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数理化   37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In the present paper,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NMR to phase diagram study was reported. A multinuclear NMR quantitative method was developed. NaCl- NH_4Cl-H_2O system was studied by ~(23)Na and ~(14)N NMR.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multinuclear NMR quantitative method has its advantages when studying systems of multi-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02.
铼的阳离子卡拜络合物,[π-C_5H_5(CO)_2—R_(?)CC_6H_5]BBr4(Ⅰ),在THF中低温下与邻-碳硼烷基锂反应,碳硼烷基阴离子加成到卡拜碳和羰基碳原子上生成两个新奇的铼的卡宾和卡拜络合物,π-环戊二烯基二羰基[(1-碳硼烷基)(苯基)卡宾]铼[π-C_5H_5(CO)_2ReC(C_2HB_(10)H_(10))C_6H_5](Ⅱ)和π-环戊二烯基羰基(1-碳硼烷基甲酰基)(苯基卡拜)铼[π-C_5H_5(CO)(COC_2HB_(10)H_(10))ReCC_6H_51(Ⅲ)。这表明在阳离子卡拜络合物Ⅰ中有两个亲电中心。络合物Ⅲ在溶液中室温下逐渐转变为络合物Ⅱ。Ⅱ和Ⅲ是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核磁共振光谱及质谱分析,最后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鉴定的。本文还讨论了上述反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3.
LRS,XRD,XPS结果表明,仲钼酸铵浸渍仅经干燥的Zr(OH)4,再焙烧制得的固体超强酸(MoO3/ZrO2(I))与浸渍晶态ZrO2制得的部分氧化催化剂(MoO3/ZrO2(Ⅱ)中,活性组分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在MoO3/ZrO2(Ⅱ)中,MoO3以二维聚钼酸根和Mo-O-Zr表面物种两种表面态存在于介稳的四方ZrO2上,后者在LRS谱中表现为~814cm^-1的宽峰,MoO3含量超过一定值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利用结构相关(?)方法对碳氢键活化反应的氧化加成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反应的过渡态,并对反应途径进行了描述.根据所得到的反应途径对碳氢键活化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5.
2,4,6-三特丁基硫酚铜[Cu(SC6H2Bu3^t-2,4,6-)]n与CS2的反应产物, 用CS2-乙醇重结晶得黄色晶体, 经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 其结构为[Cu(S2CSC6H2Bu3^t-2,4,6-)].晶体属四方晶系, 空间群142d.a=b=1.7079(3)nm,c=3.5228(10)nm, V=10.275(6)nm3, Dc=1.19gcm^-3, Z=4.1863个衍射点参与修正,R=0.0559.四个铜原子形成变形四面体, CS2在全部四个Cu-S键中插入, 形成硫代黄原酸配体(RSCS2^-).配体中两个硫原子参与配位, 其中一个S桥连两个Cu原子, 另一个S端位于第三个Cu原子。每个Cu原子都采取平面三配位方式。CS2插入形成的CS2基团基本平面, C-S平均键长为0.1712nm。本文还对CS2, 在Cu-S和Ag-S键中插入反应产物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应用XPS法测定了MoO_3/TiO_2,MoO_3/γ-Al_2O_3和MoO_3/SiO_2等体系的I_(Mo3d)/I_(Ti2p),I_(Mo3d)/I_(Al2p),I_(Mo3d)/I_(Si2p)随MoO_3加入量(g/g载体)递变的关系。测定结果表明MoO_3在这几种载体上都有一分散阈值,阈值前MoO_3在载体上呈单层分散,阈值后剩余的MoO_3以晶粒形式分布在载体上。这些结果都与X射线相定量外推所得的结果吻合良好。说明这两种方法在研究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的分散量和表面状态上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7.
ⅡB族元素氧化物与γ-Al_2O_3相互作用的XRD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已经报道过许多离子型或分子型化合物在载体表面有自发分散倾向,并应用X光衍射(XRD)相定量外推法测定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最大分散量(阈值)。本文研究元素周期表第二付族(ⅡB)元素(锌、镉、汞)的氧化物与载体γ-Al_2O_3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用γ-Al_2O_3浸渍锌、镉、汞的硝酸盐溶液,干燥后硝酸盐热分解生成氧化物,焙烧活化后和氧化铝的相互作用,这三个体系各何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8.
作为系统研究大环硫氮杂冠醚结构的一部分,合成了1,4,10,13-四硫-7,16-二氮杂环十八冠醚的硝酸盐[H_2(C_(12)H_(26)N_2S_4)(NO_3)_2]1和镍配合物[Ni(C_(12)H_(26)N_2S_4)Cl_2·4H_2O]2,并测定和计算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 P2_1/c,a=7.936(5),b=8.866(7),c=14.756(5),β=95.33(4)°,V=1033.7~3,Z=2,D_o=1.45g·cm~(-3),μ=43.7cm~(-1),F(000)=480,最终偏离因子 R=0.059,R_w=0.059.化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 PI,a=6.941(4),b=9.862(3),c=16.507(3)(?),α=98.78(2),β=95.52(3),γ=93.48(3)°,V=1108.3~3,Z=2,D_o=1.58g·cm~(-3),μ=14.9cm~(-1),F=(000)=556,最终偏离因子 R=0.060,R_w=0.065.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与自由配体 L 相比较,N 原子的构型变化最大,在氯化镍配合物2中,四硫二氮大环发生严重扭曲,其中四个 S 和两个 N 原子在 Ni 原子周围形成八面体配位,Ni—N 距离从2.109到2.140(?),Ni—S 距离从2.370到2.435.同时,量化计算结果说明,S、N 原子与 Ni~(2+)配位时均为电子授体,且 S 对 Ni~(2+)的授电子能力,似略大于 N 原子.  相似文献   
109.
Sunshine等在BiSrCaCuO体系掺入Pb~(2+)取代部分Bi,经较长时间灼烧后.获得T_(c(0))?110 K以2223相为主的样品,Hongbao等又报导了用Sb部分取代Bi(Pb)SrCaCuO体系中的Bi的研究结果.我们曾用Sb~(5+)、Sn~(4+)、W~(6+)、Mo~(6+)等高价离子部分取代Bi,研究这些离子对BiSrCaCuO体系成相的影响,发现掺高价离子后2223相易于生成并易于得到T_(c(0))?111K的超导体.本文则进一步探讨高价离子掺入的影响及其加速2223相生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0.
用X光衍射相定量法测得La_2O_3和NiO在r-Al_2O_3,表面的最大单层载负量分别为0.28克/100米~2和0.09克/100米~2。用X光衍射峰半宽法测定了添加La_2O_3对还原态甲烷化催化剂中镍晶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硝酸盐浸渍热分解在甲烷化催化剂中加入La_2O_3,La_2O_3是以单层分散状态存在。镍附载在有单层La_2O_3改性的r-Al_2O_3表面,其晶粒要比没有La_2O_3时小得多。这就是甲烷化催化剂中添加希土元素氧化物后活性和热稳定性大大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个用单层分散的化合物使载体表面改性的概念,也可用于其它催化剂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