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环境安全   18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PM10作为大气污染物监测的主要指标之一,探究大气PM10浓度对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黄、渤海滨海带包括京、津和辽、冀、鲁、苏等工、农业大省,区域大气PM10污染的时空分布和来源特征具有复杂性和典型性。在锦州、北京、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和盐城7个城市布设10个采样点,含7个城市点和3个农村点,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颗粒物的采样;同时,于冬季1月和夏季7月在锦州、天津和烟台进行合计60 d的加密采样,藉以确定研究区域大气PM10的时空分布和来源特征。结果表明,黄、渤海滨海带大气年均PM10总浓度为(129’18)"g·m~(-3),单月最低值出现在2015年7月盐城农村样点15"g·m~(-3),最高值为2015年3月北京城市点307"g·m~(-3)。盐城大气PM10浓度(城市点(85’27)"g·m~(-3)和农村点(66’35)"g·m~(-3))显著低于其他样点大气PM10浓度。渤海滨海带中西部的京(140’68"g·m~(-3))、津(169’60"g·m~(-3))两市大气PM10年均浓度显著高于东部的锦州(125’41"g·m~(-3))和烟台(109’31"g·m~(-3));而且黄海滨海带大气PM10年均浓度(114"g·m~(-3))显著低于渤海滨海带年均浓度(136"g·m~(-3)),总体上表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黄、渤海滨海带城市点和农村点年均浓度分别为(129’18)"g·m~(-3)和(112’30)"g·m~(-3);农村点春冬季大气PM10浓度和城市点浓度相当,无显著差异,夏秋季大气PM10浓度略低于城市浓度,表明农村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情况也较为严重,需受到关注。区域内PM10浓度季节变化整体表现为春冬高、夏秋低。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初步判断黄、渤海滨海带PM10属于复合来源,大气PM10浓度约30%的变化与降水、人均能耗和沙尘天气相关。黄、渤海滨海带大气PM10浓度的昼夜变化不大,大气PM10浓度与气温呈现正相关,与风速和降水呈现负相关,表现为受各种气象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根据217种化合物建立了估算有机化合物对水蚤EC50值(48h半数影响浓度)的片段常数模型,分析了模型的误差及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化合物的片段常数和结构因子与水蚤的EC50值倒数的对数(lg1/EC50)显著相关,可以根据片段常数法估算有机化合物对水蚤的EC50。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9687,平均绝对误差0.40个对数单位,其中68.7%化合物的误差小于0.5个对数单位。  相似文献   
43.
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第2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研究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输入来源.结果表明,按渤海海区划分,PAHs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秦皇岛沿岸、辽东湾、莱州湾、辽东半岛近岸、外海海区和渤海湾近岸.对照有关的沉积物质量标志水平,秦皇岛沿岸和辽东湾(尤其是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具有较高生态风险.就PAHs组成而言,锦州湾近岸沉积物中低环比例较高,其它海区4~5环占优.荧蒽/芘和芘/苯并(a)芘两个比值参数显示锦州湾近岸沉积物的PAHs主要源于石油工业,秦皇岛近岸和莱州湾部分站点主要来自燃油产物,而其它海区的大部分站点则属于燃煤型来源.燃烧生成的PAHs易吸附于细微颗粒物上,其迁移和沉降可能是外海海区PAHs含量高于渤海湾近岸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44.
陶澍  姜浩 《环境化学》1997,16(4):348-35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影响树脂-半透膜囊吸收铜的主要因素,重点探讨了水相铜含量,半透膜孔径,温度以及天然河水中的有机配位体对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透膜囊吸收量与水相游离铜浓度,水温及半透膜孔径的非整数次幂成正比,其中包括EDTA,河水富里酸,以及河水中的各种天然有机物在内的配位体均与铜生成不能被半透膜囊吸收的络合物,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半透膜囊对水环境中游离态微量金属进行长期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5.
白腐真菌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静  胡俊栋  王学军  陶澍 《环境化学》2005,24(3):270-274
研究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结果表明,温度、培养基、氧气浓度、水土比对PAHs的降解均有影响.温度为25℃、营养液为查氏培养基、通气量为60L·d-1、水土比为5∶1为最优水平组合.对降解不同时期各种因素的重要性及其最优水平的分析表明,各种影响因素在降解实验的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不同,降解实验初期,培养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氧气在整个实验中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6.
土壤中不同老化时间的DDT对小麦根系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丽青  巨天珍  陶澍 《生态环境》2002,11(4):335-338
研究了水、正己烷、正己烷/丙酮ASE对土壤中不同老化时间的DDT的逐级提取量的差别及其与小麦根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氯的水提量随老化时间增加而下降,正己烷提取量随老化时间增加而下降,正己烷/丙酮提取量随老化时间增加而上升。植物根吸收随老化时间增加而下降。根吸收与水提量没有确定关系,与正己烷提取量具正相关关系,与正己烷/丙酮提取量有负相关关系。正己烷提取量可被作为土壤有机氯DDT的有效态部分。  相似文献   
47.
潘波  曹军  刘国敬  陶澍 《环境化学》2002,21(3):245-249
用络合滴定法研究了鲤鱼鱼鳃粘液对铜的络合特性 ,并根据实测数据考察了不同拟合方法的优劣 .结果表明 ,在选定的滴定范围内 ,单配体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粘液和铜之间的相互作用 .各种拟合方法中 ,常用的经线性变换的Scatchard方法误差最大 ,其余方法相差不大 .对这些方法进行一次迭代可以大大改善拟合精度和稳健性 .由此得到的条件稳定常数为 7 0 5 ,络合容量为 0 1 5 8μmol·mg- 1C .  相似文献   
48.
天津污灌区耕作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纵向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天津污灌区土壤剖面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分布特征,几个代表性样点的研究表明,天津市郊水稻田中PAHs含量最高,菜地含量居次,高粱地含量最低。PAHs总含量在土壤剖面的纵向分布总体上是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而降低。由于长期污水的淹灌作用,水稻田中PAHs含量出现了局部异常高值。用萘(Nap)、菲(Phe)和苯并[a]芘(Bap)作为高低环组分的代表物质分析PAHs在土壤剖面的分布规律,发现Nap、Phe和Bap的含量在纵向剖面上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总体上含量随着剖面的加深而降低。比较单个组分含量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在犁底层以下,Bap的含量基本上低于检测限,而Nap的含量在整个土壤剖面中均高于Bap。PAHs含量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主要受其物理化学性质、土壤中有机碳和粘粒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测定了在差异很大的4种水样(京密引水渠、北京地下水、长江南京段和汤旺河)中铜对虹鳟(Oncorhynchusmykiss)的半致死浓度,同步分析了各类水样参数和鳃铜蓄积量.用生物配位模型计算了铜在水相的形态分布和在鱼鳃表面的吸附量.研究了铜的水相形态、鳃表吸附量和鱼鳃蓄积量及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铜的毒性与水相游离铜含量并无线性关系,但与鳃组织蓄积量成正比.图6参10  相似文献   
50.
荧光猝灭法测定菲、苊、芘与腐殖酸的结合常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冠华  薛蓓  胡璟  张梦妮  陶澍 《环境化学》2005,24(5):578-581
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胡敏酸(Fluka)与苊、菲和芘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KDOC),其lgKDOC值分别为4.4,4.48和4.89.用同样方法测得长江水生FA以及黑龙江水生FA和HA的KDOC之间有显著差别.HA的KDODC一般高于FA.黑龙江水生FA的KDOC高于长江.对同一来源的腐殖酸,三种多环芳烃的KDOC与KOW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