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3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381篇
数理化   225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15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关于丢番图方程x^m—1/x—1=y^n的一个注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平之 《数学学报》1996,39(2):184-189
本文得到了Shorey和Tijdeman关于不定方程x^m-1/x-1=y^n的一个猜想的一个结果,并且基本上解决了Edgar的关于上述不定方程的一个猜想。  相似文献   
103.
近几年来,新发表的化学、化工文献的增长速度已有所减慢。在1976—1980期间,美国化学文摘(CA)所登录的文献数目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4.6%;而在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倒筒直流磁控溅射系统在不同溅射气体组分下(氩氧比不同)原位沉积Y1Ba2Cu2O7-δ(YBCO)薄膜.样品的XRD分析发现在Ar含量过高和过低的溅射气氛下沉积的薄膜存在极少量的BaCuO2第二相, 同时显示薄膜的c轴长度, (006), (007)对(005)峰强度比随着溅射气体中Ar含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通过薄膜超导零电阻温度检测发现, YBCO薄膜的超导零电阻温度Tc随之发生改变.这说明在磁控溅射沉积YBCO薄膜过程中, 溅射气体中Ar气含量影响薄膜各元素的化学计量比, Ar含量过高和过低导致沉积YBCO薄膜晶体结构发生畸变, 恶化超导电性.  相似文献   
105.
 介绍了采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等技术研究脉冲激光沉积在Ni、Mo、C、NaCl(100)表面的Cu、Au原子团簇的电子状态;结合Cu2p3/2 X射线光电子谱峰和Cu L3M4,5M4,5俄歇跃迁分离了电子结合能的初态和终态贡献,得出了它们随Cu表面浓度变化的关系,并对之作出了解释。使用XPS、RBS、TEM三项技术研究了Au在NaCl(100)表面的生长过程,通过计算得出了在不同表面浓度下Au原子团簇的平均高度和表面覆盖率。  相似文献   
106.
锰卟啉/钒取代杂多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碘化四对(4-三甲氨基苯基)锰卟啉与钒取代杂多酸H5 PMo10 V2O40,在水溶液中,室温下反应合成了锰卟啉/钒取代杂多酸配合物,用红外和紫外光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该配合物中包含着金属卟啉的环状结构与杂多酸的笼状结构,并且二者以化学键的形式键合在一起.以该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以过氧化氢水溶液为氧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研究了锰卟啉/钒杂多酸配合物对苯的羟基化反应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探讨了催化剂对苯羟基化反应的活性中心.研究结果表明,杂多酸中的钒原子是其主要的催化活性中心,锰卟啉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7.
讨论了驻波法测空气中声速的实验,分别用相位比较法和李萨如图法来确定超声波波长.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量了声速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测量温度接近室温时实验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测量温度与室温相差较大时实验值与理论值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8.
首先,让我们在纸上点两点,然后把这两点连成一条线,而且尽可能把线画直。这条线就叫做直线。  相似文献   
109.
110.
建立了描述变形体和基础间接触问题的数学模型.接触是双面的,并采用非局部摩擦定理建模,支承列入计算.粘结场(bonding field)的变化用一个一阶的常微分方程来表示,材料特性用一个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建模.导出了该力学问题的变分公式,当摩擦因数充分小时,证明了其弱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依赖于时间的变分不等式、微分方程和Banach不动点理论,是该证明依据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