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4篇
环境安全   5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1.
偏肿拟栓菌共代谢降解芘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中国东北土著白腐真菌偏肿拟栓菌(Pseudotrametes gibbosa)对高分子量多环芳烃芘的共代谢降解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共代谢基质、接种量、装液量及2,2¢-连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的最佳配比,同时采用浓度梯度法考察芘的初始浓度对偏肿拟栓菌共代谢降解芘的影响.结果表明,偏肿拟栓菌Pseudotrametes gibbosa共代谢降解芘的最佳培养基为:麸皮浓度为20g/L,接种量为3片直径为10mm的菌片,装液量为50mL,不加ABTS,在该培养条件下,酶活可达53.41U/mL,对芘的降解率达到88.8%.初始浓度小于10mg/L的芘对菌体产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于10mg/L时抑制漆酶的分泌,同时菌体对初始浓度小于90mg/L芘的降解率在22.24%~93.54%之间.  相似文献   
22.
对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中曝气和搅拌时间的控制模式进一步研究 .结果表明 ,ORP(氧化还原电位 )和pH的一阶和二阶导数变化可以作为控制交替好氧和缺氧运行方式的过程控制参数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控制交替好氧和缺氧时间的过程控制模式 .按照所建立的过程控制模式对进水COD、氨氮和总氮浓度分别为 194 5 5~ 92 4 90mg·L-1,2 5 6 8~ 81 4 8mg·L-1和 36 4 6~ 90 5 5mg·L-1.的废水实施交替好氧 缺氧控制 ,经过 2个月的运行 ,COD、氨氮和总氮的下降率和去除率仍然保持在 90 % ,99%和 92 % .因此 ,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控制模式是可行的 ,它不但科学地分配了好氧和缺氧时间 ,提高了反应速率 ,而且为最终实现该工艺的模糊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在人工神经网络信息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的连接权值和阈值建立了筛选定量构效关系中分子结构参数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筛选得到的结构参数构建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其模型质量和预测能力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筛选得到的结构参数所构建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24.
不同方式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以实际豆制品废水为处理对象,比较了控制温度(T=310.5℃)、溶解氧(DO=0.5mg/L)和pH值(7.8~8.7)3种途径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结果表明,无论从硝化速率、硝化时间、污泥沉降性能以及生物相上,控制溶解氧实现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均不如其他2种工艺.就该工艺存在的问题从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和微生物相上进行了理论探讨,3种途径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5.
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的反应器发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大文  文湘华  钱易 《环境科学》2006,27(2):333-337
为了获得更高的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的产量和相应的控制策略,应用5L搅拌罐生物反应器对氮限制下(C/N=56/2.2)P.chrysosporium产木质素降解酶进行了放大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批发酵试验中,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Lac)分别在培养第6d和第7d达到峰值,其酶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摇瓶试验基本相同;而采用氮限制液体培养基进行补料没有获得更高的酶活,因此,可以得出采用发酵液体培养基作为补料液不利于白腐真菌持续产酶.另外,在分批发酵和分批补料发酵过程中,均发现体系pH值变化与白腐真菌生长和次生代谢产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当白腐真菌进入次生代谢阶段开始产酶时,体系pH值开始下降,随着发酵后期酶活的降低,pH值下降的幅度也逐渐变小,当体系酶活接近为0.0U/L时,pH值基本不再变化.因此,在实际发酵过程中,可以依据体系pH的变化间接了解白腐真菌的生长和产酶情况,而分批补料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
尹航  刘畅  高辉  高大文 《环境科学》2014,35(5):1866-1870
采用自行设计的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反应器,研究不同好/厌氧区容积负荷对该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试验过程中设置了3种不同的工况,每种工况的好氧区和厌氧区容积均不同,工况Ⅰ的是9.66 L和15.34 L,工况Ⅱ的分别为12.56 L和12.44 L,工况Ⅲ的是15.42 L和9.58 L.不同的好/厌氧区容积对应不同的容积负荷.结果表明,工况Ⅰ的氨氮与磷酸盐去除效果稍差,工况Ⅲ出水硝态氮较高,造成总氮去除率较低.工况Ⅱ是最佳运行条件,系统的氨氮去除率为80.63%,氮容积去除负荷为150.27 g·(m3·d)-1,COD去除率为83.24%,释磷量与吸磷量分别为7.23 mg·L-1和11.93 mg·L-1.  相似文献   
27.
