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数理化   17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孟立建  李长华  钟国柱 《物理学报》1988,37(10):1619-1625
本文研究了Er3+离子浓度对ZnS:ErF3薄膜交流电致发光(ACEL)特性的影响。I(4F9/24I15/2)受Er3+离子浓度的影响较大,随Er3+离子浓度增高,I(4F9/24I15/2)增强,甚至超过I(2H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频控变色场致发光器件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吸收是发光的前提条件,吸收变了发光的其他特性也会跟着改变。发光寿命长短又会反过来影响吸收的多少,这不仅存在于光致发光中,而且是一个普遍规律。作者从电场引起的场致发光中发现,在同一种材料中掺入两种发光寿命长短相差悬殊的发光中心Cu,Mn,利用激发电源频率的变化明显地显示出器件发光光谱的变化,在一种材料中实现了变色。实验结果证明提高激发频率可以提高短寿命发光中心的激发效率,通过改变激发频率的大小,就可以在掺有两种发光寿命大小不一的材料中实现了发光颜色的变化,这个规律只与发光中心寿命有关,而与激发方式及猝灭原因无关。  相似文献   
13.
复合发光的本质是两种载流子的复合,但其衰减规律则视具体情况可以从一个极限(指数)变到另一个极限(抛物线),即复合发光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主要取决于导带电子的行为,导带电子的行为可以用电子与离化发光中心复合与被陷阱俘获之比来表示。加热发光是在变化温度下的发光弛豫,它既与复合与俘获之比有关,还是陷阱深度的函数,因此在利用加热发光曲线测定陷阱深度时,要同时确定这两个参数。利用热释光动力学模型及其原理,对其发光过程进行了分析,解释了热释光过程既不是一个单分子过程也不是一个双分子过程,这两个过程实际是两个极端情形,都是近似。文章同时利用一些工具软件具体计算了ZnS:Cu, Co的陷阱深度及电子复合与俘获概率之比,精确的计算了这些参数,得n0 =2.6, ε=0.86eV。  相似文献   
14.
孟立建  钟国柱 《发光学报》1989,10(4):290-295
本文报导了不同浓度的金属铒和氟化铒掺杂的硫化锌薄膜交流电致发光(ACEL)的特性,并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ZnS:ErF3薄膜ACEL的最佳浓度(5×10-3g/g)低于ZnS:Er3+薄膜ACEL的最佳浓度(1×10-2g/g)。在ZnS薄膜中掺入稀土离子,随着浓度的增加,稀土离子之间发生交叉弛豫,这一过程与稀土离子周围环境有关,这正是ZnS:ErF3和ZnS:Er3+薄膜ACEL具有不同的最佳浓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退火温度以及退火时间的改变对ZnS:ErF3薄膜ACEL特性的影响。从ACEL光谱上可以看到,随退火温度增加或退火时间的积累,对应于4F9/2→4I15/2跃迁的谱线强度都有明显的增强。通过对EL衰减等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在不同的温度下退火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当退火温度低于300℃时,退火将使ZnS的结晶性能得到改善,并使有效的发光中心数目增加,当退火温度高于300℃时,将产生一些新的缺陷。它们都导致了Er3+离子间交叉弛豫过程的加剧,使4F9/2能级的辐射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6.
交叉驰豫对 ZnS:ErF_3薄膜交流电致发光衰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极相互作用理论对具有不同 Er~(3+)浓度的 ZnS∶ErF_3交流电致发光薄膜中 Er~(3+)的~2H_(11/2)能级的电致发光衰减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Er~(3+)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近似计算出离子间发生交叉弛豫的临界距离为8.5(?)。利用扩散限制的能量弛豫模型定性地解释了~4F_(9/2)能级电致发光衰减时间随 Er~(3+)浓度增加而延长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TiO_2 nanorods have been prepared on ITO substrates by dc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technique. The hydroxyl groups have been introduced on the nanorods surface. The structure and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nanorods have been studied. Th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 have been assembled using these TiO_2 nanorods as photoelectrode. And the effect of the hydroxyl groups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of the DSSCs has been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