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数理化   17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在合成与催化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本体聚合生成的聚合物往往具有活性中心的利用率低、活性中心不均一、底物难以到达等问题.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将MIP制备成纳米级别的材料将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纳米材料上构建分子印迹微反应器(MIM).通过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上羟基的酯化反应在碳纳米管表面枝接双键,以蒽和马来酸的加成反应产物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通过微波辐射聚合在碳纳米管表面枝接一层厚度约为30 nm 的分子印迹催化剂. 该催化剂对蒽和马来酸的加成反应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反应开始后的180min内,催化反应速率是不加催化剂反应速率的1.77倍. 催化动力学遵守Michaelis-Menten方程,催化反应最大速率(vmax)为0.713 umolL-1S-1,米氏常数(KM)为17735.24 umolL-1.  相似文献   
82.
运用NICS判据对五元杂环化合物的芳香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引入到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了探讨,可通过简单的数值来分析不同杂环化合物的芳香性。  相似文献   
83.
运用G03程序,在HF/6-31G基组水平,分析了苯基(RPh)在联苯类化合物(RPh-Ph,R:NH2,CH3,OH,Br,H,CHO,CN,COOH,NO2)亲电取代反应中的定位作用。联苯和取代联苯的构象分析表明,联苯和间、对位取代联苯的碳-碳单键旋转的能垒很小,约12 kJ/mol,邻取代联苯的碳-碳单键旋转能垒△E(R)较大,且△E(COOH) > △E(NO2) > △E(CHO) > △E(CH3) > △E(NH2) > △E(OH) > △E(Br) > △E(CN),因此,邻位取代基的空间效应较大,碳-碳单键旋转受阻。联苯和取代联苯的原子电荷分布随它们的构象改变而变化,在同一联苯或取代联苯化合物的最低能稳定结构中,无论取代基R为第一类还是第二类定位基,未取代苯环的碳原子总电荷密度比取代苯环碳原子的总电荷密度大,亲电取代反应将选择在未取代的苯环上发生;未取代苯环的邻位碳原子电荷密度较低、空间效应较大,而对位碳原子的电荷密度较大,亲电取代反应难以在该环的2,6-位(邻位)发生,将选择在该苯环的对位发生。因此,取代苯基(RPh-)在联苯的亲电取代反应中主要表现为对位定位基。  相似文献   
84.
在微波辐射下, 邻二茂铁甲酰基苯甲酸与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反应, 合成了结构新颖的含铁锡多核配合物.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谱、 元素分析和X射线晶体衍射表征结果表明, 配合物的中心锡与配基原子形成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通过配体的羧基氧和羰基氧原子分别与锡原子连接形成一维链配位聚合物. 热分析结果表明, 配合物在163 ℃以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其溶液在电极上能准可逆电子转移, 对人体细胞HT-29, MCF-7, HepG2, KB和A549的体外抗癌活性均高于对照药顺铂, 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将二对甲基苄基二氯化锡分别与2-[(4-硝基-苯甲酰基)-亚肼基]-3-苯基-丙酸或2-[(噻吩-2-羰基)-亚肼基]-3-苯基-丙酸反应,合成了2个以Sn_2O_2四元环为中心对称的二对甲基苄基锡配合物(C1、C2),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119)Sn NMR、HRMS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测试了配合物C1、C2对癌细胞NCI-H460、HepG2、MCF7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C1、C2对3种癌细胞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C1略优于C2。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法测试配合物C1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均显示配合物C1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是插入结合,并且作用效果较强;凝胶电泳研究表明,配合物C1能够有效地将超螺旋DNA pBR322切割成缺刻型DNA。  相似文献   
86.
