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环境安全   2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以东江、西江和北江3种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系列处理,研究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及臭氧化副产物的产生和转化。结果表明,东江、西江和北江水中CODMn、UV254、甲醛和溴酸盐沿各处理单元过程变化规律基本一致;CODMn总去除率分别为60%、51%和39%,uV。总去除率分别为74%、96%和97%,最终出水甲醛浓度分别为0.004mg/L、0mg/L和0mg/L,B-O3-分别为3.1μg/L、8.7μg/L和35.5μg/L;CODMn的去除主要在预臭氧和活性炭过滤2个处理单元,预臭氧对UV254总去除率贡献最大,甲醛和溴酸盐浓度在主臭氧处理单元达到其峰值(西江甲醛除外);氨氮和有机物浓度较低、pH值较高的北江原水,出水溴酸盐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22.
联合硅藻土与PAC强化混凝处理含藻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联合硅藻土与聚合氯化铝(PAC)强化混凝对原水中藻类、溶解性有机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硅藻土的投加可以有效地改善絮体的沉降性能,增强藻类的混凝沉淀去除效率,PAC投加量为30 mg/L时,投加0.1 g/L硅藻土,叶绿素a去除率由82.5%提高到95.9%。该强化混凝过程使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大分子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有所上升。PAC投加量为30 mg/L,硅藻土投加量为1.5 g/L时,重金属Cu、Pb和C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7.5%、83.7%和22.2%。  相似文献   
23.
通过纯水条件下的模拟研究,考察NH4+和H2O2在单独和联用时对臭氧氧化过程中溴酸盐形成的抑制效能。结果表明,单独投加NH4+能显著降低溴酸盐的生成量,并对水中臭氧浓度衰减无明显影响;投加H2O2大于0.20 mmol/L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溴酸盐的形成,但加快了水中臭氧浓度的衰减;同时投加过量H2O2和NH4+时,...  相似文献   
24.
电池的使用现状和污染问题日益在我国得到重视。本文以南方某市城区为例,对其电池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和处置各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较为精确的预测了废电池产生数量及其与人口数量的关系,将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技术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政府、民间组织和生产商三方合作的废电池回收模式,并针对生产、处置等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5.
以珠江流域西江中山段的感潮原水为对象,模拟其臭氧预处理、常规处理和臭氧活性炭处理,考察原水预、主臭氧对应投加量时溴酸盐生成情况,构建了预、主臭氧溴酸盐生成经验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预臭氧过程中,高的DOC、O3及Br-浓度,会增加溴酸盐的生成量,升高pH,提高NH3-N及IC有利于抑制溴酸盐的形成;在主臭氧过程中,升高pH,提高O3及Br-浓度,会增加溴酸盐的生成量,而高的DOC、NH3-N及IC会降低溴酸盐的形成风险.所建模型预测实际水样,发现预、主臭氧预测模型预测误差分别为33.72%和13.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