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环境安全   1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广东省土壤硒空间分布及潜在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260个土壤剖面数据,开展区域尺度下的土壤总硒(Se)质量分数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硒含量变异性较强,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特征,其几何质量分数为0.23 mg·kg-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层土壤硒基线质量分数范围为0.13到0.41 mg·kg-1,处于硒缺乏与中等含量水平之间。土壤硒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区域成土母质密切相关,表现为:高硒质量分数的土壤主要位于石灰岩和砂页岩区域,而低硒质量分数的土壤主要位于紫色页岩和花岗岩地区。土壤硒缺乏可能是影响研究区人体健康的重要问题。此外,研究区由土壤退化和土壤侵蚀引发的流入周边水体的土壤硒每年可高达23 t。  相似文献   
22.
潮土中磷锌交互作用机制探讨及磷对锌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芳  刘忠珍  刘世亮  介晓磊  化党领 《生态环境》2011,20(11):1770-1776
采用室内培养和吸附解吸两种方法,探讨了潮土中磷、锌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壤中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随添加锌量的增加而增加,低磷质量分数处理可提高土壤锌有效性,但高磷质量分数处理却降低了土壤锌的有效性;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均随锌添加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在施锌25 mg.kg-1背景下,土壤中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随施磷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添加磷量小于180 mg.kg-1时,土壤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但随添加磷量的增加,土壤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当磷添加量大于540 mg.kg-1时,土壤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其他磷处理,说明当添加磷量小于180 mg.kg-1时,磷提高土壤中锌有效性的主要机制是二者竞争吸附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点位的竞争机制;当添加磷量大小540 mg.kg-1时,磷影响锌有效性的主要机制为沉淀作用。在土壤施磷量为180 mg.kg-1时,随添加锌质量分数的提高,土壤中速效磷质量分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吸附-解吸研究表明,随土壤中速效磷质量分数的提高(27.60~2773.86 mg.kg-1),土壤对锌的吸附量先降低再增加,而KCl解吸的锌量却是先增加再降低。因此潮土中磷锌交互作用机制为,土壤中磷和锌质量分数均较低时,磷与锌有效性呈协同作用;当磷或锌质量分数过高时,协同作用减弱;磷和锌质量分数再增加二者的有效性将出现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3.
通过将不同含量马来眼子菜残体堆积在沉积物中,分析表层沉积物理化性质以及流变特性变化,明确沉水植物残体堆积量对表层沉积物性质的影响.经过一个月的实验后,发现随着沉水植物残体堆积量的增加,表层沉积物密度呈指数型下降趋势,并伴随着浮泥形成.同时,粒径分布结果表明沉水植物残体在沉积物中的腐解导致了沉积物的絮凝和团聚.且沉积物胞外聚合物(EPS)中高比例的多糖/蛋白质使沉积物颗粒不易沉积,有利于浮泥形成.此外,流变试验中沉积物的屈服应力值与沉水植物残体堆积量呈指数衰减(R2=0.97),当堆积量超过0.4%后,浮泥屈服应力逐渐稳定,易于发生再悬浮现象.因此,本研究加深了对沉水植物残体在沉积物腐解对沉积物性质影响的认识,并对沉积物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石灰性土壤中磷锌对小麦生长及锌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磷锌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复杂的交互作用,文章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中施磷肥对小麦生长及吸收锌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锌明显增加了土壤中DTPA提取态锌的质量分数,且土壤中wDTPA提取态锌随着施磷质量分数的提高逐渐增加;不同施磷质量分数背景下,随施锌质量分数的提高小麦茎 叶 籽粒壳的干重有所降低,却增加了小麦籽粒的干重;在各质量分数锌背景下施不同质量分数水平磷,明显地降低了小麦茎叶中锌的质量分数,但提高了籽粒中锌的质量分数,并增加了锌累积量;小麦地上部锌质量分数和锌累积量均随施锌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石灰性土壤中施磷肥提高了土壤中锌的有效性,促进了小麦生长,降低了小麦茎叶中锌的质量分数,促进了锌元素从植株向籽粒的运输,增加了小麦籽粒中锌的质量分数,促进了小麦地上部分对锌元素的总吸收量.  相似文献   
25.
