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72篇
数理化   4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退化服从两阶段故障过程的保修非更新产品,提出了有剩余保修时间阈值的非完美视情维修策略。在该策略下,产品保修期分为两阶段:检测预防维修期和最小维修期。在检测预防维修期内,针对检测时刻系统的状态(正常和缺陷)实施不同的维修策略。在最小维修期内,不进行检测,对发生的故障实施最小维修。以生产商承担的平均保修费用为目标函数,对检测间隔、预防维修水平及剩余保修时间阈值进行了联合优化。通过数值算例及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
发展了一种基于免疫磁性纳米球(IMNs)快速、高效、准确检测淋巴结转移癌细胞(LNMCCs)的策略.首先利用本课题组发展的方法制备了具有磁性和生物靶向双功能的IMNs,然后利用IMNs通过免疫磁分选对淋巴结转移癌病人淋巴结穿刺物中的LNMCCs进行分离和富集,最后采用瑞氏染色法和免疫细胞化学(ICC)对富集的LNMCCs进行鉴定,实现对LNMCCs的快速高效准确检测.免疫磁分选实现了LNMCCs的分离和富集,可以有效降低淋巴结穿刺物中的背景干扰;瑞氏染色法和ICC鉴定为准确诊断提供了更多可靠依据,因此,传统细胞学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其次,淋巴结穿刺物与IMNs的孵育只需5 min,简便快速,完整保留了LNMCCs的形态学特征,为淋巴结转移癌(LNMC)的分类和后续病理学分析提供了重要基础.此外,IMNs对淋巴结穿刺物中上皮来源癌细胞的特异性捕获可以确诊捕获的细胞为LNMCCs,实现了LNMC和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最后,采用本方法检测了110例病人淋巴结穿刺物中的LNMCCs,总诊断准确率高达98.2%,特异性为100.0%,敏感性为98.0%,相比于传统细胞学诊断都有明显的提高.因此,IMNs用于LNMC病人淋巴结穿刺物中LNMCCs的检测是一次新的尝试,为LNMC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3.
ICTAM是国际力学界最重要的大会,由IUTAM(国际力学的理论与应用联合会)组织召开。第一届1924年在荷兰举行,第二届1926年在瑞士举行,以后改为每四年一次,中间因二次大战停顿了几年。我国在二次大战后开始参加该组织的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派遣代表参加1956年在比利时的第十届大会。1980年在加拿大的第十五届大会,我国有十几名代表参加,本届大会有三十余名中国代表参加,其中有三名台湾学者。  相似文献   
34.
金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标记物应用广泛.随后发展出来的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作为一种灵敏度高、操作步骤简便、检测快速的免疫反应检测技术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并详述了近年来该技术的新发展.此外,结合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在免疫检测与环境检测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展望了其在堆肥环境检测中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5.
建立了在同一根毛细管上实施萃取剂定容、微液滴悬挂、富集液注入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析的一体化顶空液相微萃取#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联用技术,并将其用于药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的分析。将二甲亚砜-甲苯(1∶4,V/V)混合萃取剂(避免接触皮肤)用压力充满容积约1μL的分离毛细管,再从毛细管末端用压力将含15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的20mmol/L硼砂缓冲液(pH9.3)充满毛细管,同时推出萃取剂,使溶剂微液滴悬挂于毛细管进样端;在加入8mL样品溶液(含0.3g/mL NaCl)的14mL样品瓶中,以90℃顶空萃取30min;高差10cm进样20s后,进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析。对羟基苯甲酸甲、乙和丙酯的富集倍数为25~86,检出限为0.01~0.05mg/L,回收率为92.2%~107%。此联用技术可有效富集中性分析物,消除样品基体干扰,适用于复杂基体样品内中性分析物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超高速弹丸碰撞靶板产生等离子体诱生的磁场,引用已有关于激光产生等离子体的磁场理论,结合麦克斯韦方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到了超高速碰撞产生等离子体诱生磁场的1维理论模型。基于已有关于超高速正碰撞产生半球状等离子体云诱生磁场的偏微分方程,建立了柱坐标系下超高速斜碰撞产生部分椭球状等离子体云的偏微分方程。通过感应线圈进行了磁感应强度的实验测量,实验结果与模型预言表明,该模型可近似地描述超高速斜碰撞产生等离子体诱生的磁感应强度。  相似文献   
37.
38.
39.
彩色电视荧光级氧化钇中稀土杂质的ICP—AES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国产WP-2L型平面光栅摄谱仪配置国产GP3.5D型ICP光源进行了彩色电视荧光级氧化钇中14个稀土杂质元素分析方法的研究。样品溶液以不去溶方式引入ICP。当样品溶液中Y2O3的浓度为20mg/ml时,测定了限分别为铕,镱和镥0.00020%,镧,铈,钕,钆,镝,钬,铒和铥0.00050%,镨,钐和铽0.0010%。相对标准偏差为3.2-9.8%。  相似文献   
40.
本文研究了EDTA溶液中稀土在大孔树脂内的扩散,用同位素交换法测定了ce,Tb、Yb的有效粒内自扩散系数(D_e)。D_e值受外部溶液浓度的影响。应用Kataoka双分散大孔扩散方程将D_e值分解为孔道扩散系数D_p和固相扩散系数D_g,表明该方程可用于描述大孔树脂的动力学过程。D_e随树脂粒度增大而增加,D_p远大于D_e,D_g接近于D_e,固相扩散是控制离子在大孔树脂扩散速率的决定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