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数理化   6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传统的化学溶液法制备微米级YBa2Cu3O7-x(YBCO)涂层导体过程中,需要反复多次镀膜和热分解过程才能使膜厚达到1μm以上。本研究以独特的先进低氟溶液为YBCO前驱溶液,通过添加聚吡咯烷酮(PVP)作为增稠剂,提高了YBCO胶体的粘度,并提高了最终YBCO薄膜的厚度及致密性。单次镀膜获得的YBCO薄膜厚度达到了600nm。77K,0T条件下,临界电流密度Jc达到1MA/cm2以上。这种高分子改性的低氟YBCO前驱溶液沉积技术有望在未来涂层导体开发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2.
离子束反应溅射沉积SiO2薄膜的光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采用离子束反应溅射(RIBS)制备SiO2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化学计量比与氧气在氩氧混合工作气体中含量及其沉积速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IBS制备的SiO2薄膜在0.63 μm处折射率n= 1.48,消光系数小于10-5;随着沉积速率的增加,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随之变大,当沉积速率超过0.3 nm/s,即使是在纯氧环境溅射,折射率值也不低于1.5;通过对红外透射光谱的主吸收峰位置研究得到沉积的SiO2薄膜为缺氧型,化学计量比不超过1.8,且红外吸收峰位置和SiO2折射率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在不加热衬底情况下使用RIBS制备SiO2薄膜时,会限制沉积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3.
为解决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优化问题,依据易腐品完好率线性递减理论,提出了易腐品完好率与运输距离之间的分段递减函数关系,通过分析从供应点到配送中心运输过程,配送中心内部操作过程和从配送中心到需求点配送过程中所产生的三级货损实际情况,探究了本级货损对下级货损的叠加影响,以货物完好量作为客户的最终需求,构建了考虑三级货损成本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算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4.
合成了两种2-氨甲基苯并咪唑(ambi)和去甲基斑蝥酸(H2DCA=7-氧杂二环[2.2.1]庚烷-2,3-二甲酸)与镨(Ⅲ)、钐(Ⅲ)的配合物。应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组成为:(Hambi)[Ln(DCA)2(H2O)3]·3H2O(Ln=Pr(III)(1),Sm(III))(2);Hambi为质子化的ambi。DCA离子的醚键和羧酸根的氧原子参与配位,为三齿配体,稀土离子的配位数为9。通过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能通过部分插入模式与DNA发生较强的结合作用(Kb:1.56×104(1)和1.85×104L·mol-1(2))。配合物能与BSA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KA:9.33×104L·mol-1(1)和1.52×106L·mol-1(2)),结合位点数为1。测试了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的抗癌活性较去甲基斑蝥素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5.
张维冰  高方园  关亚风  张玉奎 《色谱》2014,32(4):395-401
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不仅可以用于小分子的检测,也能够用于蛋白质、多肽等大分子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离子化过程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基于能量最低原理的离子化过程能量转移理论。样品分子在由液相转移到气相形成离子化气体的过程中受到静电力、分子间的范德华力等多种力的作用。样品的离子化是多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离子化阶段,不同形式的力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电荷在样品表面蒸发和多电荷离子的形成之间存在竞争。对不同结构的分子,分子形态、构象改变导致的两相间转移Gibbs自由能变化不同,可能导致离子蒸发、大分子形成多电荷离子、产生链弹射等行为。离子化能量转移理论不仅能够对已有的3种理论加以简化统一,也可以说明溶剂、电解质离子等在离子化过程中的作用,为优化不同结构与形态样品的质谱检测、了解离子化的真实过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46.
比较2种溅射方法镀制的氧化硅薄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磁控反应溅射(RMS)法与离子束反应溅射(RIBS)法沉积得到的氧化硅薄膜的光学特性,并确定了其对折射率n、消光系数k、沉积速率和混合工作气体Ar/O2中氧含量的依赖性关系。工作气体中O2含量大于15%时通过RMS法沉积的氧化硅薄膜在0.63μm波长折射率约为1.52~1.55,消光系数低于10-5。当O2含量在80%以上时RIBS方法沉积氧化硅薄膜的折射率n=1.52~1.6,消光系数低于10-5。用RMS沉积SiO2薄膜,当氧气量超过15%时发生反应模式,此时沉积速率下降近5倍。而用RIBS时,沉积速率并不依赖氧气在混合工作气体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47.
高方园  焦丰龙  张养军  秦伟捷  钱小红 《色谱》2019,37(10):1071-1083
外泌体是细胞通过胞吐过程分泌的一类粒径为30~200 nm的囊泡,其组成包括脂质双分子层以及其内部包裹的细胞来源的蛋白质、核糖核苷酸(RNA)和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等生物分子。作为一种细胞间交流的重要方式,外泌体在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体液环境复杂,加之自身体积小、密度低,外泌体的富集与分离对于其后续分析和功能研究至关重要。该文介绍了外泌体的研究策略、表征手段及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特别对外泌体的提取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加以系统评述。  相似文献   
48.
非金属元素掺杂纳米二氧化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方园  徐鲁艺  修阳  王生杰 《化学通报》2021,84(2):108-119,148
二氧化钛在光电转化、光催化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较宽的禁带宽度和较低的电子传递效率导致其光利用率较低。离子掺杂和纳米化是改变其能带结构、提高电子传输能力的有效策略,根据掺杂离子的性质,可分为金属离子掺杂和非金属元素掺杂。与传统二氧化钛相比,纳米二氧化钛具有特殊的表面效应和粒度效应,其化学活性、耐热性等都强于传统二氧化钛。本文主要对非金属元素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研究进行评述,包括IIIA、IVA、VA、VIA、VIIA族元素的单一元素掺杂以及和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共掺杂,重点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的非金属掺杂与其能带结构、可见光响应和光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情况,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利用一种简易合成法制备了2′-苯磺酰基-螺-9,9′-氧杂蒽芴(PSSFX)。热重分析曲线和差热扫描曲线表明该化合物在222℃时失重5%,加热到160℃没有玻璃化转变温度,其熔点为124℃。通过磷光光谱计算得到该化合物的三线态能级T_1为2.77 eV。利用密度泛函计算得知其HOMO(-5.83 eV)和LUMO(-1.62 eV)轨道相分离。通过循环伏安法得到其HOMO、LUMO和E_g分别为-6.33,-2.34, 3.94 eV。这表明缺电子的苯磺酰基有利于改善其电子注入/传输性能。PSSFX在二氯甲烷溶液和晶体粉末的紫外吸收峰分别位于267 nm和274/351 nm左右,发射峰分别位于408 nm和341 nm左右。  相似文献   
50.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尺寸均一、形貌规整的Yb~(3+),Er~(3+)共掺NaREF4(RE~(3+)=Lu~(3+),Y~(3+),Yb~(3+))纳米材料,借助稳态发光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技术表征了3种基质纳米材料上转换发光行为的特性,并评估了能量传递机制.结果表明,NaLuF_4∶20%Yb~(3+),2%Er~(3+)纳米材料具有较强的稳态发光强度、较高的绿红比(540 nm/654 nm)和较长的发光寿命,NaYbF_4∶2%Er~(3+)纳米材料具有较弱的上转换发光强度、较低的绿红比(540 nm/654 nm)和较短的发光寿命.结合实验数据及能量传递机制,探讨了不同基质(NaLuF_4,NaF_4,NaYbF_4)在稀土掺杂纳米材料中对上转换能量传递机制的影响,解释了NaLuF_4基质纳米材料是较好基质材料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