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数理化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离子液体溶剂浮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四环素类抗生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将离子液体应用于气浮溶剂浮选分离/富集四环素类抗生素(TCs),建立了一种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PF6)取代传统有机溶剂气浮溶剂浮选分离/富集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新方法.TCs与镧能形成疏水性络合物,易于浮选至离子液体相,考察了在离子液体中加入有机溶剂的种类和体积,试液的pH值、La的加入量、气体流速、浮选时间以及共存物质对浮选效率的影响,优化了浮选条件,与溶剂萃取方法相比,离子液体溶剂浮选四环素类抗生素富集倍数高,且无毒,无污染,试剂用量少,实测了鱼塘水和辽河水样,RSD分别为3.0%和4.3%(n=5),回收率为97%.本方法适合于环境水样中痕量四环素总量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22.
葛飞跃  黄树全  颜佳  景立权  陈烽  谢萌  徐远国  许晖  李华明 《催化学报》2021,42(3):450-459,中插31-中插34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绿色的化学技术,它可以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来降解有毒污染物或者分解水产生氢气等.毋庸置疑,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半导体产生电子-空穴对,分别迁移至表面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然而,半导体光催化剂中电子和空穴易快速复合以及其对太阳能中占主导的可见光利用率较低阻碍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光催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成为更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石墨相碳氮化物(g-C3N4)作为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半导体,因其来源丰富、合成简便、化学和物理性质稳定以及能带结构可调而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兴趣,但是它仍然存在上述问题.目前,提高g-C3N4光催化性能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改变形貌或进行元素掺杂以调节能带结构,与其他半导体复合构建异质结构来加速光生载流子的迁移,拓展可见光吸收范围.g-C3N4的光催化活性主要受自身骨架结构中的π电子传输影响,但π电子只能在波长<420 nm的高能量光下才能被激发.研究可知,设计N原子上孤对电子暴露于平面外部的氮化碳结构,在可见光激发下即可产生n-π*电子跃迁,获得显著增强的光吸收能力,从而提升光催化活性.然而,这些研究仅关注了g-C3N4中N原子上孤对电子形成的n-π*跃迁,并未研究外来材料杂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是否具有相似的作用.因此,利用合适的、含孤对电子的材料来修饰g-C3N4,也有可能获得类似的n-π*电子跃迁.本工作以含芳香环结构的噻吩基丙二酸(ThA)与尿素作为前驱体,通过热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高效n-π*电子跃迁的CN-ThAx材料,并在可见光条件下,通过降解双酚A以及分解水实验测试其光催化性能.采用漫反射光谱(DRS)、光致发光光谱(PL)、理论计算、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催化剂的光学性质、微观形貌和结构特征.通过DRS、PL和理论计算分析可知,n-π*电子跃迁可提升CN-ThAx在450-550 nm区域的光学吸收,增强材料对可见光利用效率.SEM和TEM结果显示,ThA修饰并未改变g-C3N4的形貌,结合XPS结果可知,n-π*电子跃迁不是由g-C3N4中N原子的孤对电子引起的,而是由ThA中S元素的孤对电子引起的.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也表明,ThA修饰后的CN-ThAx在可见光下具有更优的光催化性能.因此,本研究为设计具有较高可见光利用率的氮化碳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
在乙腈酸性水溶液中 ,不同来源酞菁铁 (FePc)和 Pd(OAc)2/HQ(氢醌)组成的催化体系在环己烯氧化反应中有明显不同的催化活性 .通过 IR、 M ssbauer、 XPS、 XRD、 SEM、 BET等技术对酞菁铁的分析表明 ,由酞菁铁组成的多组份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与酞菁铁中的μ 氧酞菁铁含量、酞菁铁结晶度和表面形态有关 .  相似文献   
24.
系统地总结了逆向相转移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逆向相转移催化的作用在于逆向相转移催化剂能将底物分子从有机相转移至水相中发生反应,着重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逆向相转移催化剂如吡啶及其衍生物;杯芳烃;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水溶性过渡金属配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5.
钯配合物催化烯烃氧化合成酮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评述了钯配合物催化烯烃氧化合成酮类物质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改进Wacker 类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几种方法。总结了烯烃氧化合成酮类物质反应的几种典型催化体系及其作用机理。着重介绍了Pd (Ⅱ) HPA (杂多酸)、Pd (Ⅱ) FePc (酞菁铁)、Pd (Ⅱ) HQ (氢醌) FePc、Pd (Ⅱ) HQHPA、Pd (Ⅱ) CuSO4 HPA 等Wacker 类催化体系在烯烃氧化合成酮类物质中的应用; 对Pd (Ⅱ) LCoNO2、PdCl2(MeCN)2 CuCl、Pd (OAc)2 吡啶、氟两相等非Wacker 类催化体系在烯烃氧化合成酮类物质中的应用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6.
建立了离子液体溶剂浮选四环素类(TCs)抗生素的新方法。以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和乙酸乙酯(EA)的混合溶剂(V/V=1)为浮选剂,以Al(Ⅲ)为捕集剂,在pH=6.7条件下,分离富集环境水样中四环素(TC)、土霉素(OTC)、金霉素(CTC)三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含量。方法线性范围为0.2~10.3μg.mL-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3ε80=3.8×105L.mol-1.cm-1,加标回收率达到94.5%~102.2%,相对标准偏差RSD3.76%(n=5)。该方法适合于环境水样中痕量TC、OTC、CTC抗生素总含量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27.
以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为原料合成聚膦腈纳米管(PZSNT),然后与顺磁性金属离子(Mn2+、Fe2+、Co2+、Ni2+)配位制备出纳米管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PZSNT及其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检测PZSNT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洗脱性能,选用5%醋酸溶液对其进行洗脱,检测结果表明PZSNT对Mn2+吸附效果最好;同时还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PZSNT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8.
本文综述了C60丙环桥式衍生物的种类,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并介绍部分相关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9.
钯催化环己烯氧化合成环己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察了由不同金属酞菁(MPc,M=Fe,Co,Cu)氯代金属卟啉(MTPPC.,M=Fe,Cr,Mn)和Pd(OAc)2(醋酸钯)/HQ(氢醌)组成的催化体系对环己烯氧化成环己酮的催化活性。表明,在乙腈酸性水溶液中,Pd(OAc)2/HQ/FePc催化体系对环己烯氧化合成环己酮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在30min内环己酮收率可达84%,选择性>98%,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体系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Pd(OAc)_2/HQ/FePc、Pd(OAc)_2/FePc 催化烯烃氧化合成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在乙腈酸性水溶液中Pd(OAc)2/氢醌(HQ)/酞青铁(FePc)和Pd(OAc)2/FePc对环己烯、环戊烯、苯乙烯、正癸烯氧化合成相应酮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类催化体系对环戊烯的酮基化均呈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环戊酮收率可达98%.在其它烯烃的氧化反应中,三元催化体系Pd(OAc)2/HQ/FePc的催化活性高于二元的Pd(OAc)2/FePc.这表明,在Wacker类催化体系中,电子传递体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对催化体系中各组分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可能的催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