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数理化   20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采用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 FTIRS)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碱性介质中L-赖氨酸在纳米金膜电极(nm-Au/GC)上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 在碱性溶液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赖氨酸[-OOC—CH—NH2—(CH2)4—NH2]在低电位区间(-0.95~-0.80 V, vs. SCE)发生部分解离, 生成AuCN-物种(约2110 cm-1), 同时赖氨酸阴离子的羧基侧还可通过两个氧原子与金电极表面相互作用. 随着电位的升高, 吸附态CN-氧化产生NCO-, OCN-和AuCN, 其对应的红外吸收峰分别位于2254, 2168和2226 cm-1附近.  相似文献   
82.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研究了Sb在Au电极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 在-0.25 V到0.18 V(vs SCE)范围内, Sb可在Au电极上稳定吸附, 并且在0.15 V附近出现特征氧化还原峰. 根据EQCM实验数据, 在电位0.18 V时, Sb在Au电极上的氧化产物是Sb2O3; 同时Sb的吸附阻止了电解液中阴离子和水在Au电极上的吸附. 当电极电位超过0.20 V时, Sb2O3会被进一步氧化成Sb5+化合物, 同时逐渐从Au电极表面脱附.  相似文献   
83.
84.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 FTIRS)研究了中性介质中L-丝氨酸在Pt电极上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过程. 结果表明, 在中性溶液中, 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的丝氨酸可以在很低的电位下(-0.6 V, vs. SCE)在Pt电极表面发生解离吸附, 生成强吸物种一氧化碳(COL)、(COB)和氰负离子(CN-). 研究结果还表明, 当电位低于0.7 V(vs. SCE)时, CN-能稳定存在于电极表面, 抑制丝氨酸的进一步反应. 在更高电位时则主要为丝氨酸分子的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85.
纳米薄膜合金电极上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原位FTIR反射光谱,研究CO2的电催化还原过程。结果表明,纳米薄膜合金材料Sb-Pb-Pt/GC对CO2还原具有较高的活性。还原产物以小分子羧酸和伯醇为主。  相似文献   
86.
采用湿法球磨和原位热解碳包覆相结合的方法, 分别以硬脂酸、柠檬酸、聚乙二醇-6000 (PEG-6000)、β-环糊精为碳源, 制备了不同结构的Na2MnPO4F/C 复合材料, 并研究了它们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积测试、恒流充放电等表征手段, 比较和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由不同碳源制备的材料在形貌和颗粒尺寸上有明显差异, 进而对它们的电化学性能造成很大影响. 影响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在于材料一次颗粒的大小. 其中, 以柠檬酸为碳源制备的样品呈现出典型的微纳结构和最小的一次颗粒(10-40 nm). 并给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在1.5-4.8 V电压范围内, 以5 mA·g-1充放电电流获得的首次放电比容量约为80 mAh·g-1, 且循环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87.
纳米材料科学中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谱学分析方法是研究纳米体系结构和性能3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纳米材料进行深入研究离不开各种谱学方法的表征,本文综述了常用的谱学方法,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穆斯堡尔谱,正电子湮没及光声光谱等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结合典型实例,对各种谱学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在纳米体系研究中所能提供的重要信息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展望了谱学分析方法在纳米科技研究中进一步的应用前景,以及在纳米材料研究中建立纳米尺度分辨的谱学检测方法和发展新的谱学技术等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8.
89.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s)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可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电源. 钯对甲酸电催化氧化有很高的活性,但稳定性较差,容易失活;铂对甲酸电催化氧化的活性低于钯,但稳定性好. 前期研究表明,高指数晶面铂纳米粒子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活性显著高于低指数晶面铂纳米粒子. 本文以碳纸为载体,应用方波电位法生长高指数晶面铂纳米粒子(HIF-Pt/C-paper),通过改变方波上下限电位,合成出不同粒径的二十四面体和偏方三八面体铂纳米粒子. 进一步在碳纸上修饰一层碳黑微孔层并优化电沉积条件,制备出粒径约10 nm,载量0.069 mg•cm-2的HIF-Pt/C-paper作为DFAFCs的阳极催化剂.在甲酸浓度为3M时,测得30℃下单电池最大功率密度10.6 mW•cm-2,最大质量功率密度153.5 mW•mg-1Pt,是以1mg•cm-2 载量的商业60 wt% Pt/C为阳极催化剂的电池的8.4倍. HIF-Pt/C-paper阳极DFAFCs在20 mA•cm-2条件下运行50 h,电压保持率为95%,显示出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0.
采用热分解方法制备了4种电极钛基金属氧化物:Ti/SnO2+Sb2O3、Ti/SnO2+Sb2O3/SnO2+IrO2、Ti/SnO2+Sb2O3/SnO2+RuO2和Ti/SnO2+Sb2O3/SnO2+CeO2.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Ti/SnO2+Sb2O3/SnO2+CeO2电极的CeO2晶体结构完好,连续工作较长时间电极表面没有明显析氧. 使用该电极电解氧化氨氮模拟废水(降解2 h),氨氮模拟废水从高浓度(500 mg·L-1)降解为较低浓度(180 mg·L-1),降解效率可达64%,电解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