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8篇
数理化   3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电化学方法先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共价键合一末端带有巯基的2-氨基乙硫醇(AET)单层,通过硫-金相互作用将金纳米颗粒(GNP)固载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GNP修饰的GNP-AET/GCE电极.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循环伏安法对固载纳米金的玻碳电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发现:GNP-AET/GCE电极不仅对抗坏血酸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使其氧化过电位由玻碳电极上的0.53V负移到0.33V,氧化峰电流明显增加,而且能将多巴胺和抗坏血酸在玻碳电极上重叠的氧化波分成两个独立的氧化峰,峰间电位差为0.29V,提出了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在多巴胺共存在测定抗坏血酸的选择性方法.峰电流与抗坏血酸浓度在8.5×10-6~1.0×10-4 mol·L-1之间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4.7×10-6 mol·L-1.  相似文献   
92.
研究493–573 K惰性烘焙和有氧烘焙对稻壳元素构成、组分分布、芳香结构、孔隙结构、热解特性和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烘焙温度对生物质燃料品质影响最为明显,氧化剂的加入可以增加生物质燃料品质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烘焙温度的升高促使生物质中含氧结构逐渐解离,当烘焙条件为573 K的烟气气氛时,样品的H/C和O/C比明显降低(0.188和0.259)。多种氧化剂能够协同调控生物质的官能团结构、活性芳香结构和孔隙结构,温度的升高促使稻壳中羟基减少、活性芳香结构占比逐渐降低和轻质挥发分的解离,在573 K烟气烘焙后活性结构占比达到最小值1.79、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295.78 m2/g。稻壳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可以通过Coats-Redfern近似函数求解,烘焙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质发生热解的温度和活化能(14.84→28.82 kJ/mol)。相较于惰性气氛和贫氧气氛,烟气气氛能够更加节能、高效地提高生物质的燃料品质和存储稳定性。  相似文献   
93.
通过自组装方式采用一步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电极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包覆的纳米硅颗粒(Si@PVP)均匀嵌入到具有三维网络纳米孔结构的导电石墨化炭黑(GCB)骨架中,形成核壳复合型(Si@PVP-GCB)纳米颗粒,既提高了该复合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又改善了材料的机械强度.在纳米级GCB颗粒内部存在的中空石墨环结构和包覆在纳米Si颗粒外面的PVP包覆层都有效缓冲了纳米Si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较大的体积变化,从而使纳米Si颗粒更加稳定.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Si@PVP-GCB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50 m A/g时,经过100次循环后其可逆容量仍达到545 m A·h/g时,远高于商品化的石墨微球(GMs)电极材料的容量(理论容量为372 m A·h/g).  相似文献   
94.
郭常川  刘琦  张雷  郑静  汪勇  杨书娟  褚志杰  牛冲  徐玉文 《色谱》2020,38(11):1288-129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盐酸二甲双胍原料和制剂中N -亚硝基二甲胺(NDMA)含量的方法。样品以水为提取溶剂,经涡旋混匀、恒温振荡、高速离心、微孔过滤后进行HPLC-MS/MS分析。采用ACE EXCEL 3 C18-AR色谱柱(150 mm×4.6 mm,3 μm)分离,流动相为均含0.1%甲酸的水和甲醇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40℃,自动进样器温度10℃。采用阀切换技术保护质谱仪,设置六通阀切换使保留时间2.85~7.00 min的流动相进入质谱,其余时间流动相进入废液。质谱部分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源,在正离子、MRM模式下扫描,雾化器流量为3 L/min,加热器流量为10 L/min,接口温度为300℃,脱溶剂管温度为250℃,加热块温度为400℃,干燥器流量为10 L/min。NDMA定量离子对为m /z 75.0→43.1,碰撞能量(CE)为-17.0 eV,定性离子对为m /z 75.0→58.2,CE为-16.0 eV。采用外标法定量。对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法专属性良好,溶剂和辅料对NDMA测定无干扰。NDMA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在1.00~100.00 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0.9999;低、中、高3个水平下NDMA的回收率为94.55%~114.67%,RSD为4.73%~13.46%;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0 ng/mL和1.00 ng/mL;NDMA在自动进样器放置0、8、24 h的峰面积RSD为2.08%。使用该方法对113批盐酸二甲双胍原料和制剂供试品中的NDMA进行测定,发现原料药中NDMA检出量不超限,但有8批二甲双胍制剂超过了限度。该法灵敏、准确,操作简便,可用于盐酸二甲双胍原料及制剂中的NDMA检测。  相似文献   
95.
