic passage. In addition, the proposed scheme is robust to the decoherence caused by theresonator decay and qubit relaxation, and does not need additional parameters, which could be feasible in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73.
含芘环的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汞离子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芘甲醛-4-甲基缩氨基硫脲(1)、芘甲醛-4-(4-乙苯基)缩氨基硫脲(2)、芘甲醛-4,4-二甲基缩氨基硫脲(3)三个化合物,并通过质谱、元素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对其荧光活性进行研究,并考察了对溶液中汞离子的识别作用.在分别向三种化合物的溶液中逐步滴加汞离子时,其特征的荧光发射波长处对应的强度值都呈现规律性变化.因此可利用比率荧光法实现对汞离子配合过程的观测.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都能与汞离子形成1:1的配合物,配合常数分别为4.57×104,5.54×104和2.12×104L/mol,其检测下限分别为4.56×10-6,2.61×10-6和5.49×10-6mol/L.  相似文献   
74.
通过一系列应答实验,证实了氧在MoO_3-V_2O_3催化剂上的吸附和吸附态氧转变为晶格氧的过程是慢过程,是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乙烯的深度氧化是乙烯与催化剂表面上吸附态氧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与催化剂上晶格氧作用的结果。结合第Ⅰ部分的实验结果,提出了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反应的机理,并用Treanor法和DPP法求取了各基元步骤的速率常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用计算所得的结果进行拟合,其结果与实验曲线吻合。  相似文献   
75.
采用3个含巯基基团的水溶性化合物(硫普罗宁、巯基乙胺和巯基甘油)来诱导二铁羰基化合物[Fe2μ-SCH2CH (OH) CH2(OH))2(CO)6](1)释放CO。为了解决在CO释放过程中形成沉淀的问题,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分解产物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EDTA不仅可以成功地预防CO释放体系中沉淀的生成,还可以协同促进化合物1分解释放CO。虽然所选择的配体都含有巯基功能基团,但其对化合物1释放CO的促进作用不同,据此可用于CO释放速率的调控。  相似文献   
76.
采用微化学反应法连续制备纳米碳酸锂,利用XRD、SEM和激光粒度仪对不同工艺条件制备的碳酸锂的粒径、产率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微反应法可连续制得平均粒径约为178nm的均匀类球形碳酸锂,产率可达90.01;;实验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物浓度C碳酸钠=6 mol/L,C氯化锂=3 mol/L,C碳酸钠:C氯化锂=2:1,进料流量F=40 mL/min,反应温度T=20°C.对比传统液相沉淀法与微反应法,微反应法制备碳酸锂的过程连续、产率高,得到的碳酸锂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77.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或十八胺(C18NH2)/正庚烷/乙醇/HAuCl4.4H2O W/O型微乳液体系中,利用简单的加热手段通过乙醇还原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形貌和尺寸的憎水性金纳米材料。由CTAB或C18NH2稳定的金纳米颗粒运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别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用混合表面活性剂(CTAB/C18NH2)替代单一表面活性剂(CTAB)可以削弱CTAB对金纳米晶体生长的导向作用并提高粒子的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78.
用阶跃过渡应答技术研究了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反应物C2H6,O2,产物C2H4和主要副产物CO2在MoO3-V2O5/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2H6和C2H4在该催化剂上不吸附;氧为慢吸附、不可逆吸附;CO2为可逆吸附,吸附量较小。并发现在无氧的条件下,乙烷能与催化剂表面上的晶格氧反应生成乙烯。这些结果对乙烷氧化脱氢反应机理的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在化工类专业课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大挑战。将节能减排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作为载体,引入“碳排放”议题作为思政素材,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来解读该议题,将爱国主义元素“无声”地融入专业课教学中。通过解析美国在该议题背后的真实目的和我国的应对策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使之认识到党在维护国家发展利益方面的决心和能力;通过探寻新中国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与“碳排放”走势的关联性,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本专题教学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实现了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3者的统一,对同行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0.
基于目标物调控原位生成荧光物质,建立了硫化镉量子点(CdS QDs)介导的荧光传感器,实现了大米中有机磷农药杀扑磷的高灵敏、高选择性分析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hE)催化水解硫代乙酰胆碱(ATCh)生成硫代胆碱(TCh),其作为稳定剂诱导原位生成大量CdS QDs,体系荧光信号增强.当目标农药杀扑磷存在时,AChE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