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环境安全   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水中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薇  叶芝祥 《环境科学》2010,31(11):2829-2834
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腈为稀释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在水性体系中制备了表面带孔的MIPM,MIPM吸附平衡时间为120min,饱和吸附量分别为7.03μmol·L-1.以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为竞争分子,分离因子分别达到1.66和1.99.本研究制备的MIPM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和良好的再生性能.以MIPM为分子识别物,利用鲁米诺-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苯酚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测得苯酚溶液浓度在1×10-3~100μg·L-1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0.9996,相对标准偏差为0.99%,检出限为9×10-4μg·L-1,用该方法测定水样中苯酚的加标回收率为99%~105%,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52.
6月22日,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峰会——“2012年联合围可持续发展大会”,即“里约+20”峰会落幕,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以及数千个非政府组织以及公司的5万名代表,共同见证了2012里约峰会的全过程。与会代表签署了会议最终成果文件《我们憧憬的未来》。会议成果文件写道,世界各国“再次承诺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为我们的地球及今世后代,促进创造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的未来。”  相似文献   
53.
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甲壳质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及制备方法,论述了它们在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生物大分子物质回收和污泥脱水等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4.
汉江襄樊段距南水北调取水口丹江水库最近,调水后所受到的的环境影响最直接。认真分析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使调水后的环境影响降至最低,以促进本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5.
穿越地下水源地的输油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对区域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发生泄漏事故时会对地下水产生严重影响。以穿越某水源地的输油管道为例,采用地下水模拟系统(GMS软件),对管道泄漏后,石油类物质在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模拟,分别预测了污染物抵达含水层后的1年、5年、10年、15年和20年的持续污染情形,以及在地下水中的浓度分布。模拟结果显示,石油在地下水中沿着地下水流方向移动,在运移20年后,受污面积可达45 937.1 m2。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预防措施和防治方案,分别为设置防渗层、确定监测井位置、增设监测井以及迁移敏感区的井口位置,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6.
为在溢油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管理措施,降低事故危害,利用IWIND-LR模型对我国西部某河流进行了突发性溢油事故模拟,通过设定不同的流量情景,对比分析了各种条件下的油膜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所建的预测模型能够对泄漏油品在河流中的迁移路径进行快速的模拟和预测;在分析油膜到达各拦截点所用时间的基础上,明确了各拦截点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并提出应急处理处置中围油栏布设与溢油回收技术。该研究可为河段突发管线溢油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7.
城市景观河流水质污染防治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河流在维持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河流的主要问题是由水质污染转变的生态退化或破坏,城市景观河流水质污染防治主要有物理、化学法、生物修复以及生态恢复法.针对不同的城市河流以及污染情况,需要用不同的污染防治措施,通过分析不同污染防治措施的原理及其应用特点,得出生物修复以及河水生态恢复效果明显且经济可行.并明确了目前城市河流污染防治的关键在于处理技术的创新及城市河流理念现代化.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城市道路两侧不同绿化带宽度及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对消减大气中PM2.5浓度的作用,选择北京市四环主干道旁3种典型植物群落配置类型作为试验监测点,对0 m、6 m、16 m、26 m、36 m不同绿带宽度下PM2.5浓度分布与变化进行监测,并对其消减能力进行计算,分析PM2.5浓度变化与道路车流量、绿化带宽度及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PM2.5浓度的日变化与车流量的日变化特征一致,道路绿地空气中PM2.5浓度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单谷型特征,即早晚高、白天低,PM2.5浓度在8:00-10:00的交通早高峰期间增加,而后开始下降,到12:00-14:00左右达到最低值,之后呈持续上升状态,直至晚高峰19:00浓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2)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对大气中PM2.5浓度的消减作用不同,群落内郁闭度高的多复层结构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优于郁闭度低的单层配置绿地模式;(3)分别对3类空气质量条件下,道路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进行评价。无污染或轻度污染(PM2.5〈100μg·m-3)环境下,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明显,26 m及36 m的绿带处消减作用最强,最高可达12.22%;中度污染(101μg·m-3201μg·m-3)天气条件下3种绿地对PM2.5的消减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59.
赵爽  薛阳  姜虎生  李薇  马会强 《环境工程》2015,33(10):104-107
布点测定了浑河抚顺市区段底泥及河岸8种植物重金属(Cu、Pb、Cd、Hg)的含量,筛选出具有修复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植物。结果表明:浑河底泥整体上污染程度较轻,潜在生态风险较小,对河流污染程度顺序为:Cd>Hg>Cu>Pb。植物吸收累积综合效果:香蒲>戟叶蓼>水腊蓼>蔍草,其他几种植物吸收较弱。8种植物对4种重金属吸收累积含量均较低,均未达到超富集植物水平,其转移系数均小于1,属根部囤积型植物。  相似文献   
60.
湖北省是山洪灾害多发地,每年因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湖北省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山洪灾害危险性与历史山洪灾害的相关性,采用RBF(Radial Basis Function,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小样本调查数据进行拟合、扩展,形成可靠的数据集,使用扩展数据集对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建立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建立的评价模型分析了湖北省山洪灾害危险性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山洪灾害危险性最高的区域分布在西南部的建始县、巴东县、鹤峰县和中部的钟祥市、孝感市,总面积为1.47万km2;湖北省中等危险区分布在全省各地,面积达到12.48万km2;湖北省低危险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房县、东部的黄陂区、嘉鱼县、黄冈市市辖区,总面积0.84万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