机载激光3D探测成像是通过激光主动成像产生目标的角-角-距、角-角-速度3D图像的一种新的探测成像技术。本文重点阐述了机载激光3D探测成像系统的原理、功能和系统的组成。介绍了该系统在军事和民用两大领域的应用,详细地讨论了近几年机载激光3D探测成像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动态,总结了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认为国外的机载激光3D探测系统正向远距离、高分辨率、轻量化、低功耗、高实时性和人眼安全方向发展,而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文章最后以用户需求为例,从设计的角度对机载激光3D探测成像系统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该系统在测距机制、扫描机构、探测器、数据处理和显示等方面的处理。  相似文献   
96.
甘草中金属元素与总黄酮含量测定与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草药甘草中金属元素与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清除超氧自由基进行研究.测定结果显示,甘草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总黄酮为16.42%,金属元素含量为铁>锌>锰>铜,对超氧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实验结果为研究甘草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清除自由基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97.
全光型石英增强光声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研研  董磊  武红鹏  郑华丹  马维光  张雷  尹王保  贾锁堂 《物理学报》2013,62(22):220701-220701
设计并演示了一种全光型石英增强光声光谱技术, 该技术在传统的石英增强光声光谱系统中增加了另一束探测光束, 把与气体浓度成正比的石英晶振振臂的振动幅值转化为探测光束的强度变化, 实现了探测气体处无电子元件的全光学系统. 如此的设计使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非常小的传感头体积, 能够用于探测空间受限或探测环境恶劣的情况下, 并实现远距离探测. 在这种配置下, 探测大气压下的水汽, 获得的噪声等效吸收系数为1.13×10-6 cm-1W/√Hz. 进一步讨论了优化系统和提升其探测灵敏度的途径. 关键词: 石英增强光声光谱 音叉式石英晶振 气体传感  相似文献   
98.
张雷 《中学数学》2013,(2):53-55
在新课标下,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课程标准调整了初中教材中的传统内容,如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分母含有两个以上根式分母有理化,两数和(或差)的立方公式,两数立方的和(或差)公式,根与系数关系的灵活运用,二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运用圆幂定理求解圆问题,  相似文献   
99.
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认识教育代替一切的倾向,只顾抓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久而久之造成有的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学生心理素质的失衡发展.因为非认识心理品质的培养对数学教学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点,我的做法是:1.激发求知需求,进行动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和源泉,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和内在动力体系.因此,进行动机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性,调动其求知需求.  相似文献   
100.
激光光谱技术由于其高灵敏、高分辨、可在线检测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与痕量气体探测领域,而频率调制光谱(FMS)技术由于其除了探测灵敏度高的优点外且可同时探测气体样品的吸收和色散,通常还被应用于原子分子物理、量子光学等领域。发展全光纤FMS可以在保持气体探测灵敏度的同时有效简化实验装置,然而FMS是一项偏振态敏感技术,光纤温度变化等引起不适当的偏振态变化会诱发残余幅度调制(RAM),该RAM不仅使FMS线型扭曲,同时对其色散信号产生直流偏置,因此研究光纤温度对RAM特性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和实验验证了相位可控波片模型解释保偏光纤特性的可行性,然后实验测量了进入电光调制器(EOM)前保偏光纤温度对RAM的影响,发现由RAM引起的色散光谱直流偏置随温度呈正弦变化,且在24和26.8 ℃时直流偏置为零,即无RAM的状态,然而基于温度的直接RAM消除无法替代Wong-Hall提出的伺服反馈控制来实现其长期抑制,这种温度诱发RAM的变化也是所有FMS色散信号背景漂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