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59篇
数理化   38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运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u/Ag单掺及Cu-Ag共掺对ZnO稳定性、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CuZn2和CuZn1-CuZn3的形成能接近0.0 eV,CuZn1-CuZn2的形成能为负值,表明Cu较易掺杂且掺杂时有聚集的趋势.AgZn2的形成能为2.5 eV,AgZn1-AgZn2和AgZn1-AgZn3的形成能高于4.5 eV,说明高浓度的Ag掺杂在实际合成中不易出现.CuZn1-AgZn2和CuZn1-AgZn3的形成能与AgZn2的相近.CuZn2、CuZn1-CuZn2和CuZn1-CuZn3模型的Cu3d与O2p轨道有较大程度的杂化,价带顶端主要由Cu3d轨道占据.AgZn2、AgZn1-AgZn2和AgZn1-AgZn3模型的Ag4d与O2p轨道杂化较弱,价带顶端主要由O2p轨道占据.CuZn1-AgZn2和CuZn1-AgZn3模型的Cu3d与O2p轨道虽有杂化,但价带顶端主要由O2p轨道占据.Cu或Ag原子掺杂使Zn4s轨道在导带区显著向下移动,降低了模型的带隙宽度,它们对ZnO电子结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带隙附近.Cu-Ag共掺修饰ZnO电子结构的能力介于Cu和Ag单掺之间.上述掺杂模型吸收边都发生了红移,实现了ZnO对可见光的吸收,同时对3.10~3.90 eV范围内紫外光的吸收均高于纯ZnO,有效提高了ZnO的光催化效率.结合形成能分析可知,在不同类型掺杂下最有利的光催化模型分别为CuZn1-CuZn2、AgZn2和CuZn1-AgZn2.  相似文献   
4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Zn/Al前驱体,经甲酸处理后N2气氛焙烧得到Cu-ZnO-Al2O3催化剂(CZA)用于CO2加氢制甲醇反应。使用XRD、BET、TG-DSC、SEM、H2-TPR、N2O滴定、XPS-AES、CO2-TPD表征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相组成、结构性质以及Cu物种的比表面积、分散度以及价态分布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甲酸处理调节了催化剂中Cu+与Cu0的比例,同时增加催化剂的中强碱性,并提高甲醇选择性。在W/F(H2/CO2=70/23)=10 g·h/mol、t=200℃、p=3 MPa反应条件下,使用HCOOH/Cu(物质的量比)=0.8甲酸处理获得的催化剂,CO2转化率6.7%,甲醇选择性达76.3%。  相似文献   
43.
李鹏  吴悦  程萍 《化学教育》2008,29(3):66-68
对教科书中列举的3个有关可逆反应的演示实验分别提出质疑。并对每个实验做了探究或改进。进而对可逆实验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4.
分别选取菠菜、洋白菜、苹果、大米和大豆5种基质,利用微型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胃袋式大体积进样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建立了同时测定日本通关检测项目要求的205种农药残留的快速分析方法.通过增加进样量提高检测灵敏度,通过减少样品处理量缩短前处理时间,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丰度比进行定性,以特征离子强度进行定量.该方法与日本通知法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净化效果、检出限、回收率和RSD等指标水平相当,平均回收率在80%~120%之间,RSD(n=7)小于10%,满足残留分析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5.
在分析软硬阈值去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根据Langmuir探针I-V特性曲线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标准差估算方法来计算小波阈值。采用基于改进标准差和改进阈值函数的小波对探针特性曲线进行去噪,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去噪效果,提高了信号的信噪比,降低了均方误差,去噪效果优于传统阈值去噪方法。  相似文献   
46.
采用金属扩散管-芯片式高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FAIMS)技术对苯丙氨酸进行了快速检测,设定测试压强为250 kPa,金属扩散管温度为190℃,在优化的最佳分析条件下,即:载气流速为2000 mL/min,分离电压为152.8 V时,在正模式下获得了苯丙氨酸的离子特征谱图和补偿电压特征值-0.62 V.另外,利用FAIMS对不同浓度的苯丙氨酸样品气进行了检测,确定了FAIMS检测的定量线性范围为6~20 mg/L和检出限为5.9 mg/L.本实验为FAIMS应用于苯丙氨酸的快速检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7.
李鹏 《广州化学》2016,(5):42-45
依据Bratsch计算基团电负性的方程,根据Pauling原子电负性标度,提出了一种计算较大基团电负性的方法,该方法基于超原子思想。使用该方法做了大量的基团计算,并和引用其他文献计算结果做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更加适用于计算较大的基团。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环氧呋喃树脂反应增容改性聚乳酸/淀粉复合材料,对索氏提取法得到的淀粉进行1H-NMR、FTIR、XPS和静态接触角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在熔融共混过程中环氧呋喃树脂(FER)与淀粉及聚乳酸(PLA)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起到反应性增容的作用.另外,利用SEM、万能材料试验机和DSC分别对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机械性能以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R能够显著改善PLA和淀粉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在保持PLA高强度高模量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PLA/starch复合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和结晶性能.  相似文献   
49.
刚制备的多孔硅与金属盐溶液接触会产生金属离子在多孔硅表面和吸附现象。实验显示这一现象只发生在新鲜的多孔硅表面, 而存放一月以后的样品不具备此性质。文中把这一现象归因于新鲜的多孔硅表面电子的富集, 溶液中金属离子从多孔硅表面获得电子而附着。多孔硅表面电镀金属过程中, 一定电压下电镀电流密度在起始阶段逐渐下降, 可以用一个指数关系式较好地描述, 在本文中有一个唯象模型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50.
在对系列La 掺杂的Bi2Sr2 - xLaxCuO6 + δ单晶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极度La 掺杂( 空穴极度欠掺杂) 的样品中有高达36K 的超导相出现.X 射线衍射图(XRD) 和电镜照片都表明这种极度空穴欠掺的样品有很好的单相性,从而排除了样品化学不纯的可能.另外,对这种样品进行脱氧处理后,此超导电性相应消失,说明了这种高Tc 的超导电性是由活动性空穴掺杂引起的.虽然对相应样品在正常态的磁测量没有测出反铁磁峰(Neel 峰) ,但对系列样品的拉曼散射研究发现样品随着La 含量的增多,其反铁磁交换作用明显加强.所以,我们认为这种高Tc 超导电性的出现是在Bi2201 体系中存在宏观相分离的明显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