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数理化   21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新的铁盐体系催化合成聚乙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现并研究了三种乙炔定向聚合的新催化剂--环烷酸和膦酸酯铁盐与三烷基铝组成的配位络合催化剂.对所得的聚乙炔进行了IR、ESR、X-射线衍射、SEM、TEM、电阻率及元素分析等表征。结果表明,新催化剂具有聚合活性高,定向性好,可直接成膜等特点。同时发现Fe(P507)3催化所得聚乙炔有单晶衍射特征。此外,对聚乙炔膜的电化学及电池性能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2.
三氯化铁掺杂的稀土聚乙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顺式和反式稀土聚乙炔用三氯化铁硝基甲烷溶液的掺杂,高量掺杂顺式和反式稀土聚乙炔[CH(FeCl~4)~y]~x的电导率(σ)可分别达到446Ω^-^1.cm^-^1,并且电导率随时间衰减较慢,表明三氯化铁掺杂的稀土聚乙炔较稳定,低掺杂量聚乙炔红外光谱上900cm^-^1和1400cm^-^1处出现两个掺杂特征峰,掺杂量(y)小于0.02(摩尔分数)的样品顺磁共振谱上出现一窄一宽两峰.高掺杂聚乙炔的X-衍射峰变宽平;扫描电镜显示此掺杂量聚乙炔的形貌-微纤维素集结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3.
环烷酸镧催化体系合成高反式聚丁二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a(naph) 3 (n Bu) 2 Mg THF三元稀土催化剂合成反 1,4 含量达 96 %的高反式聚丁二烯 .详细考察了催化剂组份的摩尔比 (Mg La ,Mg THF) ,不同稀土元素和聚合反应条件对丁二烯反式聚合反应的影响 .初步研究聚合反应动力学 ,表明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呈一级动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94.
丝胶蛋白质与铜(Ⅱ)的配位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pH滴定、光谱法、电子自旋波谱、X射线衍射研究丝胶蛋白质与铜(Ⅱ)的配位反应及其络合物的高次结构.当溶液的pH>9.1时,丝胶蛋白质与Cu(Ⅱ)生成了稳定的络合物,此络合物具有拉伸八面体Cu(N)4(OH-)2型配位结构,高次结构为无规卷曲非晶结构.  相似文献   
95.
应用稀土化合物:环烷酸钕Nd(naph)_3和二(2-乙基己基)磷酸钕Nd·(P_(204)_3分别与三异丁基铝Al(i-Bu)_3组成络合催化剂引发苯乙烯均聚及其与二乙烯苯共聚。适宜的聚合温度为50℃:[Nd]=3×10~(-5)mol/ml;[M]=3×10~(-3)mol/ml;Al/Nd=10(摩尔比),并且催化剂按以下次序配制:钕化合物→溶剂→苯乙烯→三异丁基铝,苯乙烯的转化率在90%以上。溶剂种类及聚合条件不同,制得的聚苯乙烯可为白色或黄色粉末状无定形聚合物,分子量几百至上万。聚合体系中添加PeCl_3能抑制黄色产生。在共聚反应中,二乙烯苯比苯乙烯显示较高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96.
芳氧基钇配合物催化合成以杯芳烃为核的星形聚己内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两种杯芳烃的衍生物(2a,2b),并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在三(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钇[Y(DBMP)3]的催化下,引发己内酯的可控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系列以杯芳烃为核的星形聚己内酯.1H-NMR和SEC研究表明,在一定分子量范围内,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衍生物(2a)为核的星形聚己内酯是四臂且分子量可控的较窄分布星形聚合物,而以对叔丁基杯[6]芳烃衍生物(2b)为核的星形聚己内酯为结构不够明确的星形聚合物.DSC分析表明星形聚己内酯的熔点、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低于相近分子量的线形聚己内酯.POM观察聚己内酯的等温结晶形态,发现星形聚己内酯和相近分子量的线形聚己内酯相比,前者具有不规则的球晶形态和较慢的结晶速度,而后者表现出较快的结晶速度和规则的球晶形态.  相似文献   
97.
环硫氯丙烷的均聚物或环硫氯丙烷与环氧氯丙烷的共聚物,在少量二乙烯三胺存在下制得预交联聚合物,将后者与硫氰化钾反应,制得两种侧链带有硫氰酸根的新型螯合树脂。它们对贵金属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和高的吸附选择性。通过X射线光电予能谱初步探讨了树脂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  相似文献   
98.
于翠萍  李希  沈之荃 《化学进展》2007,19(1):136-144
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聚酯--聚丙交酯由可再生资源获得.聚丙交酯独特的物理性质使得它在包装、涂层、纤维、薄膜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聚丙交酯低成本、大规模的生产及应用将极大地减轻对石油产品的依赖.高分子量的聚丙交酯主要由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本文总结了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的3大类催化剂及其反应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丙交酯均聚合催化剂开发上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论述了稀土催化剂在丙交酯开环聚合中的优势及由其催化合成的聚丙交酯在生物学应用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
研究发现无水稀土氯化物 50%发烟硫酸体系是四氢呋喃(THF)均聚和四氢呋喃与环硫氯丙烷(CMT)共聚合的优良新催化体系.考察了THF均聚反应特征,在合适条件下,THF聚合以65%转化率制得粘均分子量达10,000~15,000的白色聚四氢呋喃(PTHF)固体.端羟基分析法测得聚合物的分子链两端均为羟基.考察了影响THF CMT共聚合反应诸因素,如聚合温度和时间、两单体的比例等,制得数均分子量为1,000左右的淡黄色粘性固体共聚物.  相似文献   
100.
聚乙炔是最有希望的导电高分子,目前己在开发应用于制造塑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合成聚乙炔膜的主要催化剂有Ti(OC_4H_9)_4-Al(C_2H_5)_3催化剂,稀土络合催化剂及Co(NO_3)_2-NaBH_4等。本文报道新开发的周期表中第22号元素钛至第28号元素Ni的笫四周期过渡金属——Ti,V,Cr,Mn,Fe,Co,Ni的膦酸酯盐与三烷基铝组成的新络合催化剂合成聚乙炔膜的特征。除镍外,这些催化剂都可以使乙炔在室温下聚合生成顺式含量50%以上、高结晶性、有金属光泽的银灰色聚乙炔膜。在实验范围内,各催化体系聚合活性次序如下:Fe>Ti,V>Cr>Mn>Co>Ni,并且表征了所制备的聚乙炔膜,这些新催化剂的开发为合成聚乙炔提供了方便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