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3篇
数理化   9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61.
A novel,facile method to prepare copolymers by virtue of the reinitiation of precursor containing isopropylthioxanthone(ITX) residues(ITXH) was reported.Using poly(maleic anhydride-co-vinyl acetate)(P(MAH-co-VAc)) with incorporated ITX residues as a macroinitiator,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was performed,and poly(maleic anhydride-co-vinyl acetate)-b-polystyrene(P(MAH-co-VAc)-b-PSt) was produced.Applying the resultant copolymer in a breath figure procedure,honeycomb structure films having pore size around ...  相似文献   
62.
一种大分子引发剂的引发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溶液聚合合成的α-甲基苯乙烯(AMS)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共聚物(计为PAG)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分别研究了PAG引发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的本体聚合反应,采用GPC和FTIR等手段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PAG具有引发作用,可以引发MMA和St进行本体聚合反应;聚合产物具有再引发功能,且其分子量与聚合物产率和聚合反应时间之间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3.
该文用简单图论及概率方法,直接以三维网状大分子为凝胶模型,推导了几类常见体系的凝胶临界状态方程,由此计算的凝胶点(Pc)比Carothers法及Flory法更接近实验值.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二步法聚丙烯膜表面的丙烯酸接枝反应 .实验发现 ,以醋酐为溶剂的反应体系所得接枝率明显好于以水为溶剂的体系 ;接枝率随光敏剂浓度、单体浓度增大而增加 ;提高反应温度 ,可使接枝率明显增大 ;接枝后的聚丙烯膜表面亲水性可明显改善 .并用红外光谱证实了丙烯酸在聚丙烯膜表面的接枝 .  相似文献   
65.
SEM研究PET核孔膜的光接枝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ET核孔膜为基材 ,二苯甲酮为引发剂 ,采用光接枝方法实现了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在核孔膜上的接枝 ,用扫描电镜 (SEM)直接观察了接枝前后膜的表面形貌 ,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于接枝位置和接枝效果的影响 .发现膜材料本身特性和接枝反应条件对接枝位置和接枝效果有较大影响 .通过光接枝能够实现膜孔的封盖、缩小、填堵等不同的效果 .采用正侧涂布法反应 ,标准直孔 ,特别是小孔径膜 (0 4 μm) ,不利于孔内的接枝 ,接枝主要在膜的表面 ,从而产生孔封盖效应 .双锥形的非标准直孔 ,由于孔壁的受光性好 ,容易发生孔壁上的接枝从而被填充 .大孔径的膜 (5 μm) ,需要加入交联剂才能在孔壁上形成厚的接枝层 .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应方法 背侧吸附法 ,反应液依靠毛细作用由膜的底部吸入膜孔 ,膜的向光侧表面不存在反应液 ,接枝只发生在膜孔内 ,从而得到很好的填孔效果 .  相似文献   
66.
表面光接枝原理,方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表面光接枝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前景,表面光接枝主要是用芳酮引发有机材料产生表面自由基,从而引发单体聚合生成表面接枝链。实施方法有气相法,液相法和连续液相法。表面光接枝应用领域广泛,可用于聚合材料的表面改性以及表面功能化。  相似文献   
67.
在铜体系催化的卤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中 ,已有多种卤化物被作为引发剂使用 ,如α-卤代酯、α-卤代腈、多卤代烃、卤代苄基化合物及芳磺酰氯等 [1] ,最近又有报道称 N-氯代磺酰胺也可以作为引发剂使用 [2 ] .但以 α-卤代酮作引发剂只在钌系 [3~ 7]、铁系 [8]及镍系 [9]催化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中进行了研究 ,尤其是 Swawamoto等 [3~ 6] 对 Ru Cl2 (PPh3 ) 3 作催化剂 ,α,α-二氯苯甲酮和 1 ,1 ,1 -三氯丙酮作引发剂进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进行了非常系统的研究 .由于羰基的吸电子能力较强 ,α-卤代酮的卤原子…  相似文献   
68.
采用有机锂为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酯(MMA)类为单体进行阴离子聚合,其副反应较严重,因为在此类单体分子中存在卢碳和羰基碳两个亲核点,引发剂进攻羰基碳则会使链终止,在聚合过程中发生各种副反应,以碱金属(Li,Na,K)为反离子的有机碳负离子化合物,其亲核性较强,倾向于进攻羰基碳,因此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阴离子聚合除了采用较大立体阻碍引发剂外。  相似文献   
69.
溶液聚合制备微凝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液聚合制备微凝胶一般是在极稀溶液中进行,为突破这一限制,研究者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本文主要从小分子单体溶液聚合、大分子单体溶液聚合及聚合物溶液交联三方面概括介绍了近年来溶液聚合制备微凝胶的研究状况,展望了溶液聚合制备微凝胶的研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0.
李峰  王峥  陈劲春  杨鹏  杨万泰 《化学学报》2007,65(22):2644-2648
实验中首先利用固定化于PET(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酯)膜上无机结合肽PT2 (DRTSTWR)制备出铂微晶体. 然后用游离的PT2与PtCl4在室温和pH中性环境中反应24 h, 所得产物用TEM观察, 其多数为1~2 nm呈方形和球形晶体, 经EDX分析显示晶体的元素组成中Pt远大于Cl的含量, 显然晶体不可能是PtCl4或PtCl2; 样品的XPS谱图中出现了结合能值为71.0 eV峰(Pt4f标准值71.1 eV), 确认晶体为铂纳晶, 由此推断无机结合肽PT2在无细胞状态下能够作为模板仿生合成铂晶体. 继而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和聚丙烯酸钠, 观察到纳米粒子的粒径和形貌随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发生了改变. 加入5倍的壳聚糖制备的铂晶体的直径在12~15.5 nm之间, 晶体排布似乎有成线状的趋势. 加入5倍的聚丙烯酸钠制备的铂晶体, 形貌更加规整, 以球形颗粒为主, 粒子直径在6~8 nm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