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环境安全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上海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45  
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出发,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机制构建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框架;运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出主要指标及权重;并针对目前此类研究中指标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问题,建立模糊优选评价模型,从时间纵向上判断城市生态系统的走势;利用所建立的评价方法,以上海城市生态系统为例,最终筛选出3大类25项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从1996-2002年间,上海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由0.37缓慢上升至0.46,表明上海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逐渐加强,但健康改善的程度并不显著,部分指标有所恶化,与2005年城市规划目标值0.72相比,系统现阶段离社会期望值还有很大的差距。本研究为上海城市进一步的生态规划提供可靠的背景状况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2.
崇明生态岛建设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出台的<崇明三岛总体规划(2005~2020年)>明确要将崇明建设成为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目前,通往崇明的长江隧桥建成通车,将加速推动岛域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压力.基于崇明岛域生态环境特征,运用P-S-R模型理论,构建了崇明生态岛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包括3个方面:资源环境压力、生态环境质量、环境调控管理,以及20个指标;分析计算了各指标的2007年本底值.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规划、标准和国内外类似先进区域的发展目标,确定了2012年的目标值.最后,分析指标现阶段存在差距,并提出积极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相关措施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农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上海市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最佳管理措施(BMPs)框架体系.本文就技术性BMPs措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主要包括:耕作技术、养分管理技术、农药管理技术、灌溉排水技术、径流水管理技术,以及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控制等.力求从农业面源污染源头上及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4.
以3种典型植被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监测、质量平衡、相关分析等方法,探明缓冲带水分分配与降雨、土壤因子的关联性,确定水分及总氮(TN)污染负荷去除分配系数.结果表明,径流与降雨量呈高度正相关(0.980~0.987,P<0.01),渗流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呈显著正相关(0.595~0.828,P<0.01).植被缓冲...  相似文献   
45.
通过大田试验和测坑试验,研究了水溶性农药的稻田流失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杀虫单和乐果的稻田流失量。结果表明:杀虫单的稻田排水流失量为208.0g·hm-2,渗漏流失量为222.0g·hm-2,总流失量为其稻季用量的14.3%;乐果的稻田排水流失量为238.5g·hm-2,渗漏流失量为160.8g·hm-2,总流失量为其稻季用量的13.4%。  相似文献   
46.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上海市地域特征,研究了该地区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学问题.为解决基础数据划分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的矛盾,提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划分技术路线.以国家编制的《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规程》为基础,通过对可利用水资源、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功能重要性和自然灾害危险性4项指标内容的修改或补充,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1 km×1 km网格为划分基础单元,分析指标的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包括指标赋值、等级划分、数据归一化处理和权重确定方法.根据技术路线,分析了主体功能区的3种试划方法,并提出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分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7.
张家港西南片地区非点源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以新安江蓄满产流理论为核心的太湖流域产流模型计算张家港西南片地区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流量,与美国EPA开发、基于GIS的非点源模型PLOAD结合,探讨PLOAD模型在江苏南部平原地区非点源计算中的应用,重点讨论各种土地利用径流系数和PLOAD模型输入参数的选取。计算了1998~2002年该地区的非点源产污负荷,并分析产污规律和不同土地利用下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非点源产污与降雨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有关;各种非点源产污量大小排序为:COD>总氮>氨氮>总磷;工矿用地和城镇等不透水区域非点源产污量最大,水旱轮作农田次之。  相似文献   
48.
上海市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沿江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滩涂湿地分布区,其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对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上海市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设定了相应的健康评价分级标准。结果表明:杭州湾北沿边滩、南汇边滩、浦东边滩、宝山边滩、长兴岛周缘边滩、横沙岛周缘边滩、崇明南滩、崇明北滩均处于亚健康状态;崇明西滩处于较健康状态;而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湿地处于健康状态。过度围垦、环境污染、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JP2〗入侵等胁迫因子是上海市滩涂湿地面临的主要压力。在多重胁迫因子作用下,近30 a〖JP〗来上海滩涂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系统结构改变,生态功能退化。应重点控制滩涂开发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加强对上海市滩涂湿地尤其是大陆边滩的保护,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2012年末发生的船舶溢油事故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生态恢复情况,文章分别于溢油事故应急处置后(2013年3月)及二次处置1 a后(2015年3月)对受事故影响较大的崇西边滩6个站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溢油后其群落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并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次调查分别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1种和12种,分属4门7纲,优势种群和优势种分别为环节动物、疣吻沙蚕及甲壳动物、谭氏泥蟹;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Shannon-Wiener指数1,Pielou指数0.3,表明研究区受污染严重,区域内底栖动物种间分布不均匀。虽在2次处置后底栖动物群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生境有所好转,但溢油污染的胁迫和处置活动的扰动仍将持续影响研究区底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其废弃物的排放带来了安全隐患。本文在全面调查基础上,分析了上海生物废弃物排放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上海生物废弃物排放控制管理框架体系,并结合当前需要,提出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