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数理化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以谷胱甘肽(GSH)为模板分子,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的Fe3O4纳米颗粒为磁性载体,制备了对GSH有特异识别性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GSH-MMIPs).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磁性载体表面成功地包覆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薄层. 静态吸附平衡实验和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GSH-MMIPs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平衡解离常数分别为8.786×10-4 mol/L和5.424×10-3 mol/L,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9.195 mg/g和155.003 mg/g. 与化学组成相同的磁性非印迹聚合物(GSH-MNIPs)相比,GSH-MMIPs对谷胱甘肽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槲皮素(Qu)为模板分子、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H2O2-Vc为引发剂、KH570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为磁性载体,借助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能够对Qu进行特异性识别的槲皮素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Qu-MMIPs)。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Fe3O4磁性载体表面已成功包覆了分子印迹聚合物。与化学组成相同的磁性非印迹聚合物(Qu-MNIPs)相比,Qu-MMIPs对Qu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静态吸附平衡实验和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Qu-MMIPs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平衡解离常数分别为1.646×10-6 mol/L和6.387×10-6 mol/L,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041mg/g和29.923mg/g。  相似文献   
13.
采用界面聚合和Pickering乳液聚合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微米尺寸的中空聚苯胺/Fe_3O_4/炭黑微球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形貌、电磁性能和吸波性能.结果表明,中空聚苯胺/Fe_3O_4/炭黑微球的平均粒径约为2.0μm;在2~4 GHz范围内的磁损耗主要是自然共振和交换共振,而在4~18 GHz范围内的磁损耗主要是涡流损耗;在2~18 GHz范围内,随着涂层厚度增加,反射损耗峰向低频方向移动,当涂层厚度增大到5.0mm时,反射损耗曲线出现2个反射损耗峰,分别位于C波段(4~8 GHz)和Ku波段(12~18 GHz),说明中空聚苯胺/Fe_3O_4/炭黑微球复合材料可作为特定频段的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