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4篇
数理化   1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页岩及致密砂岩储层富含纳米级孔隙,且储层条件下页岩孔隙(尤其无机质孔隙)及致密砂岩孔隙普遍含水,因此含水条件下纳米孔隙气体的流动能力的评价对这两类气藏的产能分析及生产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纳米孔隙内液态水及汽态水热力学平衡理论,量化了储层孔隙含水饱和度分布特征;进一步在纳米孔隙单相气体传质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孔隙含水饱和度对气体流动的影响;最终建立了含水饱和度与气相渗透率的关系曲线. 基于本文岩心孔隙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储层含水饱和度对气体流动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储层含水饱和度20%的情况下,气相流动能力与干燥情况相比将降低约10%;在含水饱和度40% 的情况下,气相流动能力将降低约20%.   相似文献   
82.
页岩黏土孔隙含水饱和度分布及其对甲烷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储层原始含水特征,甲烷在页岩的吸附特征属于气液固三相复杂作用结果,水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页岩吸附能力,将成为制约页岩气资源量评估可靠性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页岩水分主要分布于黏土等无机矿物孔隙内部,分析了甲烷-水膜-页岩黏土三相作用特征,结果表明:甲烷在干燥黏土表面吸附满足气固界面Langmuir吸附特征,在黏土水膜表面吸附满足气液界面Gibbs吸附特征,在气液固三相作用下满足"气固"与"气液"界面混合吸附特征;同时研究还发现:不同尺度孔隙内含水饱和度分布特征存在差异,部分小孔隙可以被水分充满,而大孔隙仅吸附一定厚度水膜.因此,水分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小孔隙被水分阻塞而失去吸附能力;大孔隙表面水膜改变甲烷吸附特征(气固界面吸附转变为气液界面吸附),以黏土样品为例,两者综合效应可以致使甲烷吸附能力降低约90%.从微观角度揭示了水分对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机理,将为建立合理评价页岩吸附气含量的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3.
采用目标调控的阳极氧化工艺制备了超大比表面、管与管相互分离的有序TiO2纳米管阵列(TiO2 NTAs)基体,进而分别采用电化学氢化法和循环浸渍沉积法对晶化退火后的TiO2 NTAs实施电化学氢化和高比电容MnO2沉积的双重功能化改性,调控构筑了一种新型MnO2/H-TiO2纳米异质阵列电极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RTEM)、X射线衍射仪(XRD)、X光电子能谱仪(XPS)、拉曼光谱(Raman)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样品进行综合表征与超电容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电化学氢化改性有效提高了H-TiO2 NTAs的导电性和电化学特性,当电流密度为0.2 mA·cm-2时H-TiO2 NTAs的面积电容达到7.5 mF·cm-2,是相同电流密度下TiO2 NTAs的75倍;经过2个浸渍循环所获得的MnO2/H-TiO2 NTAs-2样品在电流密度为3 mA·mg-1时比电容可达481.26 F·g-1,电流密度为5 mA·mg-1时循环充放电1000圈后比电容仅下降约11%。  相似文献   
84.
许智  冯罡  柏志峰  马永强  常卫星  李靖 《化学通报》2006,69(10):777-780
报道了以Mn-Re双核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RAFT聚合中链转移试剂的稳定基团进行的苯乙烯的本体聚合。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明显随转化率线性增长,并且聚合物的多分散系数PDI值小于1·5。据此推断,苯乙烯本体聚合反应可能是以类似于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的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85.
舰船噪声识别(Ⅱ)──线谱稳定性和唯一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系列文章的工作是在舰船噪声谱图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对舰船进行分类识别.本文是系列文章的第二篇,研究如何用线谱模板来记忆特定舰船的稳定线谱特征和涉及的一些问题.首先调查线谱分析参数──平均时间、平均次数对线谱稳定出现的影响,比较了两个不同平均次数对线谱稳定出现的影响,稳定线谱(出现率>70%)和不稳定线谱的比例,说明了利用稳定线谱作识别时需作长时间的平均.研究了利用稳定线谱建立舰船线谱特征模库时所用的统计方法,稳定性的限定和有关参数的定义.在43条舰船65种情况1000多个样本(原始记录时间总长约为3.5小时)中调查了线谱稳定性和稳定线谱的唯一性,调查结果说明唯一性在统计意义下成立,其平均重叠率为5%,无稳定线谱的舰船占8%.对于线谱数量丰富程度的特征,不存在甲类舰船线谱丰富,而乙类舰船线谱不丰富的规律.  相似文献   
86.
本系列文章的工作是在舰船噪声谱图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对舰船进行分类识别。本文是系列文章的第四篇,研究模糊神经网络用于识别分类.选用了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和BP学习算法,推导了学习过程中模糊器参数的调整公式,最后给出1049个样本(41条舰船,63种工况,原始记录长约3.5小时)的识别分类结果,识别正确率大于92%。  相似文献   
87.
合成了一种新配合物1(R),2(R)-二(2-苯并咪唑)乙二醇四核铜(Ⅱ[Cu4(bbmed)4Cl2L2].Cl2(CH3OH)5(H2O)2(L=MeOH或H2O,Hbbmed=1(R),2(R)-二(2-苯并咪唑)乙二醇,bbmed表示去质子后的配体)简称Cu( Ⅱ)-bbmed)。该晶体经X-射线衍射确定为正交晶系,空间群C221(20),晶胞参数a=1.7424(5),b=2.4942(7),c=3.8887(11)nm,V=16.900(8)nm^3,Z=4,Dc=1.427g.cm^-3,F(000)=7472,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 NMR及ESR表征。  相似文献   
88.
本文通过预先将醛和四氯化锡进行配位形成高活性的醛中间体,同时采用滴加高烯丙醇的方法高收率和高选择性地合成了2,4,6-三取代四氢吡喃.  相似文献   
89.
CH4与CO_2干重整反应对于环境保护和天然气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SiO_2和Al_2O_3是适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的两种典型的催化剂载体。为了阐明这两种载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Al_2O_3和Ni/SiO_2催化剂,并利用BET、TEM、H2-TPR、XRD、TG和Raman等技术对还原和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载体的性质不同,Ni基催化剂在甲烷干重整中的催化性能也不同。Ni/SiO_2催化剂的初始活性较高,但由于其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较弱,催化稳定性较差,在800℃下反应15 h其催化活性急剧下降;较弱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使得Ni/SiO_2催化剂上的Ni颗粒较大,有利于积炭前驱物种的生成,导致催化剂快速失活。而对于Ni/Al_2O_3催化剂,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较强,Ni颗粒较小,但由于Ni与Al_2O_3生成了NiAlxOy物种,有效活性位减少,其催化活性相对较低,但催化稳定性较好,干重整反应进行50 h其活性保持稳定; Ni与Al_2O_3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形成小且稳定的Ni粒子,能减少积炭,因而具有优异的催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90.
四烃基二锡氧烷的催化缩醛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兰支利  吕妍  李靖  谢庆兰 《催化学报》2001,22(5):423-426
 合成了一系列含不同烃基和官能团的二锡氧烷,并考察了其对巴豆醛与乙二醇缩合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四烃基二锡氧烷是高效的缩醛化反应催化剂,烃基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主要归因于其空间位阻效应.二锡氧烷结构中内外锡原子上的烃基都对反应有影响,直链烃基催化剂的活性高于环烃基催化剂,碳数少的直链烃基催化剂的活性高于碳数多的.二锡氧烷上桥联基团的活性顺序为NCS>CH3O>Cl>CH3COO.这与其同乙二醇取代反应的难易程度相关联.提出了巴豆醛与乙二醇的缩合反应机理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