宣钢选烧厂二烧车间在班组安全活动日的活动中,抓活动制度的落实,抓骨干培训,抓活动内容,抓活动形式,抓活动管理五抓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OH自由基降解二英OCDD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OH自由基降解八氯代二苯并对-二英(OCDD)的微观反应机理,计算分析了微观反应进程,结果表明该反应存在两条途径:①α-氯取代:1,4,6,9位置氯取代,该路径反应活化能较高,反应难以进行,并以中间产物积聚,无法使OCDD的毒性消失;②β-氯取代:2,3,7,8位置氯取代,该路径的反应能相对较低,且能使OCDD的毒性消失,是有效降解OCDD的主要途径.结合过渡态理论,计算获得动力学参数:反应活化能为8.32 kJ·mol-1(B3LYP/6-311G++(d,g)//B3LYP/6-31G(d)),阿仑尼乌斯表达式为k=1.29×1014exp(-1049.6/T)(cm3·mole-1·s-1).这与文献实验结果取得了很好的吻合,说明本文对OH自由基降解OCDD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是合理且可靠的.本文的计算结果可为催化氧化降解二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7.
养殖固体废物掺杂磷肥工艺中养殖固体废物与酸的反应直接影响其有机组成。以鸡粪为研究对象,采用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了鸡粪粒径、酸浓度、鸡粪与酸溶液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鸡粪在硝酸和磷酸溶液中水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溶液中影响因素显著性依次为鸡粪与硝酸质量比、反应时间、硝酸浓度、鸡粪粒径、反应温度,最优工艺条件为鸡粪粒径0.20mm、硝酸质量分数15%、鸡粪与硝酸质量比0.2∶1.0、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4h;在磷酸溶液中影响因素显著性依次为鸡粪与磷酸质量比、反应温度、鸡粪粒径、磷酸浓度、反应时间,鸡粪水解率与反应温度间呈正相关关系,最优工艺条件为鸡粪粒径0.40mm、磷酸质量分数60%、鸡粪与磷酸质量比0.1∶1.0、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8h。鸡粪比表面积及其单位质量耗酸量、美拉德反应是制约鸡粪在硝酸和磷酸中水解反应的内因。研究结果为养殖固体废物掺杂有机磷肥的研发和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
褐土中磷镉交互作用对磷镉有效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磷与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交互作用机制,通过施用磷肥提高镉污染土壤修复效率,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磷镉交互作用对磷镉有效性影响。在供试褐土中磷、镉分别以不同处理培养90 d后,接近自然状态下对磷、镉进行吸附、解吸。结果表明:(1)在磷镉同时加入时,速效P的质量分数随着施Cd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在磷质量分数一定时,施镉降低了土壤中磷的有效性。(2)培养的含磷土壤对不同质量浓度镉吸附解吸时,褐土对镉的吸附量随着磷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此结果与(1)有一定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是向土壤中添加磷镉的顺序不同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9.
含磷废水和PH3尾气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江苏省张家港市化工厂次磷酸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磷废水和PH3尾气,通过综合利用生产了工业磷酸和国家急需的THPC产品,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取得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0.
土壤重金属污染原位钝化修复是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些钝化修复材料,通过溶解沉淀、离子交换吸附、氧化还原、有机络合等反应来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膨润土与褐煤单一及其复配材料对Pb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以采自河南省济源市某铅冶炼企业周边0-20 cm表层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材料,设置盆栽玉米(Zea mays L.)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处理将膨润土(S)和褐煤(P)按1.5%、3%、5%的浓度梯度单独添加,以及将二者正交混合添加,采用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不同钝化剂处理对Pb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膨润土单一施用对土壤中Pb的有效态含量降低不明显,而褐煤的单一施用能显著降低土壤中Pb的有效态含量,其中添加5%褐煤的处理中弱酸提取态含量降幅达48.7%。膨润土与褐煤混合处理使土壤中Pb的弱酸提取态含量降幅达19.1%-50.8%,残渣态含量增幅达4.8%-40.5%,其中1.5%膨润土+5%褐煤的复配处理对Pb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最佳。膨润土与褐煤配施处理使玉米茎叶中Pb含量降幅为3.4%-33.7%,而膨润土与褐煤的单一钝化处理效果不明显。膨润土与褐煤单一及其配施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玉米根中Pb含量,降幅为41.5%-66.0%,对玉米根部富集Pb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褐煤单一施用对Pb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整体优于膨润土,两者配施的修复效果因其配施比例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