采用SBR反应器,利用絮状污泥为接种污泥,培养反硝化聚磷菌颗粒污泥,在提高污泥氮磷去除率的同时,实现污泥的颗粒化.结果表明,经过三个阶段45d的培养,体系达到稳定状态,利用其处理模拟生活废水时,磷的去除率在90%左右,氨氮、COD的去除率在95%左右,单位硝态氮反硝化吸磷量达到0.876mg/mg,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的比例为74.36%.污泥的平均粒径在1.0~2.0mm之间,平均沉降速度为44~72m/h.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调节溶解氧,使污泥处于厌氧、缺氧及好氧状态,可以实现基于反硝化聚磷菌的污泥颗粒化.  相似文献   
28.
不同氮浓度冲击对颗粒污泥脱氮过程中N2 O产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韩雪  高大文 《环境科学》2013,34(1):204-208
采用好氧-缺氧SBR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考察不同进水NH4+-N浓度冲击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型颗粒污泥脱氮过中N2O的释放规律和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NH4+-N浓度分别从稳定的30 mg·L-1突然提高到40、60和80 mg·L-1时,氨氮去除率从80.04%降至61.40%、39.65%和31.02%,但氨氮的去除量变化不大,都在25 mg·L-1左右;另外,N2O产生量受进水NH4+-N冲击较小,在4个不同的进水NH4+-N浓度下,典型周期N2O产生量分别为3.019、3.489、3.271和3.490 mg·m-3,而且N2O释放速率都在0.004 5 mg·(m3·min)-1左右.同步硝化反硝化型颗粒污泥系统的好氧阶段和缺氧阶段均有N2O产生.不同的NH4+-N浓度冲击下,同步硝化反硝化型颗粒污泥系统对NH4+-N的去除量没有变化,但由于进水NH4+-N浓度的提高引起系统脱氮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9.
NO-3和NO-2作为电子受体时的反硝化除磷实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大文  李强  梁红  王文斌  袁向娟 《环境科学》2009,30(4):1073-1078
采用SBR厌氧/缺氧运行方式,研究了NO-3和NO-2作为电子受体时的反硝化除磷效能及ORP与pH作为反硝化除磷过程控制参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反硝化除磷过程中COD、磷酸盐、电子受体浓度与体系pH和ORP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厌氧阶段,当释磷结束时,pH值平台的出现指示了释磷的结束;在缺氧阶段,吸磷结束后,ORP出现拐点,标志着缺氧吸磷的完成.另外,考察了2种电子受体(NO-3和NO-2)反硝化除磷的效能.在以NO-3为电子受体的反应中,在缺氧初期30 min反应中,平均摄磷速率为32.68 mg/(L·h),每吸收1 mg PO3-4-P 约消耗1.14 mg NO-3-N.在以NO-2为电子受体的反应中,在缺氧初期30 min反应中,平均摄磷速率为17.66 mg/(L·h),每吸收1 mg PO3-4-P 约消耗1.57 mg NO-2-N.综上,提出pH和ORP可以作为2种电子受体(NO-3和NO-2)反硝化除磷的实时控制参数,并且,以NO-3为电子受体系统在摄磷方面优于NO-2电子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30.
短程硝化的实现、维持与过程控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短程生物脱氮技术目前倍受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短程硝化提出了多种实现及维持的控制途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活性污泥法中DO,ORP,pH的变化规律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生物脱氮反应的进程,所以用它们作为控制参数就可以对生物脱氮反应进行过程控制。在分析中,通过对国内外短程硝化控制途径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和总结,针对目前在实现短程硝化及维持短程硝化各种途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在线检测DO,pH,ORP来实现与维持短程硝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