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数理化   1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968年,Becker和Kolc合成出第一个吲哚啉螺苯井噻喃以及在77 K下观察到它的光致变色现象以后,一系列螺噻喃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工作相继报道。这些研究表明,螺噻喃化合物在溶液和高分子介质中,光致变色开环体的最大吸收一般都在600~800nm之间。而且,当螺噻喃化合物中苯并噻喃环上6位引入硝基后,室温下就能够观察到开环体的  相似文献   
12.
气-固相催化反应活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反应组分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与脱附行为,因此,研究反应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与脱附性质对了解催化剂表面活性部位分布、催化活性、反应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及稳态化学吸附研究了具有良好催化活性的F-T合成铁基催化剂对CO和H_2的吸附、脱附特性,并讨论了Cu、K助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