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数理化   2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孙鸿  杜永权  梁永平 《化学教育》2011,32(4):13-17,23
对运城市区和部分县城中学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分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调查2个部分。调查内容包括学校对新课程的态度、课改印象、教材认识、教学实施、课程建设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在问卷调查、访谈讨论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本份调查报告,报告由调查设计、调查结果与分析、主要问题与建议等内容构成。  相似文献   
22.
梁永平 《化学教育》2013,34(10):3-7
教师的教学认知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专业发展。教师教学认知图式的丰富性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认知图式具有3个层次:第1层次是要素性教学认知图式,包括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分析、学习目标的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基本思路的形成、学习主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8个基本要素;第2层次是内容类型教学认知图式;第3层次是具体内容的教学认知图式。  相似文献   
23.
梁永平 《化学教育》2016,37(23):25-30
化学微观认识的表征形态及其解释机制本质上是一种模型想象。研究发现,教师微观内容教学设计中有关模型建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将模型建构作为显性的教学目标,对宏观事实到微观推论认识形成中的想象思维活动设计精致化程度不高,缺乏引导学生在微观水平上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意识,对于微观模型想象内容的教学设计缺乏相应的说明性话语,缺乏模型想象的建构性活动设计。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于微观知识内容缺乏认识论的思考,对学生微观认识的建构机理缺乏精致化的了解,课程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教师养成对知识进行认识论思考的良好习惯,系统设计模型想象建构的认知活动,优化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24.
微粒作用观的科学学习价值及其科学建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梁永平 《化学教育》2003,24(6):6-10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化学研究的主要特征。从微观的角度科学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化学变化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本文在探讨微粒作用观科学学习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微粒作用观建构的3个原则,以丰富的实例阐述了微粒作用观建构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25.
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自我监控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永平 《化学教育》2005,26(11):38-40,54
培养学生适当理解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本文以案例方式说明理科教师如何对于科学本质教学行为进行自我监控.  相似文献   
26.
论化学学习中的能量观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能量观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核心观念。能量观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形成核外电子运动的能量思维方式,了解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物质及其转化的思维方法等。能量观建构的基本策略是:(1)在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学习中形成物质的微粒具有热能的观念;(2)在原子结构学习中形成核外电子运动的能量思维方式;(3)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中发展高能量的最外层电子不稳定的认识;(4)在化学变化现象的积累学习中强化物质转化伴随有能量变化的认识;(5)通过化学键概念及其理论学习理解物质转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6)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讨论中深化理解有效碰撞理论;(7)在化学热力学问题研究中进一步理解能量守恒;(8)利用概念图技术帮助化学能量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27.
论中学生化学元素观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永平 《化学教育》2007,28(11):10-15
化学元素观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核心观念。化学元素观的建构有利于中学生对物质世界形成有序的认识,有利于中学生形成化学的思维方法。化学元素观建构的基本策略是:(1)在元素概念基础上形成物质的基本分类;(2)在原子结构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元素是如何形成物质的;(3)在元素周期律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元素性质研究的基本模型;(4)在专题性学习中建构化学元素观;(5)在元素观指导下的应用性学习中丰富元素观;(6)利用概念图技术帮助化学元素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