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99篇
数理化   5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铜含量的Cu/SAPO-34催化剂,考察了该系列催化剂上NH_3选择性催化氧化反应性能(NH_3-SCO)。实验结果表明,10%-Cu/SAPO-34催化剂在300℃温度下具有100%的NH_3去除率,且其氮气选择性大于90%。与此同时,通过XRD、BET、UV-vis、H_2-TPR和XPS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高度分散的CuO是Cu/SAPO-34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对10%-Cu/SAPO-34催化剂进行水热处理后,催化剂低温活性明显提高,催化剂的N_2选择性在325℃急剧下降。这是由于水热处理导致一定数量的铜物种发生迁移并且形成了更稳定的铜物种引起。SAPO-34的骨架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62.
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液除杂和产品沉淀过程中,高效固液分离对全工艺连续化生产和产品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整个离子型稀土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步骤。研究表明:在浸出液除杂、沉淀工序添加0.25 g·m-3 JH2002絮凝剂,利用其电性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桥作用,可使Al(OH)3胶体、碳酸稀土颗粒迅速团聚形成絮凝体,进而加速沉降过程;浸出液循环除杂过程的沉降速率为31.43 mm·min-1,除杂上清液循环沉淀碳酸稀土产品过程的沉降速率为24.67 mm·min-1。碳酸稀土产品经煅烧后,所得混合稀土氧化物产品的稀土总量为93.8%,主要杂质Al2O3,Fe2O3,SiO2含量均很低,优于GB/T 20169-2015《离子型稀土矿混合稀土氧化物》标准值。此外,经过循环絮凝沉降的沉淀母液用于离子型稀土矿浸取,基本不会对浸出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3.
皮蛋作为我国传统的风味蛋制品,是一道享誉海内外的餐桌美食。通过介绍蛋白和蛋黄的pH和游离碱度的变化、蛋黄凝胶强度的变化以及蛋黄和溏心中化学键的变化来了解皮蛋凝胶的形成过程;通过前体物的降解、脂质的氧化和美拉德反应来探索皮蛋风味产生过程的化学变化;通过分析蛋白颜色和蛋黄颜色变化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来解密皮蛋颜色形成中的化学变化;最后通过实验分析确定形成松花的化学物质。通过破译皮蛋的化学密码,让大家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64.
以MnO2为活性组分, Fe2O3为助剂, 制备了以TiO2及ZrO2-TiO2为载体的整体式催化剂. 考察了它们在不同温度焙烧后应用于富氧条件下,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氮氧化物的低温反应性能和高温稳定性. 用X射线衍射(XRD)实验、比表面积测定(BET)、储氧性能测定(OSC)及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以ZrO2-TiO2为载体的催化剂具有很好的高温热稳定性, 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储氧能力, 同时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以ZrO2-TiO2为载体的整体式锰基催化剂明显地提高了NH3-SCR反应的低温活性,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化工与制药、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仪器分析必修课教学中,既需强调其应用性,又有培养创新型人才兼顾个性发展的要务。基于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在仪器分析教学目标中的合理定位,在教学主线引领下,从精选仪器分析教学内容、建设专业背景需求的仪器分析课程新体系,多彩多样教学方法的挖掘和适当使用,依层次循序渐进选择性开设仪器分析实验等3个方面系统组织构建人才培养方略。  相似文献   
66.
运用多体微扰理论方法 ,对开壳层钠原子的内壳层电子的光电离过程2p63s→ 2p5 3skl中分波散射截面和角分布参数进行了计算 .在计算中包括了 2s→ 3p的共振结构 .同时利用多体微扰理论的图式 ,对主要的电子关联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 ,并对RPA和BO关联的主要贡献项计算达到了无穷级近似 .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 .  相似文献   
67.
68.
69.
溶剂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盐卤中痕量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波  向立人 《分析化学》1999,27(6):661-664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研究盐卤中铷的原子化行为和机理,建立了热解石墨管,KNO3-NH4NO3基体改进剂,18-冠-6,溴百里香酚蓝,氯仿萃取分离GFAAS测定盐卤铷的方法。用于测定盐卤中痕量铷,特征质量1.1×10^-10g/0.0044,加标回收率89% ̄110%;相对标准偏差6.28%(n=13)。  相似文献   
70.
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22种光引发剂的含量及迁移量的方法。包装材料样品与油基食品采用乙腈提取,水基食品加入乙腈与氯化钠提取。22种光引发剂在质量浓度为0.01-1.0μg/mL的线性范围内,与各自的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光引发剂在塑料包装材料中的定量限为0.1 mg/kg。选取4种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及4种食品模拟物为基质,加标回收率为70.4%-117.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n=6)。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选择性好,回收率和精密度符合方法确认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