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8篇
环境安全   10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混凝处理防止膜污染的作用与机理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通过膜过滤混凝上清液的方法 ,并比较膜进水和透过水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 ,探讨了混凝防止膜污染的作用和机理 .结果表明 ,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10 0 0的有机物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 ,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10 0 0的有机物对膜污染的影响较小 .尽管混凝能有效地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 ,但混凝防止膜污染的效果与其投加量有密切的关系 .较低的混凝投加量 (2 5mg·L- 1 )防止膜污染的效果较差 ,较大的投加量 (>5 0mg·L- 1 )防止膜污染的效果较好 .UV2 54能更好地反映有机物对膜污染的影响程度 ,如何有效地去除这类有机物是防止膜污染的关键 .混凝防止膜污染的效果与去除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10 0 0的UV2 54的程度密切相关 .试验结果表明 ,混凝去除这类有机物的效果达到 5 0 %时 ,可有效地防止膜污染  相似文献   
52.
膜技术在桶(瓶)装饮用水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自来水厂沿袭的传统给水工艺和给水管网本身存在的实际问题导致城市自来水的现状是:感官质量差、有机物含量高、有时甚至具有致突变性。这一现状刺激并加速了我国饮用水产业及给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相比,膜技术具有少投甚至不投加化学药剂、占地面积小、便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1]),已大量应用于城市自来水的深度处理上。本文论述当前桶装饮用水生产中应用膜技术的现状、优质饮用水的概念及优质饮用水生产中膜技术的选用和使用等问题。1膜技术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概况1.1微滤微滤(MF)也可…  相似文献   
53.
超声强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婷  高乃云  严汉林 《四川环境》2011,30(6):133-138
作为高级氧化技术,超声空化产生元选择性的强氧化性自由基,具有较大优势,但由于超声空化机理的特点使得有机物的完全矿化受到限制,而提高超声效率的常见方法有:优化频率、声强,与其他技术组合等。文章主要从超声波参数,添加剂,超声-高级氧化技术、超声-活性炭、超声-微生物处理、超声-石墨、超声-气浮、超声-膜处理、超声-混凝、超声-消毒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超声强化技术原理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其中研究较少的方法有间歇超声、多频超声、充入多种气体以及超声与各工艺组合,如超声与活性炭、等离子体技术等组合,这些强化技术都-定程度的强化了超声效果。有些组合暂时未用于水处理,但经过完善也将大大催进水处理事业的发展。虽然超声波具有较大优势,但是由于其成本高,反应器生产技术限制。超声波大规模用于实际生产还需要较长-段时间。  相似文献   
54.
卤化酮(haloketones)具有较强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是饮用水处理领域颇为关注的一类卤代消毒副产物。这类物质可广泛存在于经消毒后的出厂水中,其含量仅次于三卤甲烷、卤乙酸和卤代腈,浓度一般在ng/L与μg/L的水平。鉴于卤化酮具有较强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是饮用水处理领域颇为关注的一类卤代消毒副产物,本文对其分类特性、检测方法、生成机理、遗传毒性和致癌性、控制方法等进行了综述,这对于国内开展该方向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5.
采用UV、oxone和UV/Oxone3种工艺降解ACE,同时对体系中氧化活性物质种类和贡献率进行鉴别和计算.采用响应面曲线法研究HCO3-、Cl-、NO3-、pH值和温度5因素、3水平条件下UV/Oxone对ACE的去除效果的综合影响,并选用3种实际水体作为原水水质背景来评价UV/Oxone降解ACE的实际降解值和模型预测值的差距,最后比较了3种工艺的效能.结果表明UV、oxone、UV/Oxone3种工艺对ACE的去除率分别为2.1%、53.7%和98.3%.活性物质的鉴别实验发现UV激活oxone会产生·OH、SO4·-和活性氯3种活性物质,且对ACE降解的贡献率分别为37.05%、19.22%和43.73%.通过响应面曲线法得到影响降解ACE效果的回归方程式,该回归方程对应的p值小于0.0001,拟合缺失项不显著,校正决定系数R2>0.8,说明该模型可信度高.选用实际水体进行实际降解和模型预测比较时发现实际降解值基本符合模型预测值.最后对两种不同工艺进行效能比较发现在同等时间和降解率的情况,UV/Oxone耗能最低,是一种高效、快速、可行的降解工艺.  相似文献   
56.
采用高铁酸钾对水中三氯生(TCS)的去除进行了研究,探讨了TCS的降解机理,考察了高铁酸钾投加量、pH值、天然有机物(NOM)和双氧水等因素对TCS去除和中间产物2,4-二氯苯酚(2,4-DCP)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CS通过醚键断裂降解生成2,4-DCP,TCS浓度为550μg/L,高铁酸钾浓度为15mg/L时,600s后TCS去除率可达96.48%.增加高铁酸钾投加量可以提高TCS的去除,TCS的去除率随pH值升高呈现出降低的趋势,酸性环境有利于TCS的去除,pH值为4时,TCS的去除达100%,腐殖酸和双氧水对TCS的去除有抑制作用.高铁酸钾可以有效降解TCS并降低溶液的急毒性,降低水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57.
采用UV体系(UV、UV/H2O2和UV/H2O2/TiO2)降解水中同时存在的3种微量类固醇雌激素雌酮(E1)、17-β雌二醇(E2)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结果表明,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通过不同UV系统对比发现,关键因素对混合污染降解的影响顺序为H2O2>光强>TiO2.E1光解特性良好,在混合基质中可优势降解;E2和EE2直接光解效果较差,优劣顺序受到光强的影响,光强升高EE2略占优势.H2O2和催化剂TiO2的投加可提高3种物质的降解效果及降解速率常数,但竞争条件下E2和EE2的去除率提高有限.E1,E2和EE2的光化学降解过程具有相似的转化趋势,均可生成与E1结构类似的副产物.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介绍了引起饮用水臭味的痕量污染物土臭素(geosmin,GSM)和二甲基异冰片(2-methylisoborneol,MIB)的来源和危害,分析了吸附、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生物氧化等工艺对它们的去除效果。针对原水中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嗅味物质,应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满足居民对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9.
采用UV/H2O2联合工艺,研究了光强、初始浓度、H2O2投加量、pH及阴离子对微囊藻毒素-LR (MC-L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H2O2对MC-LR基本无去除效果;单独UV工艺可以一定程度上降解MC-LR;而UV/H2O2联合工艺由于发生协同作用明显提高降解效率.试验发现,随着光强的增大,MC-LR的去除率不断提高;随着MC-LR初始浓度的增大,其去除率不断降低;随着H2O2投加量的增大,降解速率常数逐渐增大,当H2O2投加量由1 mmol/L增大到3 mmol/L时,降解速率常数由0.0844上升到0.1664;当pH为3.13时,在相同条件下MC-LR的去除效果最好;阴离子的投加不利于MC-LR的降解,其中CO2-3、NO-3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0.
梅红  丁国际  黄鑫  高乃云  卢宁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0):2162-2168
通过水厂出水DBPs调查和氯化培养实验探讨了黄浦江水中溴离子(Br-)在消毒过程中的迁移及对含溴副产物(溴代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氯胺消毒的水厂出水中约10%的Br-迁移至Br-THMs和Br-HAAs.氯化培养时,在余氯充足的前提下增加Br-浓度,总有机溴(TOBr)和含溴副产物均增加.延长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