在微波甲醇溶剂热中,正丁基三氯化锡(n-BuSnCl3)与双[4-二乙氨基或(3,5-二叔丁基)取代水杨醛]缩卡巴肼和缩硫代卡巴肼配体反应,合成双(取代水杨醛)缩卡巴肼和缩硫代卡巴肼丁基锡配合物,( n-BuSn) 2CI3(OH2)[(2-OH,R)PhCH=NNH]2CX[R:4-NEt2(4-二乙氨基),X:O(A1);R:4-NEt2,X:S(A2);R:3,5-(t-Bu)2,X:O(A3);R:3,5-(t-Bu)2,X:S(A4)],经元素分析、IR、1H 和 13C NMR表征,X射线衍射获得的配合物A2的晶体结构表明,化合物A2是具有六配位畸形八面体构型的双锡核配合物。 配体及其丁基锡配合物均对马齿苋、刺苋、四九菜心、苋菜和决明子靶标植物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配合物A1和A2具有较广谱、配合物A3和A4具有选择性生长抑制作用,可作为杂草生长抑制候选物研究。  相似文献   
87.
合成了三(邻甲基苄基)锡硫代水杨酸酯配合物(1)和一维链状二(间氟苄基)锡硫代水杨酸酯配合物(2),经元素分析、IR、NMR、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其结构。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ī,晶体学参数a=1.00221(5)nm,b=1.48934(8)nm,c=1.71789(9)nm,α=78.3120(10)°,β=85.6560(10)°,γ=80.2580(10)°,V=2.4725(2)nm~3,Z=2,Dc=1.371 g/cm~3,μ(Mo Kα)=10.91 cm~(-1),F(000)=1040,R_1=0.0439,wR_2=0.1119。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a=1.17827(5)nm,b=2.11945(9)nm,c=1.55970(7)nm,β=93.4510(10)°,V=3.8880(3)nm~3,Z=4,Dc=1.671 g/cm~3,μ(Mo Kα)=14.53 cm~(-1),F(000)=1936,R1=0.0323,wR2=0.0927。配合物1中锡原子呈四配位畸变四面体构型,配合物2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配合物1和2分别在152和195℃下稳定,电化学性质不可逆,对人体癌细胞Colo205、Hep G2、MCF-7、Hela和NCI-H460具有体外抗癌活性,配合物2的抗癌活性远大于配合物1。  相似文献   
88.
微波辐射条件下,μ-氧-双(三正丁基锡)分别与二苯乙醇酸、2-氯烟酸反应,合成了三正丁基锡羧酸酯(n-Bu)3SnO2CR(H2O)[R:C(OH)Ph2(1),C5NH3Cl(2)]。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配合物12均属正交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bcaP212121,配基与中心锡原子均构成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12晶体中,存在着多种氢键作用,分别连接扩展成二维和三维超分子网络。初步测试表明:12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对MCF-7、Hela、NCI-H460的抑制作用均大大优于卡铂,且1的抗肿瘤活性更优于2。  相似文献   
89.
二(2,4-二氯苄基)二氯化锡分别与2-羰基-3-苯基丙酸苯甲酰腙及2-羰基-3-苯基丙酸水杨酰腙反应,合成了2个取代苄基锡配合物(C1、C2),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119Sn NMR、X射线单晶衍射以及热重分析等表征了配合物结构。测试了配合物对癌细胞Hela、MCF7、Hep G2、Colo205、NCI-H460以及正常人体胚肾细胞HEK293、正常人体肝细胞HL7702的体外抑制活性;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EB做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C1、C2对5种癌细胞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配合物C2对HEK293、HL7702的细胞毒性远小于C1;配合物C1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是插入结合与静电结合共同作用所致,配合物C2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是插入结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90.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合物{[Cu(Phen)(Nap)_2]_2·(EtOH)_2·(H_2O)_2}(Phen=1,10-菲咯啉,Nap=1-萘甲酸,EtOH=乙醇)。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其配合物为双核铜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发射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电化学和发光性能;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为不可逆氧化还原过程,其荧光发射光谱为416 nm,与小牛胸腺DNA(ct-DNA)以沟面结合方式相互作用,配合物结合常数Kb1=4.68×10~3L/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