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数理化   10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苯基官能化MCM-41介孔复合体作为固相微萃取(SPME)的吸附涂层, 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测定了不同水样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含量, 对SPME的吸附和解吸时间、温度、搅拌速度进行了优化, 线性范围分别为1.19×10-4~119 μg/L、 1.12×10-4~112 μg/L、 1.05×10-4~105 μg/L和9.80×10-5~98 μg/L, 检出限依次为0.030、 0.027、 0.029和0.022 ng/L. 使用该方法测定了多种水样中邻苯二羧酸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2.
利用五羰基溴化锰和2-吡啶甲醛以及卤代苯胺通过一步法合成得到了3个含席夫碱配体的锰羰基配合物[Mn (CO)3(py (CH=N) ph-X) Br],其中X=Cl (1)、Br (2)、I (3),并采用核磁、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这类配合物在非光照下稳定,在可见光(LED蓝光、绿光和红光)作用下分解释放CO,可以作为光诱导的一氧化碳释放剂(photoCORMs)。研究表明蓝光是促进配合物分解释放CO的最有效光源。此外,CO释放动力学分析显示配合物分解释放CO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配合物3的释放研究表明脱氧肌红蛋白能够捕捉所释放的CO。尽管这些配合物本身的细胞毒性(IC50)达到微摩尔级,但光照下的细胞兼容性有显著改善,上升为接近100微摩尔级。这些配合物具有荧光性质,在450 nm激发波长下在500~700 nm范围内发射一定强度的荧光,可以作为荧光标记物用以监测细胞或生物体内释放剂分布及CO释放情况。  相似文献   
103.
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典型聚合物分子(PE,PEO和PP)与碳纳米管(CNT)及官能化碳纳米管(FCNT)界面的相互作用及扩散特性.动力学模拟显示:—CH3官能团具有减弱CNT与PE和PP的相互作用,但是,—CH3官能化后的CNT与PEO之间确有增强作用.分析含氧官能团(—OH和—COOH)官能化的CNT与PE,PEO和PP的相互作用,可知含氧官能团的确具有增强表面相互作用的功能,而且含氧原子越多,相互作用就越强.此外,—CH3,—OH,—COOH官能化后的CNT与PE,PP和PEO体系的总能量均减少,而且能量满足—COOH < —OH < —CH3.分析非键相互作用势(库仑能和范德瓦尔斯能),可知库伦相互作用是增强界面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能.官能化后的CNT/PE,CNT/PEO,CNT/PP体系的扩散系数都明显减小,且扩散系数大小满足—COOH < —OH < —CH3.  相似文献   
104.
在乙醇与水体积比为1∶1的混合溶剂中将工业级染料耐晒蓝(FRL)用重结晶法提纯,提纯后的FRL用亚硝酸钠(NaNO2)进行重氮化,再与邻菲咯啉(Phen)进行偶合,得到改性耐晒蓝(FRLP)。FRLP与Cu2+反应形成配合物。利用退色分光光度法结合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Cu2+与FRLP的组成,在pH 6~9的条件下得到1∶2的配合物。在pH 8.8的B-R缓冲溶液中测得该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ε590 nm为9.5×104 L·mol-1·cm-1,表观稳定常数K为5.12×1012。研究了该配合物在紫外区的谱学性质,发现在200~305 nm区域内其水溶液对紫外光具有很强的吸收作用。将该配合物与聚乙烯醇共混制成偏光膜,对紫外光同样具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在可见光区最大吸收波长处与光轴平行时单片膜的透过率为45%~50%,两片垂直放置的膜在200~325 nm范围内透过率为零,325~400 nm范围内的平均透过率约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