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5篇
环境安全   12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背景值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成土条件与土壤微量元素 (一)母岩类型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关系 英国土壤学家R.L.密歇尔指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几乎完全决定于形成土壤的母岩和成土物质所经受的地球化学与土壤化学过程。俄国学者B.B.道库恰耶夫等也早就指出,虽然原生岩石中的化学元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进行了重新分配,但土壤中微量元素仍然与母岩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成土母岩的类型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针对污水处理场在运行中发生的水质冲击问题,相应投加专业的菌种来达到污水处理场平稳运行、排水合格的目地.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3.
作为环境中汞传输的最重要通道,大气在汞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传输扩散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大气环境成分复杂,汞在随大气环境传递过程中会经历复杂的化学反应,并导致不同形态之间相互转化,这也成为影响大气汞远距离传输尺度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对大气汞在不同相界面之间的分配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相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外部环境条件等)进行了总结;对大气Hg0主要氧化反应过程(卤族元素氧化和O_3、OH·氧化)进行了阐述;对大气Hg~(2+)还原反应过程,尤其是光致还原反应等进行了梳理.如何综合运用野外监测分析和室内模拟等,利用微观分子表面分析等新技术明确大气汞均相、非均相反应过程,并将反应机理与大气汞传输过程模拟系统融合,将是未来大气汞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4.
由于污灌方式、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污灌土壤的污染程度可能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因此,传统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难以准确反映土壤的环境质量。本文应用克立格方法对北京东郊污灌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单因子和多因子评价。结果显示,采样区的土壤属于轻度污染或无污染。由于污灌口分布、污泥施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块土壤受到的污染程度不同,形成一定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75.
本文综述了水质监测与评价中遥感应用研究的发展与现状。主要讨论了水质遥感监测的原理、遥感手段、常用方法和几种具体水质参数的遥感研究方法与进展。最后提出了此领域的发展方向展望  相似文献   
76.
在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PAHs)采样数据基础上,应用协同克立格方法(CK)对PAHs 进行多元空间估计,并探讨了普通克立格方法(OK)与CK 在空间估计方面的精度问题.结果表明, PAHs 各组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绝大多数组分在市区都有高值区,其次分布在塘沽和汉沽区以及西青区.而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以及南部的大港区、静海县.通过估计误差的比较发现, CK方法的估计误差平均为4.22%,而OK 方法的估计误差平均为8.56%.协同克立格法能够很好地对PAHs 进行多元空间估计,相对于普通克立格法来说,估计精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7.
北京城市道路积尘多环芳烃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城市不同道路类型的道路积尘进行了为期16个月的采样,分别分析了道路尘的粒径、多环芳烃及TOC.道路积尘的粒径呈三峰态分布,<75 μm部分的颗粒所占体积最大,>214 μm部分颗粒所占体积最小.>214 μm这部分颗粒中的多环芳烃质量分数最低,<75μm和75~214μm这两部分颗粒中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差异,但由于<75μm部分颗粒所占的体积和质量比例最大,这部分颗粒的多环芳烃累积量所占比例最高.不同道路的积尘粒径存在差异,海淀路和成府路机动车道的积尘颗粒相比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颗粒更粗.由于粒径分布的差异和多环芳烃质量分数的差异,不同类型道路的多环芳烃累积量的粒径分布呈现差异.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和累积量的粒度分布也呈现季节差异,冬春季<75 μm颗粒中的多环芳烃质量分数最高,多环芳烃的累积量所占比例也较夏秋季高.在三个粒级中,TOC与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高比例的细颗粒及细颗粒中的多环芳烃使得道路积尘再悬浮进入大气以及随湿沉降进入地表径流的环境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对人工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淋洗效果,土柱分为2层,上层为人工污染PAHs的土壤(1cm ),下层为清洁土壤(9cm).实验结果表明,5CMC(临界胶束浓度) LAS促进了土柱中PAHs的迁移渗透.低环PAHs的穿透曲线基本符合正态分布,4环以上PAHs相对淋溶率较低,低于10%.与表面活性剂溶液穿透曲线相比,PAHs的淋溶均有滞后现象,而且随着环数的增加,PAHs淋溶滞后现象越加明显.分析人工污染土柱中PAHs的相对淋溶率与其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有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9.
天津地区土壤多环芳烃在剖面中的纵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在天津市北部山区、中部农田和东南部油田采油作业区分别采集了土壤样品 ,研究了土壤中多环芳烃 (PAHs)的纵向分布特征 ,并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PAHs含量峰值一般位于土壤表层或次表层 ,并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而减少 .农田菜地土壤PAHs在 4 0cm深处含量仍然较高 ,而油田仅表层 3cm富集PAHs ,这与耕作土壤表层常受到人为扰动有关 .与高环物质相比 ,低环物质更容易向下迁移 .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土壤的性质以及土壤的粒度均是影响PAHs迁移的重要因素 .山区和菜地土壤中PAHs主要来自燃烧源 ,而油田则显示为石油源和燃烧源的混合源 .  相似文献   
80.
太湖污染与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湖流域是我国人口和城镇最为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 ,同时也是我国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大湖流域之一。文章以太湖为研究区 ,围绕湖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应用遥感和 GIS一体化的方法 ,提出了建立太湖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紧迫性 ,重点论述了系统的技术框架、功能、数据库组成 ,同时也强调了系统建设中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