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数理化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创新科学仪器具有重要意义,组合法是创新的常见方法。采用主体附加法为主、其他组合法为辅的创新手法,以教材中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习题中的氯气与氢气燃烧的装置为主体,将简易启普发生器装置、氯化氢尾气防倒吸装置、氢气肥皂泡燃烧验纯法等作为附加部分进行有机组合,设计出工业制备盐酸的新演示装置。总结出组合法在化学仪器创新中的应用步骤,有利于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2.
以探究氢氧化钠变质为依托点,融合酸、碱、盐相关知识,在复习知识的同时,将结构化认识和解决物质转化问题的思维方法贯穿于课堂实验探究始终,帮助学生从“概念理解-模型建构-学习活动-真实问题-模型评价”5个维度,体验模型认知的具体过程。利用实验探究的手段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修正和完善模型,实现结构化认识和解决物质转化问题的思维模型建构,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3.
“精准施训”是破解中小学教师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问题的关键。通过对“精准施训”逻辑原点的思辨,解读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初中化学学科)》是什么、做什么,并以“2019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福建教育学院培训课标(初中化学)班”的实践,探索了该指导标准怎么做和怎么做得更好。认为“精准培训”应回归学科教育和学科育人的本质;基于“学科整体理解”的研修,可以强化学习者对“学科育人”问题的真思考;融入“教师能力层级自我诊断”的课堂实践研修,可以破解需求调研和分层施训的难题;强化“听课观摩”实践性课程的研修目标,可以提升学习者对教学能力的自我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4.
学生在解决酸碱滴定曲线情境问题时常常存在各种思维障碍,基于模型建构及其应用,有助于解决学生酸碱滴定曲线解题思维障碍。剖析例题内在结构要素,聚焦电解质溶液滴定曲线命题关注的5个点,即起始点、等料点、等量点、中性点、恰好点。从“五点”出发,进行解题思维模型的建构,指引学生解题思维的发散与收敛等。精选试题情境为载体,将建构的模型思维应用于酸碱滴定曲线相关问题的解决,助力于真实情境中思维的启发、精准切入与生成等。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模型认知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5.
陈怡  张贤金  胡志刚 《化学教育》2022,43(21):48-55
以“古往今来话净水”即“水的净化”教学片段为例,试将我国传统净水工艺史料情境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学生体验净水流程“过滤、吸附”等核心步骤,自制简易净水器。并立足于本地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厦门水质检测报告,介绍厦门“三达膜”公司最新净水产品,与美国产“单兵野外生存生命吸管”做产品优劣对比等。最后倡导学生保护水资源,升华爱水爱乡情感。使学生既能体会我国传统净水工艺精妙,感叹古人智慧之结晶,感受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价值。又能掌握现代基本的净水流程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丰富学科的视野,培养思辨之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6.
当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中,注重2者性质的分析比较,缺少对2者在生活应用的关注和亲身实践,学生无法切身感受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实用价值。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化学教学应注意与生活深度融合。通过课前设置项目式学习和实践;课中汇报实践成果、进行实验探究、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使化学与生活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应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7.
针对中学化学教材中测定化学反应速率演示装置存在的欠妥之处,设计了气体测速管,将其与双层双口平底烧瓶、温度传感器、硅橡胶加热套等组合成测定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演示装置。以锌与稀硫酸反应为对象,定量研究温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控制反应液温度的稳定性、控制最高初始温度减少水蒸气的影响、筛选有效实验数据等措施,提高定量研究的精确度。得出温度每升高10℃,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增大1.4倍的结论。问题的发现、仪器的设计和研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精神和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28.
黄莉  张贤金 《化学教育》2023,44(5):128-129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课程思政”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专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情境教学是渗透思政内容的重要形式,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有效地进入知识的真实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